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最近,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提出「醫療保健支出合理成長」、「建構社區醫療照護體系」、「強化醫療糾紛處理機制」等三大醫療政見。
對於前兩項我沒有意見,端賴新政府的執行力。至於「強化醫療糾紛處理機制」這一條,感覺上不太對勁。如果不先積極地去建立病醫之間的互信關係,避免醫療失誤,以防患未然,等到事情發生後,再忙著處理,豈不是捨本逐末!
這讓我想起25年前剛回台,帶領醫學生、住院醫師臨床教學時,我們討論的重點是,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以及如何從病人的症狀、檢驗數據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治療時如何判斷問題的輕重緩急,決定優先次序。
然而,醫學生、住院醫師卻經常提到對於醫療訴訟的擔心。而我自己在回國前後,近50年在美國杜克醫學院教學,儘管杜克醫院也不能避免醫療糾紛,但是,醫療訴訟這個議題,卻從來不是醫學生、住院醫師關注的焦點。主治醫師教學時,著重教導溝通的重要性及病人照護的完整性。進一步,指出年輕醫師思考不周的地方,以確保照護過程沒有漏洞,這應該就是減少醫療糾紛最好的方法。
醫療糾紛 成為參選政見
25年過去了,台灣醫療糾紛的問題不但沒有改善,而且變本加厲,還變成總統參選人的政見。
不久前,在一堂醫學人文課程中,我期待醫學生提出他們在照顧病人過程中,所產生倫理抉擇的困惑。他們提出來討論的是「當病人簽了手術同意書,手術後的結果不如預期,病人卻不認帳時,該怎麼辦?」
我告訴他們,過去25年,在我們醫院所發生的所有病醫之間的爭議,我不一定親自處理,但過程我都清楚明瞭。根據我們的經驗,爭議的發生,大多時候都是醫師認為自己說明了,但病人的了解卻不相同。那麼,我們就要檢討、改進,學習如何避免引起誤解。不可理喻的病人事實上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病人,經過進一步的溝通後,都能得到合理的解決。
避免訴訟 改革醫學教育
所以,我對醫學生說,良好的溝通,是避免醫療糾紛的第一步。花時間以病人能夠了解的詞彙向病人解說,是醫學教育過程中必須修練的基本功。他們應該很認真地加強這方面的功夫,而不是去擔心醫療糾紛的問題。
更重要的,雖然台灣近年來標榜一般醫學教育,但是,並沒有落實在病人的照護上。柯文哲巿長就曾說過,教學醫院裏絕大多數都是專科及次專科醫師,專精於某個器官,結果,骨科手術成功,病人卻死於內科併發症。他有次在加護病房查房,跟心臟外科醫師說「這病人快死了!」,心臟外科醫師卻說「可是病人的心臟跳得很好」。這其實就是一直以來我對於台灣醫學教育的批評。
因此,我會建議未來的總統,要「避免而且減少病醫雙方不必要的訴訟」,必須從醫學人文與一般醫學教育的改革做起。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