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329檔期買氣走弱、全年看空 最佳議價時刻!三指標抓進場時機

文●馬自明
房市最重要的三二九檔期,今年建商推案量逾新台幣八千億元,創史上次高;但買氣不振,今年移轉棟數預估只有約三十萬棟,是近六年新低。多空交戰下,房市接下來到底該怎麼看?
關鍵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在三月二十六日邀請三位業界的第一名專家,線上直播為訂戶們提供獨家的房市解析,即時解答「該不該買?買在哪?買什麼?」三個最重要的問題。
老牌不動產顧問外商專家:
今年房市交易量,恐跌三成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指出,許多建商會選在三二九檔期推出建案,但儘管今年案量大,但他認為,「今年這個檔期的表現不會太好。」
他預估,今年房市整體交易量將較去年衰退,下跌幅度至少兩到三成。為什麼?第一,去年基期太高,去年新增購屋貸款餘額高達新台幣一兆元以上,甚至是十年前的將近五倍,可是當基期過高,今年就不易維持在高峰,轉為降溫。
第二,央行管制措施不會鬆綁。因為政府新青安政策,房屋交易爆表,市場過熱,央行去年九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收縮資金,藉此壓制房市,引發「錢荒」,買房貸款不易。
「整個銀行錢荒問題是沒辦法輕易解決的,」黃舒衛認為,因為房市在去年以前太熱,央行的管制措施短期內不會放手,「未來的三到五年,(購屋者)基本上還是得承受不容易借貸的壓力。」
不過,他也認為,雖然房市交易冷淡,房價上漲幅度出現走緩,但大幅下修也不容易,縱使○八年金融海嘯,單季房價修正約一成以上,但隨即彈升,可見當經濟並未陷入衰退,房價沒有過度悲觀的理由。
別人恐懼,我們就該貪婪。房市冷淡,但這也是自住客最佳看房、議價的時刻,但怎樣才能挑到對的時機進場、買在對的地點呢?
掌握最多房市數據的人:
三關鍵指標找出買房潛力區
樂居創辦人李奕農提供三個關鍵指標,判斷最佳進場點及買房潛力區。第一個指標是預售屋交易量,他表示,這是領先指標,當預售屋月平均交易量超過七千至八千件時,代表房市景氣將往上,反之則往下。
台灣預售屋交易量在去年六月抵達高峰,超過一萬六千件,隨後一路下跌,到十二月時已跌破不到五千件,房市景氣的確已出現反轉。
第二個指標,則是新案待售存量,簡單來說,這個指標是衡量建商手上有多少新房子的數據。李奕農表示,去年九月該數據下降至十二萬一千戶,低於過去五年平均值,代表景氣相當熱,但若數字開始上升,就代表景氣轉冷。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發現該數據增加,而且建商庫存又是成屋的話,那為了避免折舊,就可能降價去化庫存;然而如果建商手上多是預售屋,頂多收起來不賣,新案降價的機會就不大。
第三個指標,是二手市場待售量,以此觀察屋主是否把房屋拿到市場銷售。他表示,新青安上路後,市場上委售物件大幅下降,代表房市轉熱,但如果二手待售量偏高,也就是屋主因為貸款問題或想獲利了結,將出現賣壓。
這三個指標不只能預測房市走向,也可分析出各區域狀況。
李奕農舉例,台中海線等區域因新案、二手待售量同步增加,就需要注意房價變動;至於二手待售存量減少的區域,例如台北市南港、中山,以及高雄鼓山區,則相對有撐。
兩岸第一大房仲執行總監:
小宅變主流,新商模誕生
不但要知道買在哪,台灣房子「又貴又小」的新趨勢,改變買房邏輯。
兩岸第一大房仲品牌、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房子變得又貴又小的最主要原因,不只是土地、營造等成本增加,還跟建商為了能順銷的策略,以及購屋者偏好,考慮容易轉手等面向有關。
而且,台灣雖然面臨少子化,可是根據國發會資料顯示,家戶數卻持續增加,且該趨勢到二○四一年都不會改變,這意味著,台灣從大家庭轉型為小家庭,甚至單身居住,房屋也朝向小宅化。
「不過很多小宅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不全』,機能並不好,」她提醒,縱使買了小宅,但在房屋品質和空間規畫上,必須更加注重,生活機能等方面不能打折扣,這樣才住得舒服,未來也更容易轉手。
其實,不少非住宅業者,已看到台灣高齡化、少子化,以及小宅當道的商機,轉為延伸出新的商業模式。徐佳馨表示,書店等業者開始與建商合作,成為公設之一,提升住宅質感和便利,這種「跨界結盟」讓台灣住宅市場出現新風貌。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