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際刑事法院宣布了!正式對以色列總理、哈瑪斯首腦發逮捕令

擬遭清大整併!中華大學明將召開校務發展重大說明會 部分教職員憂工作不保

陳柏諺掐死馬籍女大生!死者父母求償2000萬 一審判賠金額曝光

假裝情緒穩定

圖/楊樹山
圖/楊樹山

【安石/摘自《財新週刊》2024年第34期】

情緒穩定是社會化的產物,如果一個人不需要與他人共事,那麼他的情緒是憤怒還是高興都無所謂。社會化迫使我們為了融入環境而改變自己的情緒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帶來積極的效果,也可能掩蓋真實的自我。

社會化過程中會分化出三類人:情緒穩定的人、情緒不穩定的人,以及假裝情緒穩定的人。

從人生敘事的角度來看,情緒穩定的人通常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情緒穩定和個人的特質、背景直接相關,它與外向和內向、自律和隨性一樣,往往由家族遺傳決定,很難改變。

情緒穩定的人,不論在社會上還是家庭中,都受人喜愛。社會化也使得情緒穩定成為一種特權。情緒穩定的人被認為具有要求他人管理好自己情緒的權利,並在道德上占據高地,這使得很多人爭相追求這種「穩定」。

假裝情緒穩定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被動習得的習慣,這種習慣往往來自父母的教導。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可能會告訴他這些情緒不好。為了讓父母高興,孩子就會有意地抑制自己的情緒表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看似穩定的外表。實際上,這種穩定並不真實,而是掩飾─海面上波瀾不驚,海面下暗流湧動。

當我反思自己的情緒特質時,發現我也被貼上了「情緒穩定」的標籤。這張標籤限制了我的思想,阻礙了我的情緒豐富性。有時,它剝奪了我發脾氣的權利。有時,它讓我變成一個怎樣都可以的人,甚至當有人侵犯到我的權益時,我還會像個老好人一樣,只顧著共情對方,遷就忍耐對方。有時,它也讓我陷入反芻:為什麼當時我沒有表達出自己的悲傷,這樣我就能讓對方的情緒得以宣洩。我看起來太淡定了,所以當需要流露情感時,反而失去了讓情緒自由流淌的能力。

假裝情緒穩定的人,會和情緒不穩定的人一樣,產生內耗。就像弗洛伊德在《超越快樂原則》中說的:「被壓抑的情緒和衝動並沒有真正消失,而是轉入了無意識層面,並可能以扭曲的形式在夢中、幻想中或者神經症狀中表現出來,而更多的時候,它會以窩裡橫和無名火的方式出現。」

那麼,什麼樣的情緒觀才真正對我們有利呢?

其實,情緒的激發是有情境依賴的,它不僅是內部心理狀態的反映,還與特定情境和目標密切相關。比如,同樣是感到開心,起因可能是完成了一項工作,也可能是吃到了一頓美食─情境不同,但情緒類似。再比如,你準備上臺演講時,既興奮又緊張,既害怕又期待,這些情緒都緣於同一個目的:上臺演講。情緒的存在就是為了實現我們的生存和社會目標。

當你瞭解了情緒的本質後,在情緒出現時,你就再也不用迴避它。相反,你可以問問自己:「我當下所處的是什麼情境?我的情緒是基於什麼目的?我可以在情境中做什麼調整?」當你這麼想時,你就成了自己情緒的設計師。

不久前,我帶孩子去參加圍棋比賽,在現場,有孩子因為輸棋而當眾號啕大哭。如果你是家長,會怎麼處理?

在充滿緊張氛圍的賽場上,孩子號啕大哭的目的是釋放壓力和尋求幫助。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首先,承認他的情緒,並幫助他用語言表達出來:「孩子,比賽輸了,你現在很生氣也很難過吧?」然後,給他一個擁抱,讓他感受到支持。接著,帶他走出賽場,去看看綠樹和藍天,轉移注意力:「孩子,你雖然輸了比賽,但你沒有輸掉棋品。比賽還在繼續,下一輪比賽,你依然會全力以赴,對嗎?」

看,我沒有要求孩子情緒穩定,但我為他提供了釋放壓力的空間,還幫助他更好地疏導了情緒。

生而為人,在個人和社會化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生存的必修課。社會化讓我們學會了「情緒抑制」,但作為個體,我們也要意識到內在感受的重要性。情緒是否穩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情緒是與情境和目標密切相關的,如此我們就能學著成為情緒設計師,讓情緒為己所用。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讀者雜誌》2024年11月號】

圖/讀者雜誌
圖/讀者雜誌

延伸閱讀

康芮達中颱上限又強又胖明天登陸 颱風假8縣市有機會

康芮「颱風眼」出現駭人特徵 粉專:最快今天達巔峰

清晨5:30海陸警齊發 康芮增強暴風圈近正圓 台東、恆春半島嚴加戒備

繼親間買賣財產 課贈與稅

相關新聞

千年誰

千年前的情詩,傳世的不少,比如《詩經‧國風》和《舊約‧雅歌》裡的那些詩。但千年前的情書,就十分罕見了。

AI面試是什麼體驗

隨著線上交互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提高招聘效率開始採用AI工具作為面試的一道關卡。有著特殊運行邏輯的AI面試,給職場新人帶來了不小的考驗。

從訃告看人生

很多人都願意獲得他人的一些忠告,並且熱衷於四處尋找道理:書、演講、生活顧問、網路媒體,甚至計程車司機的幾句睿智話語…而我,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智慧來源─看訃告。

假裝情緒穩定

情緒穩定是社會化的產物,如果一個人不需要與他人共事,那麼他的情緒是憤怒還是高興都無所謂。社會化迫使我們為了融入環境而改變自己的情緒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帶來積極的效果,也可能掩蓋真實的自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