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57字
反貪腐課後,看到兩位同事聊得起勁,順口問何事談得那麼開心,回答:「聊是非。」我嗄了一下,又回說:「為了活學活用。」真是有意思,能夠分辨是非才能聊是非。
《詩經‧鄘風.牆有茨》:「牆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許多單純的違紀事件,最後演變成醜聞帶來危機,往往不在於事件規模大小,或者是當事者身分高低,而是發現時的處置方式不恰當,而且跟說謊有相對關係。
例如1972至1974年的水門竊聽案,美國總統尼克森利用職權掩蓋真相阻撓調查,除了自己必須辭去總統職務,也導致了共和黨選戰失利;2011年發生在國內南部某校的性醜聞案,即使事件杳杳,但失職人員早已斯文掃地。
假如當初犯錯或是處理錯誤的人,在事發時都能真心檢討和改正錯誤,就不會事發更嚴重。主要是始作俑者缺乏法紀觀念和自律,而最應該主持正義的人員,所關注的並不是如何伸張公理,而是維護已經不堪的顏面。
投鼠忌器的人,出發點不是為了保護動物,而是怕大花瓶被砸碎後,藏在瓶內的秘密,都會揭露在陽光下。
至於關係人和受委託者,基於私人情誼,或是害怕連帶處分,於是選擇掩飾和施壓,如果行不通,就採取拖延策略,務必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最後「皆大歡喜」,其實斯可忍孰不可忍。
一如《聊齋志異.卷五.念秧》故事中,客人勸說店主:「如欲質之公庭耶?帷薄不修,適以取辱。」為了怕惹上麻煩,只能選擇私了作罷。
組織發生紀律事件,正是整頓生機所在,掌握六原則,在事前有效防制,事後果斷處置,可免除醜聞纏身。
一、守規文化:經營管理者樹立規範,不允許任何人假借任何理由(包含維護形象違紀。
二、風險評估:鑑別可能違法的職務、人員、行為、時機等因子,從源頭採取管制手段。
三、申訴管道:提供安全管道,嚴守保密保護措施,人人可伸張正義,不讓吹哨者消失。
四、當機立斷:從接收調查至回應,依法快速處置回應,不意圖延遲扭曲。
五、信賞必罰:鼓勵摘奸發伏,對善盡責任者不嚴斥以免寒心,犯者決不循私姑息放縱。
六、療傷止痛:安撫補償受害者,徹底剷除亂源,採取再發防止措施,重建組織信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