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半導體/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 助效率倍增

「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以AI判讀晶圓加工訊號並搭配超音波輔助加工模組,提升碳化矽晶圓加工製程效率。
「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以AI判讀晶圓加工訊號並搭配超音波輔助加工模組,提升碳化矽晶圓加工製程效率。

【撰文/梁雯晶】

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是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積極競逐、布局的重要技術。工研院研發可提升碳化矽晶圓加工製程效率的「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以AI判讀晶圓加工訊號,大幅提升加工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鞏固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領先地位。

隨著電動車、新能源、高頻無線通訊等應用崛起,矽半導體對高溫、高電壓的耐受度已達極限,耐高溫且擁有高功率、高崩潰電壓、高電流密度、高頻等特性的「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等化合物半導體,開始受到全球市場關注。

特別是在高溫狀態下具穩定性及低耗損電力轉換的碳化矽,適合成為高功率設備的關鍵零阻件。例如在車用領域中,碳化矽可作為電動車動力系統電源模組與電動馬達驅控器的功率半導體材料,在高溫環境下穩定運作、耐高電壓、充電更快,並延長續航能力,成為發展電動車產業的核心零阻件,市場需求逐漸擴大。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副組長張高德表示,過去碳化矽的產業應用受限於長晶困難,發展較慢;近年伴隨著長晶技術突破,碳化矽晶圓應用開始突飛猛進,尺寸放大至6吋,甚至是8吋,吸引美國、中國各大科技廠爭相投資,以布局持續強勁成長的電動車市場。

但前段製造技術突破的同時,也面臨著後段加工製程難度的提升,「碳化矽的硬度僅次於鑽石,相較於傳統的矽晶圓,其研磨加工技術難度更高。」張高德表示。

硬度僅次於鑽石 加工研磨遇瓶頸

研磨拋光加工製程屬於晶圓加工的關鍵製程,能改善前段線切割製程在晶圓上形成的凹凸不平微缺陷、減薄晶圓厚度,並使其鏡面化,是決定晶圓最終成品品質的關鍵技術。研磨晶圓相當要求設備及加工技術的精度,過程中若有不慎,不僅影響產品良率,甚至有可能造成晶圓破片。

碳化矽的加工製程分為研磨(Lapping)及輪磨(Grinding)兩種方式,其中又以具有高材料移除效率的砂輪輪磨為主流。張高德進一步說明,砂輪為多孔性材料,輪磨過程中隨著晶圓碎屑積累造成填塞,導致砂輪鈍化,必須停機修整砂輪或是更換砂輪才能繼續磨製。且碳化矽為脆性材料,莫氏硬度等級達9,輪磨如此硬脆的材料時,阻力加大,更易造成砂輪鈍化,導致晶圓產生邊角脆裂、表面裂紋等瑕疵。

「目前碳化矽晶圓已放大到8吋,尺寸愈大加工難度愈高,加工成本占整體製造成本的40%以上,比矽晶圓高很多。」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資深工程師丁嘉仁指出目前碳化矽晶圓在產業應用上所遇到的技術瓶頸。

為協助臺灣產業建立碳化矽產業鏈,工研院針對碳化矽晶圓加工需頻繁停機更換耗材的痛點,研發出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透過AI聲頻感測器分析,對晶圓加工過程訊號進行判讀,即時分析研磨砂輪的填塞及鈍化狀態,並搭配內嵌超音波輔助加工模組,以超音波將砂輪上晶圓碎屑震動下來,自動修銳砂輪,使其保持銳利。

透過AI聲頻感測器分析即時分析研磨砂輪的填塞及鈍化狀態,並以超音波將砂輪上碎屑震動下來,使其保持鋒利。
透過AI聲頻感測器分析即時分析研磨砂輪的填塞及鈍化狀態,並以超音波將砂輪上碎屑震動下來,使其保持鋒利。

翻轉產量劣勢 創造技術取勝格局

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完整,為我國具競爭優勢之產業,在國際競相布局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應用的局勢下,國產製造的晶圓加工設備可協助臺灣產業鏈降低碳化矽晶圓生產成本,並推動後續產業應用。

「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除可提升生產效率3至5倍,更重要的是整套設備系統都是臺灣百分之百研發製造。」丁嘉仁表示,工研院與臺灣設備廠創技工業、主軸廠釸達精密、晁群合作,整合具振動輔助的高功率主軸及砂輪監控等2項技術,開發出智能化晶圓加工系統,並交由碳化矽晶圓長晶廠穩晟材料進行驗證,試量產8吋碳化矽晶圓。

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解決了加工製程中生產效率及成本瓶頸,協助國內廠商加入如今正火熱的碳化矽市場,建構臺灣碳化矽晶圓產業鏈。「此系統亦可廣泛應用於矽晶圓、藍寶石的研磨上,促進相關加工產業技術升級。」張高德補充說明。

目前的碳化矽產業鏈中,以量取勝的中國取得領先優勢,臺灣則受限於成本問題,仍在起步階段。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經理翁志強指出,臺灣碳化矽晶圓的生產量尚不足以供應給原件端製造相關應用,整體產業鏈發展的速度有待提升。有了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作為開路先鋒,將可提升臺灣碳化矽晶圓產業鏈的競爭力,逐步突破目前的「以量取勝」格局,轉為「以技術取勝」,攜手產業搶進高速成長中的化合物半導體商機。

延伸閱讀

台積電明年全球建十座廠 法人估資本支出可望達340億~380億美元

上銀、和大 押逾三個月

機器人助力智慧製造、服務創新

南台科大攜手新化高中 學生化身工程師感受5奈米製程

相關新聞

智權新創交流趨勢與挑戰

邁入腦力決勝的AI世代,無形資產躍為企業價值核心,工研院年度智權盛會今年加入新創元素,以「智權新創週」嶄新登場,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分享最新趨勢,協助企業、新創團隊,善用資源、超前布局,在科技新時代先馳得點。

透視日、北美、歐盟氫能政策 邁向氫能時代迎接全球氫商機

潔淨、高效的氫能,是延緩氣候變遷的重要途徑之一,受到愈來愈多國家的重視。國際氫能發展不僅影響全球能源轉型,同時也為臺灣帶來挑戰與機遇。工研院在「氫能新時代-全球氫能主要市場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研討會中,分享各國氫能發展重點與趨勢,並剖析臺灣在氫經濟中的優勢與商機。

歐盟《淨零工業法案》 強化綠色科技領導地位

2024年4月,歐盟通過《淨零工業法案》,針對19類關鍵淨零科技的投資及許可程序,祭出多項強化競爭力、建立淨零技術製造生態系、推動氣候目標等策略,目標提升歐洲綠色技術領導地位,此一法案可望影響全球產業政策與相關業者在歐盟的市場機會。

臺灣2024金融業NPS白皮書發表

全球吹起永續浪潮,公平待客成了金融業贏得顧客信任及實現ESG目標的重要指標。工研院攜手亞洲知名的顧客體驗策略顧問科技公司beBit TECH發表「臺灣2024金融業NPS白皮書」,對臺灣金融業的客戶體驗價值及臺灣發展永續金融提出建言。

前瞻半導體/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 助效率倍增

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是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積極競逐、布局的重要技術。工研院研發可提升碳化矽晶圓加工製程效率的「AI智能晶圓研磨加工系統」,以AI判讀晶圓加工訊號,大幅提升加工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鞏固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領先地位。

前瞻半導體/碳化矽帶動電動車效能新突破

電動車是淨零運輸的主流,要減碳還要兼顧續航力,碳化矽(SiC)技術成為焦點。工研院發展「車載碳化矽技術解決方案」,提升功率密度,有效減輕車輛重量,讓車輛更省電,延長電動車續航力,降低駕駛者的里程焦慮,期能在車輛電動化時代,延續臺灣車用零組件產業的競爭優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