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這個學期,中國大陸高教一個引發關注的話題是「本研倒掛」現象,指的是大學研究生人數竟比本科生(大學部學生)還多。例如北京大學今年迎來4408名本科新生、碩博士生1萬803人,研本比達2.45。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人將2024年稱為「博士學歷斷崖式貶值元年」。 不少分析將「本研倒掛」的主因歸咎於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然而大陸在校博士生人數10年內暴增一倍,有學者分析,這與美國有關。...
台大在2025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衰退到172名。為何主事者高歌戰果,年輕教授疲於奔命,大學排名卻直直落?頂大教授說,台灣高教出現危機,其中原因恐是日趨「3化」。 美國台籍學者則說,台大經費少、教授薪水低,不能期待50公斤的台大在拳擊賽中打贏70公斤的港大,有172名已經「很好」。
中研院院士張益唐「30年磨一劍」,到了58歲發表一篇論文,解開數學界幾百年難題,一舉揚名世界,這類學者在台灣生存得下去嗎?有學者直言,台灣目前政策只會練出一群「學匠」;一名甫從國內私大退休的北京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曝,原本任職的學校曾請他發表文章時同時掛上其它私立醫學大學,都被他拒絕,也因此少賺很多錢。
中國大陸的網路長城是如何愈築愈高的?2010年封鎖外網、2017年禁止VPN、2022年強制顯示IP、2023年「大V」實名制。今年7月18日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後,又一項新的網路監管措施即將推出——「網路身分證」。 大陸官方此次計畫實施的網證、網號制度,被視為是「實名認證」的進一步強化,雖然目前該管理辦法仍在「徵求意見稿」階段,但試辦版的APP已上線,引起不少民眾的憂心以及幾乎一面倒地反對,更有學者認為,這個制度就是升級版的「健康碼」。...
俄羅斯總統普亭5月中旬訪問中國大陸的時候,除了北京,第二站去了哈爾濱,之前外界盛傳,普亭將會順便訪問隔壁的平壤。如果普亭真的轉赴朝鮮,這會更加深西方對俄中朝三國結盟的猜疑,最後普亭並未前往平壤,讓北京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但這並不代表問題就此結束。 要真正理解北京對中俄關係的政策,不能從西方的批評來看,也不能夠從網上小粉紅的態度來理解,4月間北京的中俄問題權威學者發表的一篇文章,震驚中國社群,更能從中敏感察覺,北京已在調整對俄羅斯的政策...
在今天的台灣,對「民國史」會感興趣的恐怕已經不多;但在對岸的中國大陸,「民國史」不只熱,還相當值錢。北京大學即將於6月下旬開辦「民國史高端研修班」,學費高達人民幣19.8萬元(約合台幣88.7萬元),上課時間為期一年半,地點是實地考察各個民國史上重要城市,在周末舉行2到5天的課程,但上述學費不包含食宿。 中國大陸近年「為知識埋單」的商業市場蓬勃發展,過往被認為冷門生僻的知識領域,開始吸引眾多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民眾付費購買。究竟這種模式有何值得台灣借鏡的地方?目前又有什麼需要完善之處?
中共中央政治局確定7月召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傳統上中共三中全會都要解決重大問題或作出重要決定,今次中共三中決意重塑改革開放形象,學界直白說法,則是7月中共三中要在最高政治層面,解決最複雜的經濟問題。 近期北京各智庫紛紛推出報告,可視為中共三中前的建言獻策潮,其中有三份智庫報告,可能觸及中共三中三個待議之題…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2日通話,是突如其來還是既定安排,說法不一,但北京對此次通話相對低調是真的,相對低調的意思,是沒有組織建制學者出來解讀通話意義和影響,但北京的學者圈對中美關係,還是有些說法。 據傳是北京大學國際係學院前任院長王緝思的微博「老王談改革」,近日拋出中美關係四階段論。而清華大學戰落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則在訪美後的3月下旬提出「穩定邊界論」。 有北京學者說,不論是四階論還是穩定邊界論,這些觀點都代表北京不論老一輩或新派的美國問題專家,都在反思和發現新路徑。這些觀點中共決策層如何看待,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為讀者帶來第一手解析。
如何解救當前正陷入泥沼之中的中國經濟?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了「新質生產力」。這個新名詞不只進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發表...
1958年12月17日,中央研究院長胡適在北京大學旅台師生的熱烈慶賀中,渡過他68歲的生日,上午8時以後,數百位胡適之的朋友和北大的校友,分自台北各地前往南港中研院向胡適簽名祝壽。中研院布置的壽堂是一個小型的文物展覽會,除了三代以下的銅陶器及文物外,並有唐代壁畫和胡適的著作。其中並有胡適從美國帶回來的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的講義。展覽會場洋溢著「為學者壽」的書香。很多人都送了壽禮,但唯一被掛在堂壁上的是一張舊庄國校學童們的一幅簽名紅緞。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就高度重視國家安全,並在2015年將每年4月15日訂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去年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不僅首次將國家安全單列為一個篇幅進行闡述,整份報告出現「安全」和「國家安全」兩個詞彙的次數,也比歷屆中共黨代會的報告明顯增多。
「場館入口觀眾隊伍蜿蜒曲折排成長龍,展廳內人頭攢動。」這是新華社的「新華視點」報導今年暑假許多博物館的景象,它說,博物館成了遊客和市民的網紅打卡地,人氣火爆,一票難求。 不只是博物館,寧波的鹽場、山東曲阜的尼山聖境、西安大唐芙蓉園、大雁塔,北大、清華校園,毛澤東這一類紅色人物的故居、甚至是各地的音樂節,都是研學遊的去處。一名業內人士說,今年長線研學遊更為火熱,競爭比往年大,北京是最火的研學目的地,但超過接待標準一定會出現問題…
隨疫情解封和暑假,大陸不少大學陸續開放民眾預約入校參觀,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不惜花費巨資帶小孩體驗「名校氛圍」。北京大學日前就通報,有人斥資人民幣1萬800元(約新台幣4.7萬元),只為找近似於「黃牛」的違規校外研學團隊,帶他們入校遊覽。包括:復旦、武漢、浙江、南京大學等名校也都有相似情況,收費從最低僅人民幣5元到上千元都有,「高校遊覽」儼然已成為另一門經濟。
女性在婚後,尤其是生兒育女之後,為了照顧家庭往往只好退出職場。不過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已有多地陸續推出「媽媽崗」的新就業模式,鼓勵企業提供上班時間彈性、管理相對靈活的職位,來拓展婦女就業空間,並鼓勵帶娃的媽媽們應聘,希望能協助婦女平衡家庭與工作,也讓婦女更加敢婚、敢孕。
中國大陸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一席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主權國家地位的「質疑主權論」,掀起一場外交風波,通過事件有人發現,近年來在重大國際戰略、外交關係等議題上,中國大陸高級智庫有「缺位」現象,反而是許多小型的「實驗室」、「研究中心」興起,據稱已連續預測美國和台灣選舉結果,為什麼這些小型機構能影響北京高層決策,或許可從最受當局青睞的北京大學「全球政治風險分析實驗室」及其主持人龐珣,來一探究竟…
今年以來,北京和華盛頓關係持續緊張,近期圍繞著台海和南海,北京學界熱議的是「新冷戰」,主流說法不僅認定「新冷戰」已打響,還指中國大陸近期重大政經動向,都與「新冷戰」有關。又有說「新冷戰」打響之說,在財經圈熱過政治圈、特別是熱過國際關係學圈,但北京「知美派」代表人物這時也有新論,那是提出中美關係的「再對話」。
大陸金融圈不少人現在恐怕正「剉咧等」。因為就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前,中共中紀委於日前發表「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一文中,罕見地16次點名「金融」,更提出要破除「金融精英論」等「錯誤思想」,引起金融圈高度警惕,認為金融業已成為北京當局下一波反腐的重點。
陳寅恪負笈四海,學貫東西,卻連一張畢業證書都沒有。他在清華、北大開課,當時名家如吳宓、朱自清、馮友蘭都來旁聽,他被稱為「教授中的教授」。…雖然陳寅恪的學養和著述都令人稱道,但大家最敬仰他、也是最耳熟能詳的,還是他在王國維紀念碑文的兩句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為學和做人的標竿,巍然樹於天地,立懦廉頑,垂為典範。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北京出現六四事件後最大規模抗爭,大陸反疫情封控、要言論自由的民怨從何而來。
中國大陸青年生活壓力大眾所皆知,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興業態、網際網路的發展,近年越來越多人開始嚮往「只工作,不上班」的生活模式,即所謂的「數位遊民」。他們只要有網路、有電腦,甚至靠一個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辦公,一些人因此到生活成本更低、環境更好的小城市遠端工作,過著遊牧民族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