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頁菜單、只用透一隻雞 雞湯大叔靠「減法成長」店數翻倍

文●程倚華
走在雙北街頭,你可能會注意到一間名為雞湯大叔的火鍋店越開越多。鮮明的黃色招牌,加上俏皮生動的光頭大叔插畫角色,路過時,即使還不清楚店內賣的是什麼,也很容易被吸引目光。
在二○一七年開出第一間店的雞湯大叔,在過去兩年分店數接連翻倍成長。而且,也已經發展成一個旗下有兩個自有品牌、一個代理品牌、一個合資營運品牌的阿爾法餐飲集團,如今總分店數約二十間,今年還打算讓分店數再翻倍。
「台灣每兩年都會有一、兩間突然大量展店的本土品牌,而雞湯大叔就是去年很猛的其中一位,」天帷企管顧問創辦人林剛羽觀察。
至今阿爾法餐飲累計二十六萬名會員,其中高達八成的顧客每季都會回訪消費,做出強勁品牌黏著度。
怎麼做到的?「精簡」二字,是它背後最重要的關鍵核心。
金融人聯手法餐主廚創業
簡化餐單提高體驗與翻桌率
雞湯大叔創辦人兼總經理賴三禹,一六年從台大財金所畢業前,就已在私募基金工作兩年,專注於消費民生產業的研究。在這段期間,他結識了深耕法式料理多年的主廚陳之穎,兩人因對大眾餐飲市場懷抱共同興趣與野心,一拍即合。
「我最佩服的企業,就是Uniqlo、Ikea、Zara這種,能在平價水準提供這麼多,背後是很難拿捏的,一定是很頂尖的企業,」賴三禹說。「我們認為,八成以上的市場是大眾、平價市場;高端當然帥,但帥不是我們想做的事情。」
因此,賴三禹裸辭投入創業籌備,在初期就鎖定未來要連鎖化經營,八個月後開出第一間雞湯大叔。
「最早只是想做一些台式的(餐飲創業)題目,像是薑母鴨、羊肉爐,」賴三禹回憶。嘗試過多種湯頭,最後他喝到陳之穎一道法式澄清雞湯,「我覺得這個涮海鮮、涮肉都好吃,一定會中消費者的味。」
而且,台灣消費者對雞湯熟悉,又能進一步開發多元口味,「我覺得是包容度最高的一種口味。」於是,他決定簡化湯頭的選項,讓店中只有雞湯湯頭,不用骨粉調味,從老母雞開始熬湯,主打是「為湯控而生的火鍋」。
雞湯大叔的菜單不用翻頁,精簡到用一張紙寫完所有套餐、單點菜色。湯頭只有兩款固定口味、一款每季更新的期間限定。主餐肉品分成四個價位帶,總共只有十種選擇,最高價的套餐選項不超過五百元新台幣。
精簡菜單背後有兩大好處。賴三禹說,第一,選項少,代表食材輪轉速度快,「我們牛肉兩、三天就會換一批,自然會新鮮。」第二,降低消費者猶豫時間、廚房備餐時間,翻桌率、用餐體驗都會更好。
用「賠錢領袖」創快樂回憶
代理品牌砍菜單反營收翻倍
雖然套餐分量不大,但是雞湯大叔讓消費者用銅板價加點。像是三十九元就能加點北海道生食級干貝兩顆,或是帶殼生蠔一顆,也有提供十九元、二十九元就能加點的蔬食、火鍋料。「很多人說,在雞湯大叔加點比滷味店還便宜,」賴三禹說。
陳之穎說,這樣的商品是「賠錢領袖」,就像Ikea的十元甜筒,永遠不漲價,但卻創造了許多家庭客的快樂回憶。雞湯大叔的銅板價單點品項,核心目的也是在於吸客、提供豐盛的用餐體驗,獲利並非主要考量,只要能打平成本便可接受。
他們也將這樣的概念,落實到代理品牌麵屋一燈。
一六年,麵屋一燈進軍台灣,開出首間南京店,阿爾法餐飲在二二年接手營運。當時,賴三禹大刀一揮砍掉三分之一菜單品項,只聚焦在經典拉麵,也將拉麵單價由三百五十元左右壓到三百元以下,並將單點小菜價位壓低。「我把肉量增加、菜單縮小,而且降價,我覺得拉麵的本質也是親民的料理,」賴三禹說。
這麼做,讓麵屋一燈的平均客單價掉了三成,卻在短短兩個月內做到業績翻倍,突破麵屋一燈在台營運新高。精簡菜單後,讓點餐、出餐的時間都加快,也讓麵屋一燈的翻桌率大幅提升,最高一天能翻桌二十四次,平均半小時就翻桌一輪。
不過,賴三禹也坦言,儘管客流量大增、營收翻倍,但獲利大約只多了五○%左右。如今萬物皆漲,想兼顧平價與餐點品質,算盤就要打得更精。
也正因為各品牌提供了銅板加價購品項,在火鍋套餐、拉麵主食規畫上,就得把利潤算清楚。「我們是學財金出身的,是一手拿著夢想、一手拿著計算機。」他說。
全集團聚焦一種食材
用規模化,壓低供應鏈成本
事實上,要維持健康獲利,也正是它現階段不得不精簡的原因。阿爾法餐飲不僅自創品牌雞湯大叔、雞湯桑拉麵,聚焦於「雞」這項食材,後續接下營運的麵屋一燈與撈王麻辣鍋,都同樣以雞湯為核心,自家中央廚房就能一併熬煮湯頭。更巧妙的是,日式拉麵與火鍋對雞湯的熬煮部位需求不同,使得整隻雞可被充分利用,減少食材浪費。
精簡菜單也能壓低供應鏈成本。舉例而言,如果採購品類原先有十種,在精簡成五種後,單一食材採購量就會翻倍,與供應商就有更多談判籌碼。另外,也由於他們經營自家中央廚房,固定配送湯底到各分店,因此也會彈性評估是否該由中央廚房一次採購。
這也是阿爾法餐飲勢必得走向連鎖化的原因,規模越大,越能壓低成本、爭取獲利。該公司也正在準備走向資本市場,預計在二六年IPO(首次公開發行)。另外,也正在籌備將自有品牌推向海外,創造多元成長軌道。
賴三禹說,比起獲利規模,現階段更在意現有模式是否能透過規模化、透過精算每一步,在競爭激烈的平價火鍋市場,找到持續成長的方程式。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