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 |
---|---|
出生 | 沃伦·爱德华·巴菲特 Warren Edward Buffett 1930年8月30日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 |
母校 | 宾夕法尼亚大学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哥伦比亚大学 |
职业 | 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活跃时期 | 1976年至今 |
薪金 | US$100,000[1] |
净资产 | ▲ 1243億美元[2] (2020年5月) |
政党 | 民主党 |
配偶 | 阿斯特丽德·蒙克斯 |
签名 | |
華倫·愛德華·巴菲特(英語:Warren Edward Buffett,1930年8月30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美國投資家、企業家及慈善家,被称为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巴菲特是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最大股東、董事長及行政總裁。在2008年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一,2017年排名第二。根據彭博数据顯示,巴菲特個人持有29.5萬股巴郡A股、7.9萬股巴郡B股存利現金。
巴菲特常被稱為“奧瑪哈的神諭”(The Oracle of Omaha),並以長期的價值投資與簡樸生活聞名。他也是著名的慈善家,其承諾捐出99%的財富,主要交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來運用。巴菲特這一大手筆的慈善捐贈金额,創下了美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2012年4月17日,巴菲特发表声明称自己已被诊断患前列腺癌[3],同年9月完成治療。
巴菲特投資股票的眼光既独到又奇特,信奉所謂「價值投資法」,投資哪種產業的股票则該產業就會走紅,因此巴菲特被眾多投資人尊稱為「股神」。然而事实上他的投資也並非穩賺,例如2010年代後諸多投資出现了虧損,对IBM的投资更曾經大賠34%以上而被迫出場。[4]其身邊拥有眾多智囊團都還有可能造成大虧,因此也開始有人質疑價值投資法只適用於人類發展較單純的年代,而在越來越複雜的分工化和全球化的時代会逐漸不適用。
家族背景
- 曾祖父席德尼·巴菲特(Sydney Homan Buffett,1848年-1927年5月27日),於1869年从纽约搬到奥马哈,在當地經營一家杂货店。先祖母是Evelyn A. Ketcham(1850年9月11日-1886年8月11日)。先祖夫婦於1870年11月10日結婚,育1子。
- 他的祖父Ernest Platt Buffett(1877年2月3日-1946年9月22日)在奧馬哈經營一家雜貨店,祖母Henrietta Duval Buffett(1873年7月16日-1921年1月19日)。祖母1921年過世後,祖父1922年娶第二任妻子Belle Bailey Buffett(1883年-1924年),但繼祖母Belle於1924年病逝。
- 他的父親是霍华德·巴菲特(1903年8月13日-1964年4月30日),共和党员,曾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所办的报纸担任编辑,婚後從事過證券經紀人的工作,曾任1942至1948以及1950至1952年间,兩任的美国国会众议员。曾将加薪部份的2,500美元,主動退还给美国财政部。巴菲特在8岁时,被父亲带到纽交所,由高盛董事接引。巴菲特非常敬爱他的父亲,以Pop称呼他,他的父亲則称他为火球。1964年死于癌症。
- 他的母親是萊拉·巴菲特(Leila Stahl Buffett,1904年3月18日-1996年8月30日),1924年與霍华德·巴菲特結婚,于1996年8月30日逝世,当天是巴菲特66岁生日。
- 他的姑姑爱丽丝,终身未嫁,多年来一直是高中老师,曾任教于奥玛哈的班森高中,巴菲特透过巴菲特基金会,每年颁发奖金给十五位老师,以纪念爱丽丝。
- 巴菲特另外还有两个姊妹,桃莉絲(Doris)和柏蒂(Bertie)。
早年
巴菲特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市区一家老旧的医院,他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兩任美國國會議員與成功的商人。巴菲特有兩個姐妹,桃莉絲(Doris)和柏蒂(Bertie)。祖父則在奧馬哈經營一家雜貨店。(現任的波克夏·哈薩威的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年輕時也曾在巴菲特祖父在奧馬哈的這家雜貨店工作過。但兩人一直到成年之後,才首次相遇認識。)
五岁时,就在祖父經營的雜貨店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以後,他和朋友到球场撿拾打過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賣回球場或客人。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1歲的巴菲特,開始在父親的證券經紀商工作,同年也是他頭一次買進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買進Cities Services的優先股,但在股價達到40美元即予以賣出,不料隨後股價一路上揚,幾年後竟站上200美元,這讓他明瞭投資績優企業並長期持有股權的重要性。在父親的推荐下,14歲的他以兩份送報工資所存下來的1200美元,買下40英畝的土地,並且把這些土地轉租給佃農。富裕的家庭與早期對投資的接觸對巴菲特有很大的幫助,他在大學畢業時已有近10000美元(约相当于2016年的100000美元)的積蓄。
1947年,17歲的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顿商学院,後來轉入內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 - Lincoln)並在19歲时取得商業管理學士學位。在校期間,他是阿爾法·西格瑪·斐兄弟會(Alpha Sigma Phi Fraternity)的成員。閲讀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名著《智慧型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感悟,奠定了華倫·巴菲特在投資方面的興趣與基礎。
1950年,在被哈佛商學院拒絕後,巴菲特得知班傑明·葛拉漢在哥倫比亞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任教,於是進入該校就讀,並在1951年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一些將在未來嶄露頭角的價值投資者,如華特·許羅斯(Walter Schloss)及厄文·卡漢(Irving Kahn),也是同期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的學生。而另外一位對巴菲特投資哲學產生重大影響的人,是知名的投資家兼作家-菲利普·费雪(Philip Fisher)。在證券分析這堂課中,葛拉漢給了巴菲特A+,這在葛拉漢的學生中是絕無僅有的。
商業生涯
早期
巴菲特在1951-1954年在Buffett-Falk & Co.公司擔任投資推銷員, 1954-1956年在Graham-Newman Corp擔任證券分析師, 1956-1969年在Buffett Partnership, Ltd公司擔任合夥人, 以及1970年至今,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
1950年,20歲的巴菲特已有9800美元(2016年的96000美元)。 1951年碩士毕业后,巴菲特想要進入葛拉漢創立的投資公司-葛拉漢/紐曼公司(Graham-Newman)工作,起初被葛拉漢婉拒,於是他回到父親的證券公司上班,從事業務方面的工作。 終於在1954年,他如願以償,進入了葛拉漢/紐曼公司,薪水是12000美元(2016年的105000美元)。葛拉漢是個嚴格的老闆與投資者,並絕對的遵行日後被稱為葛拉漢原則的價值投資法,即要求極寬的安全邊際(內在價值-市價)。巴菲特認為合理,但也有疑問此嚴格執行規則是否會漏失某些有其他價值的股票。
在葛拉漢紐曼公司,巴菲特及其同事許羅斯(Walter Schloss)會翻閱標準普爾及穆迪手冊,尋找股價低於營運資金之公司。這些公司為葛拉漢所謂之雪茄屁股(cigar butt):便宜、被遺棄的股票,就像在路邊看到的黏糊、鬆軟的雪茄菸蒂,葛拉漢善於找出這些無味的雪茄屁股,把他們點著,吸上最後一口。葛拉漢知道,有些雪茄屁股一點也沒用,但是花時間逐一細查每根雪茄屁股的品質並不划算;由平均法則得知,大多數雪茄屁股都能吸上一口。葛拉漢總是考慮一家公司死亡時的價值,也就是清算價值。只要能低於這個價值買入,就符合葛拉漢所謂的安全邊際;就算這家公司可能破產,也還有一道防護網,為了更保險,葛拉漢運用分散投資之原則,購買許多不同的股票,每種股票都買很少。他的分散投資很極端,有些股票的部位小到只有一千美元。巴菲特私底下對分散原則不以為然,他對自己的判斷深具信心,認為沒有必要以這種方式避險。[8]:222
1956年,葛拉漢退休並結束公司。此時巴菲特(當時巴菲特二十六歲)已有174000美元(2016年的1500000美元)。
1956年5月1日[8]:237,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Buffett Associates, Ltd.)成立,這是巴菲特第一個投資合夥事業。巴菲特僅出資100美元,擔任一般合夥人(general partner),而他請他的其中一位合夥人,一位醫生,找十位醫生各出10000美元。最後十一位都同意,共出資105000美元(2016年的840000美元),加入成為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巴菲特後來又陸續創立了幾個合夥事業,最後一起合併成巴菲特合夥事業有限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除了睡眠外,巴菲特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在經營事業上面。巴菲特徹底實踐葛拉漢的價值投資哲學,這些投資在1956到1969年間,每年平均以30%以上的巨大複利成長,而一般市場的常態只有7~11%。這時期的他在投資上主要是採取以下三種模式:
- 價值投資:買進符合安全程度(Margin of Safety),即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的證券,同時在報酬/風險的特性上,符合既定標準。
- 套利交易:發生特定與大盤變動無關的事件,如購併、清算等,掌握其股價的可能變化。
- 控制權:買進的大量部位,聯合其他股東,或發動委託書大戰,企圖影響相關公司。
此時資金尚不多的巴菲特遵行葛拉漢的價值投資,即嚴格強調「價格低於價值」的作法,並有許多套利交易,與後期的作法有很大不同。
富豪生涯
1962年1月,巴菲特有限合夥事業市值達到$7,178,500元,其中$1,025,000元屬於巴菲特。
巴菲特有限合夥事業在1962年,開始購入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股權。波克夏是一家大型的紡織公司,由於產業日益沒落,使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低於該公司的營運資本(working capital),華倫·巴菲特最後解散了合夥事業,全心投入波克夏的經營。由於紡織產業的一蹶不振,使現任波克夏副總裁的查理·芒格,視此收購為一大敗筆。巴菲特也自認:「這是留名青史的愚蠢大錯。」並認為若當時將所有資金直接購入保險事業,現在的價值會是兩倍以上。然而,在巴菲特善加運用該公司多餘現金,用以收購私人企業、及買進公開上市公司股權下,波克夏成為全球最大的控股公司之一。華倫·巴菲特的策略核心是保險公司,主要著眼於其龐大的現金部位,即「浮存金(float)」,這是保險公司為支應未來理賠所需、必須提存的預備金。本質上,這並不是保險業者所擁有,但卻可加以運用,以獲取投資收益的資金。
受到好友暨事業夥伴芒格的影響,這時期巴菲特的投資風格,跳脫了原本恪守的葛拉漢原則(完全專注於價格低於價值),開始專注在一些具有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上。雖然過去的作法早期得到很好的成效,但隨著資金越來越多,巴菲特發現這做法無法用於於巨大的資金與長久的經營。這時,芒格的建議幫助了他。巴菲特回憶:「查理給我的建議很簡單:忘記你過去用很好的價格買進普通的企業的作法,而該用普通的價格買進很好的企業。」由於過去的成功,剛開始巴菲特並不想採納這作法。但在芒格不斷的提醒與說服之下,這作法終於成為波克夏日後最重要的投資哲學。
巴菲特將這些優勢,比喻成「護城河」(一定程度的垄断),使企業得以將競爭對手,隔絕在安全距離之外。相較於「原物料(commodity)」類型的公司,由於銷售的產品欠缺差異性,因此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具有寬廣護城河的企業中,可口可樂可說是最典型的範例。因為即使口味類似,消費者還是願意支付較高的價錢,來購買可口可樂,也不願嘗試其他較一般的飲料。投資在這類寬廣護城河的企業,成為波克夏·哈薩威最令人矚目的事蹟,特別是傾向買下整間企業,而非透過公開市場交易。有鑒於此,波克夏目前持有為數眾多、在不同產業中稱霸的事業群,其中有些是專注於個別的利基市場,否則就必然具備某種可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特性。
億萬富翁
1990年5月29日,波克夏股價達到$7175元,巴菲特身價達到十億美元。
在2008年富比士全球富豪排名第一成為世界首富。
在2017年3月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Hurun Global Rich List 2017)。上榜富豪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7年1月15日,沃伦 巴菲特资产仅低于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成为世界第二首富。
在2019年富比士全球富豪排名第三,資產達到825億美元[9]。
在2019美國400富豪榜以808億美元的資產排名第3名[10]。
在2020年4月《富比士》公佈的全球富豪榜,巴菲特以淨資產675億美元,排名第4名[11]。
在2020年9月《富比士》公佈的美國前400大富豪排名榜排名第4名,資產達735億美元[12]。
慈善事業
受到第一任配偶Susan Thompson Buffett 的積極影響,2006年6月,華倫·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劃(以2007年10月18日的股價來計算,價值大約為433.5億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自2006年開始,該基金會將在未來的每年七月,收到全部款項的5%。儘管華倫·巴菲特尚未決定是否將積極參與運作,但確定將加入蓋茲基金會的董事會。
同時,華倫·巴菲特也宣布,將其餘價值約67億美元的波克夏股票,分別捐贈給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Susan Thompson Buffett Foundation)、以及他三名子女所成立基金會的計劃。這與華倫·巴菲特先前宣布,會將大多數財富移轉到巴菲特基金會的想法,有了重大的改變。這是因為華倫·巴菲特的前妻在2004年過世時,已將絕大多數的遺產,價值約26億美元,移轉到巴菲特基金會。
華倫·巴菲特的子女將繼承他財產的部分,比例不太高。這與華倫·巴菲特過去一再表示,不願意讓大量財富代代相傳的想法,是相當一致的。華倫·巴菲特曾表示:「我想給子女的,是足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一事無成。[13]」,這段話後來被《CSI犯罪現場》影集所引用。
下面兩段文字,分別摘自巴菲特於1995年及1988年的談話。突顯了他對財富的想法,以及想要改變財產分配計劃的動機。
“ | 「我認為在個人財富的累積上,社會才是真正的幕後功臣。如果我身在孟加拉、或秘魯這類國家,所有的才智都將是毫無用武之地……在市場經濟的系統下,正好能讓我充分發揮專長,而且所獲得的財富更是不成比例。如同拳王泰森(Mike Tyson)一樣,只要能在10秒內擊倒一個人,便可賺取1000萬美元,而且全世界都願意付錢給他。同樣地,打擊率高達三成六的棒球選手,全世界也很願意付錢。但若換成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教師、一個不可多得的護士,可能就沒人願意付錢了。現在,我想做的是改變這樣的社會價值系統,讓它有重新調整的可能。當然,我們不見得辦得到,但當這個社會,可以讓一個具有特殊才藝的人,獲得無比的消費能力。也許你有一副好歌喉,不管是上電視或其他的場所,每個人都不惜花大錢請你演出。我想,你能夠獲得的好處都是取之於社會,而你也必須回報的。」 | ” |
“ | 「我對自己所擁有的錢,沒有任何的罪惡感,因為這些錢,代表了無數未來將由社會來兌現的支票。我不過是擁有許多支票,可以轉化成消費。如果願意,我可以雇用一萬個人,每天只要幫我作畫就好,如此一來,國民生產總值(GNP)便可提昇。但這些事是毫無作用的,只會讓那些原本可以進行愛滋病研究、教學、或相關的醫護人員減少許多而已。不過,我不會做這種事,因為我很少去兌現支票,物質生活原本就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在我和妻子離開人世時,我會將這些支票全部捐獻出來,作為慈善之用。」 | ” |
自2000年開始,巴菲特透過網路拍賣的方式,為格來得基金會(Glide Foundation)募款。底價2.5萬美元起拍,以獲得與巴菲特共進晚餐的機會。目前(2019年6月4日)為止,最高成交價為中國人孙宇晨的456.7萬美元[14]。2011年,基金经理韦施勒(Ted Weschler)匿名出价263万美元,获得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2011年9月,81岁的“奥马哈先知”最终聘用了韦施勒出任伯克希尔的投资经理。
2006年9月,巴菲特將他的福特林肯座車拍賣,以資助格羅斯公司(Girls, Inc.)的慈善活動,該車在拍賣網站eBay上面,以73,200美元賣出。
根據2019年《福布斯》的統計,他終身捐贈388億美元,佔其淨資產的32%[15]。
管理風格
華倫·巴菲特認為自己最大的價值,是來自於資本管理的能力。他主要的責任,是提供資本給經濟狀況良好的企業,並保留原有的管理階層,繼續帶領公司成長。
每當巴菲特對某一企業表示有收購的興趣時,他會對企業主清楚地表示:
- 他不會干涉公司的運作或治理;
- 他將決定最高主管的雇用與薪酬規定;
- 任何分配給該企業的資金都有標價(一最低報酬率);此一程序在鼓勵企業主,將營運產生、但再投入的回報率不高於前述標價的多餘資金,歸還給波克夏總部,而非滯留於該事業低回報的項目上。 這些現金便可釋放出來,以投資在較高報酬率的機會上。
華倫·巴菲特所採用的「放手(hands-off)」模式,不但極具吸引力,而且讓管理者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使他們能表現得就像企業主一樣,制定出最後的決策。由於賣方在所有權售出後,仍可在企業的經營上,獲得想要擁有的獨立空間。因此巴菲特的收購策略,往往有令人滿意的價格出現。
除了現金流的管理能力外,華倫·巴菲特在資產負債表的管理上也可圈可點。自從接掌波克夏之後,巴菲特在制定決策上,特別注重其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成功讓波克夏的債信評等,始終維持在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所評價的最高等級AAA,因此能享有最低的舉債成本。根據2005年的資料,全球只有八家公司的債信評等,能維持在此一水準。華倫·巴菲特對波克夏的狀況相當滿意,相信它是少數能在經濟及自然災害中屹立不搖的企業。華倫·巴菲特近年來也不斷重申,波克夏旗下的巨災保險事業,是他認為唯一在金融風暴中,仍可不受影響、繼續營運下去的業者,但是他亦不會在保險事業上等候太久,反而他會將波克夏旗下資金,投資在他所看上的公司,增加獲利回饋。
巴菲特師承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巴菲特於1950年代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究所就讀時,以及隨後在葛拉漢曼紐公司工作期間,從葛拉漢身上學習投資之道。葛拉漢曾出版多本作品,包括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闡述其個人之投資知識。葛拉漢認為,價格並不等同於價值,人們付出價格,得到的才是價值,兩者很少相同。巴菲特表示,葛拉漢曾說,要總結葛拉漢個人投資之理念,那即是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安全邊際為:投資人必須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自己付出的價格大幅低於所能得到的價值,方可投資一檔證券。[16]:24
巴菲特對於企業集團之盈餘,採取與國際財務報導準則不同之計算方式。巴菲特計算之方式,其稱為透視盈餘(look-through earnings)的概念。根據GAAP有關集團財務報表的規定,一家公司若持有另一家公司的多數股權(超過百分之五十),則子公司的財務報表必須以合併法處理;也就是說,子公司財務報表的每一個項目,都必須與母公司的相應項目合併。至於持股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之間的公司,GAAP要求投資方按持股比例認列認列所投資公司的盈餘。若持股低於百分之二十,GAAP則要求投資方僅記錄實際收到的股息,不得按持股比例認列所投資公司的盈餘。這種會計制度則遮掩了構成波克夏實質績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持股低於百分之二十之公司之未分配盈餘(保留於子公司之未發放予股東之盈餘):波克夏遵循GAAP編製財務報表時,此類盈餘會遭忽略。巴菲特認為,股權投資之價值並非取決於持股百分比,而是取決於所投資的公司如何運用其未分配盈餘。巴菲特創造了透視盈餘之概念,用於評斷波克夏之實質績效。根據此概念,透視盈餘可視為波克夏之實質盈餘,等於波克夏之淨利加上在持股低於百分之二十之公司中佔有之未分配盈餘,並扣除相應之稅金。對許多企業來說,透視盈餘與按GAAP計算之盈餘並無顯著差異。但對波克夏來說,兩者差異顯著,而許多個別投資人很可能也是這樣。因此,個別投資人可將此概念應用於自己之投資組合上,嘗試設計一個長期而言能帶來最高透視盈餘之資產組合。[16]:35 波克夏有大量資源集中在保險業,因此很多資產屬於持股比例低於百分之二十。此類公司有許多僅將很低比例的盈餘用於派發股息,因此波克夏的當期盈餘中,只反映這些公司當期營利能力的一小部分。但是,雖然波克夏的公告盈餘僅反映從此類公司收到的股息,但波克夏的實質財務狀況取決於這些公司的盈餘,而非股息。[17] 近年來,隨著波克夏保險事業的擴張,加上證券市場提供了特別誘人的普通股投資機會,波克夏的持股比例低於百分之二十股權投資劇增。投資大增加上此類公司的盈餘顯著成長,產生了一個異常的結果:去年波克夏在此類公司應佔的保留盈餘(也就是波克夏應佔的盈餘未以股利之形式派發給波克夏的部分),超過了波克夏整年的公告盈餘。[17] 保留盈餘對波克夏之價值,並非取決於波克夏擁有相關企業百分之百、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十還是百分之一的股權,而是取決於這些盈餘如何運用,以及隨後產生多少效益。盈餘的配置方式由波克夏決定,或是由並非波克夏聘請、但波克夏選擇與其共事之經理人決定,並不影響盈餘的價值(關鍵是做什麼,而不是什麼人做)。而且,這些保留盈餘是否計入波克夏的公告盈餘中,完全不影響其價值。如果在波克夏擁有部分權益的某個森林中有一棵樹正在成長,即使我們沒將這情況紀錄在波克夏的財務報表中,波克夏仍擁有這棵樹的部分權益。[17] 波克夏寧願看到波克夏沒辦法入帳的盈餘在波克夏持有百分之十股權的公司、由並非波克夏聘請的經理人好好運用,也不希望見到波克夏可以入帳的盈餘被其他經理人(即使波克夏就是經理人)投資在效益成疑的項目中。[17] 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首要準則,是經理人能否運用股東的資本取得相當高的報酬率(而且是在沒有過度舉債、不耍會計花招的情況下),而不是每股盈餘是否穩定成長。[18]
與現代金融理論不同,巴菲特的投資方式並不主張分散投資,甚至其認為及中更好-如果投資組合的配置不集中,投資人至少也應該集中精神。關於集中投資,巴菲特認為,根據傑出的經濟學家暨精明的投資人凱因斯的看法,投資人應將大部分資金投資在二至三家自己有所了解、而且經營團隊值得信賴的公司上。按照這種觀念,資產配置和投資人的心思過度分散時,風險反而會增加。資產配置和投資心思若能適度集中,風險即可降低,因為一來投資人對投資標的分析會更到位,二來他必須對投資標的基本特質有相當大的信心,才會決定買進。巴菲特認為:與其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不如參考馬克吐溫的小說傻瓜威爾遜中(Pudd'nhead Wilson)的名言:將你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看好這個籃子。[16]:23
華爾街評估企業價值時,普遍按以下方式計算作為評價基礎的現金流量:(a)營業利潤加(b)折舊及其他非現金費用,巴菲特認為這種算法不完整。巴菲特表示,(a)營業利潤加(b)折舊及其他非現金費用,還得減去(c)企業必要之再投資支出。巴菲特將(c)定義為企業充分維持長期競爭能力和業務量,在廠房與設備等方面每年平均必須付出的資本支出。(a)加(b)減(c)之結果,巴菲特稱之為事業主盈餘(owner earnings)。只要(b)不等於(c),按照GAAP計算之營業利潤就會與巴菲特所稱之事業主盈餘有所差異。對多數公司來說,(c)通常大過於(b),因此按GAAP計算之盈餘通常誇大了企業之實質盈餘。只要(b)與(c)不同,事業主盈餘會比GAAP盈餘的現金流量更能準確反映企業之經營績效。[16]:36
事業主盈餘是指(a)公告盈餘加上(b)折舊、損耗、攤銷及某些其他的非現金費用,再減去(c)企業充分維持長期競爭能力和業務量,在廠房與設備等方面每年平均必須付出的資本支出。(c)是一個估計出來的數字,而這種估算有時候難度極高。[19]
巴菲特認為波克夏雖然形式上是一家公司,但其秉持合夥事業之精神。查理·蒙格和巴菲特視波克夏的股東為事業主(即合夥人),並視他們自己為負責管理之合夥人。他們並不視公司本身是公司資產的最終擁有人,他們認為公司只是一個管道,股東透過這個管道擁有公司的資產。[20]
查理·蒙格和巴菲特希望,股東不必認為其只是擁有一張價格每天波動的證券,經濟或政治事件令人緊張時即可賣出。查理·蒙格和巴菲特希望股東視其為打算永久持有波克夏公司的股東之一,就像股東和家人共同擁有一座農場或一套公寓時之情況。就查理·蒙格和巴菲特而言,他們也不會視波克夏股東為一群不斷變更的無名氏。他們視股東為合夥企業主(co-venturers),股東將資金信託給他們,而這種信託為一輩子之時間。[20]
巴菲特希望制訂波克夏公司之政策時,避免只注重短期股價表現之投資人購買波克夏之股票,而盡可能吸引注重企業價值而能長期持有之投資人。巴菲特並不喜歡分割股票,他認為分割股票或是採取偏重股價表現之政策,將吸引注重短期股價表現之投資人。藉由不分割股票,巴菲特嘗試吸引那些了解波克夏營運、態度和期望之投資人,並使不認同波克夏理念之人遠離。巴菲特理想之股東為以企業主自居,投資後將長期持有之投資人,並將注意力集中於實際營運績效,而非股價表現。[21]
巴菲特認為其發覺投資機會之方式,類似於泰德·威廉斯打棒球之方式,泰德·威廉斯會將好球帶區分為七十七個棒球大小之方格,並將他在打擊區之表現記錄起來,泰德·威廉斯發現只有打擊落在甜蜜點的球,平均打擊率才會提高。而棒球打者不能成天等待好球出現,如果三個好球沒有被打擊,打者將三振出局。巴菲特認為尋找投資機會,如同打棒球應等到落於甜蜜點之機會(當巴菲特認為每股市價低於每股內在價值)出現才揮棒,投資人可站在打擊區,球棒靠在肩上,成天等待好的機會,而不會被三振出局。[22]
投資公司
由此列表可以清楚看出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其特點之一為著眼於傳統產業而很少接觸高科技類股(IBM除外)。
完全控股公司
這些是股權幾近100%由波克夏海瑟威持有的公司。
- GEICO -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美國最大汽車保險業公司之一。
- GeneralRe - 通用再保险公司,美國最大保险公司之一。
- Shaw Industries - 美國的地毯公司。
- Nebraska Furniture Mart - 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城,總部位於巴菲特故鄉奧瑪哈,歷史悠久的家具公司。
- Borsheim's Jewelry - 博希姆公司,歷史悠久的珠寶公司。
- 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 伯灵顿北圣塔菲公司,美國最大的鐵路公司之一。
- Precision Castparts Corp - 公司創立於1949年,總部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是一家精密金屬零件製造公司,其產品應用在航天工業及一般工業產上,是波音、勞斯萊斯、空客公司、龐巴迪、賽斯納、古德里奇等的指定零配件製造商。
大額控股公司
以下這些是有極大額股權由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持有或通過子公司間接持有的公司:
- 可口可樂公司 -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持有10%股權,4億股,為最大股東。
- 美國運通 -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持有6%股權,1.51億股,為最大股東。
- 富國銀行 -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持有10%股權,5億股為最大股東。
- US Bancorp -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持有4.97%股權,為最大股東。
- 華盛頓郵報公司 -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持有18.1%股權3250萬股,為最大股東。
- 強生公司
- 高盛 - 2.8%股權,為第六大股東。
- 穆迪 -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持有16.1%股權3,807萬股。
- 浦項鋼鐵 - 據波克夏·哈薩威公司2010年年報,該公司持有4.6%股權。
- 比亞迪 - 波克夏·哈薩威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持有10%股權,2.25亿股。
- IBM- 2011年,持有8.5%股權,0.8214億股,最大股東。
- 卡夫亨氏 - 2015年,持有26.8%股權,3.3億股。
- 蘋果公司 - 2017年,持有1.33億股。
- Home Capital Group - 38%,最大股東。
著作
首本經授權的自傳《雪球》于2008年9月29日發售[23]。
榮譽
2007年,巴菲特獲選為《时代》雜誌世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
家庭
- 父親:霍华德·巴菲特 Howard Buffett(1903年8月13日-1964年4月13日):共和党员,婚後從事過證券經紀人,曾任1942至1948以及1950至1952年间,兩任的美国国会众议员。
- 母親:萊拉·巴菲特 Leila Stahl Buffett(1904年3月18日-1996年8月30日)[24]:1924年與霍华德·巴菲特結婚,于1996年8月30日逝世,当天是巴菲特66岁生日。
- 第一任配偶:蘇珊·湯普森(1932年6月15日–2004年7月29日,已殁)
- 長女:Susan Alice Buffett(1953年7月30日-)
- 长子:Howard Graham Buffett(1954年12月16日-)
- 次子:Peter Andrew Buffett(1958年5月4日-);次子前妻Mary Alice Buffett(1952年6月19日-),1977年與前夫育有雙胞胎女兒Erica and Nicole;1981年與巴菲特次子Peter Andrew Buffett再婚;1993年離婚;次子第二任妻子Jennifer A Buffett (1966年5月10日-),1996年6月结婚;
- 第二任配偶:Astrid Menks(1946年1月31日–):2006年結婚;
註釋
- ^ Warren E Buffett, CEO Compensation. Forbes. March 30, 2006 [February 23,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Warren Buffett. Forbes. 《富比士》.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英语).
- ^ 股神”巴菲特宣布患前列腺癌称癌症并未扩散
- ^ 股神滿臉灰. [201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2).
- ^ Hagstrom 2005,第14 Warren Buffett is now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with $65 billion. GE Raises $15 billion; Buffett Gets Preferred Stake (Update3)頁
- ^ Heath, Jason. What Warren Buffett’s cancer diagnosis can teach investors. Financial Post. 24 April 2012 [2015-03-04].
- ^ Cabot Heritage Corporation. Who is Warren Buffett? - NASDAQ.com. NASDAQ.com. 15 January 2013 [2015-03-04].
- ^ 8.0 8.1 艾莉絲施洛德(Alice Schroeder)著. 雪球:巴菲特傳. ISBN 978-986-479-551-2.
- ^ #3 Warren Buffett. Forbes. [2019-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2) (英语).
- ^ The Forbes 400: The Definitive Ranking Of The Wealthiest Americans. Forbes. [2019-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9) (英语).
- ^ The Richest in 2020. Forbes. [202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英语).
- ^ 2020福布斯美國富豪榜. 富比士中文網.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原文】英語:I want to give my kids enough so that they could feel that they could do anything, but not so much that they could do nothing.
- ^ How Would You Spend $4.57m? Tron’s Justin Sun will Lunch with Warren Buffet. Blockchain.News. [201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
- ^ #3 Warren Buffett. Forbes. [2019-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英语).
- ^ 16.0 16.1 16.2 16.3 華倫巴菲特著. 勞倫斯康寧漢 , 编.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ISBN 978-957-13-7125-2.
- ^ 17.0 17.1 17.2 17.3 Berkshire Hathaway. 1980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202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 ^ Berkshire Hathaway. 1979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202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 ^ Berkshire Hathaway. 1986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2021-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 ^ 20.0 20.1 Berkshire Hathaway. 2006 Berkshire Hathaway annual report. [202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 ^ Warren Buffett. 1983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Through our policies and communications - our “advertisements” - we try to attract investors who will understand our operations, attitudes and expectations. (And, fully as important, we try to dissuade those who won’t.) We want those who think of themselves as business owners and invest in companies with the intention of staying a long time. And, we want those who keep their eyes focused on business results, not market prices. Were we to split the stock or take other actions focusing on stock price rather than business value, we would attract an entering class of buyers inferior to the exiting class of sellers. At $1300, there are very few investors who can’t afford a Berkshire share. Would a potential one-share purchaser be better off if we split 100 for 1 so he could buy 100 shares? Those who think so and who would buy the stock because of the split or in anticipation of one would definitely downgrade the quality of our present shareholder group. We will try to avoid policies that attract buyers with a short-term focus on our stock price and try to follow policies that attract informed long-term investors focusing on business values.
- ^ Warren Buffett. 1997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we try to exert a Ted Williams kind of discipline. In his book The Science of Hitting, Ted explains that he carved the strike zone into 77 cells, each the size of a baseball. Swinging only at balls in his "best" cell, he knew, would allow him to bat .400; reaching for balls in his "worst" spot, the low outside corner of the strike zone, would reduce him to .230. In other words, waiting for the fat pitch would mean a trip to the Hall of Fame; swinging indiscriminately would mean a ticket to the minors. If they are in the strike zone at all, the business "pitches" we now see are just catching the lower outside corner. If we swing, we will be locked into low returns. But if we let all of today's balls go by, there can be no assurance that the next ones we see will be more to our liking. Perhaps the attractive prices of the past were the aberrations, not the full prices of today. Unlike Ted, we can't be called out if we resist three pitches that are barely in the strike zone; nevertheless, just standing there, day after day, with my bat on my shoulder is not my idea of fun.
- ^ 巴菲特傳闡釋雪球哲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年8月13日
- ^ [Leila Stahl Buffett https://www.findagrave.com/memorial/66403439/leila-buffet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 華倫巴菲特: 事業原則 – 持有者手冊. [2016-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1) (英语).(繁體中文)
- 華倫˙巴菲特的家書: 對抗風險、永恆傳世的價值觀. [2016-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30) (英语).(繁體中文)
- 巴菲特歷年股東信總彙整 (Warren Buffett’s Letter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 [2016-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1) (英语).(繁體中文)
- 巴菲特經營事業的最高準則–「報章測試」. [2016-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1) (英语).(繁體中文)
- The Buffet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9) (英语).(繁體中文)
- 事業家之路-巴菲特最新年度股東信帶來的啟示. [2011-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2) (英语).(繁體中文)
-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就要面對全新的責任:制定資本管理上的決策。」─波克夏董事長華倫·巴菲特. [2011-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英语).(繁體中文)
- 華倫·巴菲特《低谷啟示錄》. [2016-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英语).(繁體中文)
- 壯年巴菲特——《投資大家巴菲特》導言(收錄了巴菲特早年給合夥人的信,1959-1969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3) (英语).(繁體中文)
- 沃倫·巴菲特的Blog. [2008-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英语).
- 財報狗 - 沃倫·巴菲特選股. [201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英语).(繁體中文)
- 選股便利店 - 沃倫·巴菲特智慧選股.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英语).(繁體中文)
- 解密沃伦-巴菲特成功之道逆市而动成世界首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经济网2014-05-30
- Warren Buffett的X(前Twitter)帳戶
紀錄 | ||
---|---|---|
上一紀錄: 英瓦尔·坎普拉德 |
世界首富 ?年-1995年 |
下一紀錄: 比尔·盖茨 |
上一紀錄: 比尔·盖茨 |
世界首富 2008年-2009年 |
下一紀錄: 比尔·盖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