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社區營造

屏東縣心傳租書社老闆的小女兒蔡欣穎(右)說服父母親蔡太山(左)、林明香(中),今年改造租書社,移除書櫃,提供內閱空間,也期望租書社成為社區藝文交流平台,推廣台灣漫畫。記者劉星君/攝影 生活

大武山腳下40年漫畫租書店 大改造成社區藝文平台

漫畫租書店是許多人童年回憶,還記得小時候放學總往租書店跑,滿牆書架擺滿漫畫、武俠,言情小說,搶先翻閱最新上架的續集,新出的快報,內閱要跟老闆排隊預約,但隨著網路世代興起,漸成為夕陽產業。 屏東內埔鄉龍泉村近40年「心傳租書社」,老闆的小女兒蔡欣穎不捨租書店淹沒在時代洪流,她與父母親討論,將租書店空間大改造,成為社區藝文交流平台,規畫藝文講座,推廣當代台灣漫畫作品,在非山非市鄉下,期望租書店能成為傳播知識入口平台。

桃園消防局自辦公共藝術廣受好評,藝術單位以消防隊熟悉的噴嘴頭作為設計發想,利用數位軟體設計並以數位加工機具製作,最終呈現的是具備互動以及可透過手機App操作的裝置及視覺表演。圖/褚瑞基提供 生活

公共藝術錢坑/文化部修法勢在必行 監委建議設藝術研習培養自辦能力

1992年,文建會(文化部前身)官員在相關委員建議下,飛了一趟費城考察公共藝術。回台後在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立法時,就加了「公有建物等興辦機關應辦理公共藝術,美化建築物及環境,價值不得少於建物造價1%」這條。這也成為台灣公共藝術的母法。 當時解嚴未久,中央集權權力雖開始鬆動,但還未解體。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褚瑞基認為,文建會這種條例概念根本是中央對地方下令:「你們就是要給我做(公共藝術)!」然而另一方面,台灣各地在1991年野百合學運後,開始有發展地方權力的民主想像,1994年湧生社區營造。中央與地方發生拉扯。 公共藝術運作多年慘變錢坑,諸多亂象使近年檢舉函滿天飛,監察院也展開調查。學者感慨,台灣當初學美國費城做公共藝術沒學到精髓,在中央集權陰影未散下,把費城等以城市基金出發的作法變成中央命令,造成許多單位做公共藝術只是應付了事,利益集團才有機可乘,原本追求的城市美感卻未提升。

曾經執行「都市養雞計畫」的沈致軒,2017年底改造位於公寓大樓租屋處的陽台,飼養一隻蛋雞「除餘姬」,並成立臉書粉絲頁「雞本設計」記錄過程。圖/取自「雞本設計」臉書 生活

都市養雞容易嗎?雞叫聲、糞便不是大問題 須注意哪些眉角

全台雞蛋大缺貨,短期間難以恢復正常,有民眾動念乾脆自己養母雞生蛋,追求蛋蛋自由;臉書社團「都市養雞網」自從傳出雞蛋供應不穩定後,每天都有20幾人加入社團,想了解如何在都市養雞蛋,但都市養雞真有那麼容易?一般民眾擔心的雞糞臭味、噪音其實都不是問題,現在已找出社區共養解方,最難的問題恐怕是如何淘汰雞。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生態國中小校長陳清圳。 圖/陳清圳提供 生活

2023新視野/學校連結社區創生 陳清圳:展現「利他」共生價值

走過戰爭、通膨、疫情、選舉交織紛擾的2022年,對於即將到來的2023年,你希望迎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灣?在歲末年終之際,聯合報數位版邀請了多位名人談談2023年的想望,聽聽他們如何總結過去這一年,以及對來年的期盼。或許我們也能想想,我又能做些什麼? 樟湖生態中小學的學生正在進行社區產業的專題研究,從訪談、記錄、翻閱文獻到實作,他們想為社區找一條創新的路,經過一連串的試驗後,他們選擇社區大青產業,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在染布之外,開啟一條新的路。

人老了,房子也老了,爬不了樓梯怎麼辦?雙北、高雄推老人換居計畫,政府立意良善但入住率卻很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彭淮南為電梯換房子 雙北老人為何不願離開樓梯老宅?

人老了,房子也老了,爬不了樓梯怎麼辦?央行前總裁彭淮南直言換屋的理由,就是要換有電梯的房子;全台有近43萬的老人仍住在無電梯公寓,雙北更是大宗。雙北、高雄相繼推出老人換居計畫,幫這些老人換到有電梯的住宅,政府立意良善但入住率卻很低,問題恐怕不是出在錢。專家指出,根據日本經驗,老人家重新適應新環境至少需要1年,台灣換居政策不接地氣,任督二脈又沒打通,很難推動。

社區大學同心協力營造地方生態,已是有一定政治能量的公民團體。圖為北市木柵公園2015年施作萃湖活化工程,志工興築原生種庇護池。 圖/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提供 政治

華麗轉身!社大不只是老人教室 藍綠白都來搶票

社區大學在台灣發展將邁入第25年,過去選舉鮮少有候選人關注,日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蔣萬安、陳時中不約而同提出社區大學相關政見,並釋出要提高講師費的利多,爭取社區大學支持。究竟社區大學是如何華麗轉身,從一般民眾眼裡的退休後學才藝的教室,成功拿下話語權,蛻變成有一定政治能量的公民團體,讓藍綠白候選人難以忽視?

台南七股區擁有全台最大的魚塭面積,養殖漁業是當地人賴以為生的產業。但今年一些漁電共生案場已通過開始施工,三股子段案場的魚塭被抽乾,露出土底。記者陳熙文/攝影 聽幕後

你給我記者 EP73|七股光電惡夢?全台最大養殖漁鄉 被太陽能板吞食中…

七股擁有全台面積最廣的養殖漁業,地主結構相對單純,數百公頃的魚塭大多只屬於一名地主,有利光電業者整合土地、取得地權,地主則樂於收取10倍高的租金,犧牲的卻是實際靠養殖漁業維生的漁民,以及原本美好的漁鄉風光。 「漁電共生」本想在2017年起進入七股,卻遭到漁民強力反彈而暫緩。然而,近期已有少數案場完成審查,抽乾魚塭施工。漁民與居民擔心,選舉過後他們的光電惡夢即將重演…

小鎮醫師陳錦煌滿腹理想,也希望邀更多人共同完成理想大同的世界。記者莊祖銘/攝影 焦點

【那些年.那些人】小鎮醫師陳錦煌 不只照顧病患更要療癒故鄉

人稱「小鎮醫師」的陳錦煌,1952年出生於嘉義新港鄉最窮的崙仔村,出身農家在父母寄望下從台大醫學院以優異成績畢業,1981年應父親要求返鄉開業,1987年成立新港文教基金會,1998年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影響台灣200人物」。

台南市社會局「銀髮衣缽相傳計畫」,招募銀髮老師教學,1年媒合125場發揮銀響力。圖/台南市社會局提供 生活

南市社區臥虎藏龍 製粿教台語外還用布袋戲推性平

台南市在各項施政民調中,社福力屢列六都前茅,各社區功不可沒,社會局表示,全市立案有673個社區,今年首度舉辦社區創意成果嘉年華,邀請35個社區發展協會舉辦成果展,顛覆很多人對社區的印象。有社區用藝術打造亮點,是歷史文化的保存推手,銀髮族甚至自己演布袋戲推廣性別平等。

信義房屋創辦人周俊吉。記者曾吉松/攝影 2022新視野

【2022新視野】為沒落社區找永續生機 信義房屋周俊吉:盼更多企業投入地方創生

2022年來了,我們在2021年底打造了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這個大平台,期許從2022年起,有更多的企業走進社區,把專業、經驗這些資源帶進去,一起幫沒落的社區找永續生機。

音樂製作人出身的莊名豪(左),幫台語歌手詹雅雯等人寫過歌,「只欠你一人」就是出自他之手。 圖/莊名豪提供 生活

音樂人隱身公部門 寫歌行銷台南 更讓台語歌手翻紅

唱歌是許多人主要休閒娛樂,有人為秀歌喉,有人發洩情緒紓壓,公部門中有不少好歌喉,甚至是音樂人轉行任公職,從詞、曲到演唱展現專業,用於推廣行銷地方,「唱得比說得還好」,更有加分效果。 「音樂製作人轉公職!」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莊名豪,曾是音樂製作人,幫台語歌手詹雅雯等人寫過歌,「只欠你一人」就是出自他之手。濃厚音樂夢不敵現實,約20年前,國內盜版猖獗,為求穩定,莊名豪決定轉換跑道。

屏東縣內埔鄉東片社區推動共享農場,綠色照顧關懷社區長輩。圖/屏東縣府農村再生專案推動辦公室提供 生活

屏東金牌農村寫下社企傳奇 用在地力量打造幸福社區

台灣有許多「金牌農村」,個個都有精采的故事,特別是在人口流失、老化的趨勢下,有的農村另闢蹊徑,好比屏東的東片社區開設社會企業,經營農產品也經營社區,自成一套經濟與社福體系,讓老有所終、青年願意留在家鄉,也充滿現代化經營的智慧。 屏東縣政府成立專案辦公室輔導農村再生,內埔鄉東片社區由村內8個友善耕作農場合作開設「東片寶石村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第一家自發性的農村型社會企業,成立3年來不論盈虧,每月均提撥15%營收回饋社區,照護長輩、培育青農基地,今年獲農委會「金牌農村」的金牌獎。...

海灣新城雖然外觀破舊,但從內往外看出去的美景,是讓居民捨不得搬走的理由。圖/張姓主委提供 生活

【鬼屋撕籤/下】外觀醜又怎樣?石門住戶秀絕美海景…「還想再買」

新北市石門區「海灣新城」社區受海風侵蝕,外觀看來破舊又荒涼,在網路上更是以訛傳訛,從殺人藏屍到有人販毒等傳言都有。不過,居民親身感受卻是兩樣情,居民公布從住家往外看的景象,「一睜開眼就可以看到海,真的很療癒,被人講是鬼屋又怎樣?自己住得喜歡就好」,透露出對該社區的熱愛。

專題

質青洄游/逆向青年們 如何為在地創生?

台灣正面臨關鍵的轉折,包含鄉村人口流失、老化嚴重等城鄉發展失衡危機。但有一群人把青春奉獻給土地,為在地創生,人在他鄉亦故鄉。「質青洄游」專題彙集這些感人報導,讓在地的故事能被大眾看見,期盼偏鄉未來發展有更多的可能。

同為南藝大校友的林建叡與妻子羅婉慈畢業後落腳學校旁大崎社區,投入地方創生,從此他鄉變故鄉。圖/林建叡提供 生活

青春留鄉/改造廢棄碾米廠獲建築園冶獎 夫妻扎根他鄉推動地方創生

30多歲的林建叡從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畢業,就學時參與社區營造,畢業後就留在學校旁,與學妹、也是妻子羅婉慈成立「大崎藝農實踐所」,10年來投入社區改造,藉由地方創生創業,在偏鄉扎根,去年進一步改造廢棄碾米廠為文創小舖「藝農號」,經營在地農創產品,今年還拿到建築園冶獎殊榮。...

北市天玉里長潘錦雄將巡守隊崗哨亭做成客家米缸裝置藝術,被社區居民拒絕後,被送回工廠放置,等待適合放置的地點。圖/潘錦雄提供 生活

里長訂製米缸造型崗哨亭 里民不敢恭維:環境美學殺手

台北市天母天玉里長把社區巡守隊崗哨亭做成客家米缸的裝置藝術,打算放在里內的畸零角落,清除治安死角,未料社區居民對里長的審美觀不敢恭維,紛紛拒絕、甚至反彈,里長大感失望。里民反映,若程序、方法錯誤,村里長常弄巧成拙,成為環境美學殺手。

李亞樵與特公盟在鄰里公園為社區孩子打造一日快閃遊具,讓孩子感受特色遊具的魅力,也很受歡迎。 圖/特公盟提供 生活

【校園樹屋4】和孩子們共造創意遊具 他看見空間教育新藍海

樹屋不只是校園的療癒空間,也是一門好生意。「創藝樹」團隊推手李亞樵5年前離開建築師事務所創業,陪許多孩子打造浪漫樹屋,近幾年更扮演「孩子的建築師」,與推動特色遊具的民間團體合作,帶領兒童「自己的遊具自己做」,讓空間教育更多元化,他的存款也從見底到如今年營收逾300萬元,「爸媽、老婆對我轉行終於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