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開拓臺灣農業 「ESG就是我們的DNA」 良品市場實踐在地化展現永續行動豐碩果實

【撰文╱吳昌儒 攝影╱吳尚鴻】
在臺灣擁有68家門市的知名日本零售通路品牌「MUJI無印良品」,從2020年開始即投入臺灣農業相關產品開發,至今全臺29家門市內設有「良品市場」,貨架上多達300種商品,與農友契作面積從70公頃擴大到350公頃。每一種商品背後均富含對農業ESG環境、社會面向的在地行動與關懷。
走進2023年甫開幕的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良品市場」區貨架上陳列的商品,皆為臺灣在地生產製造的農產品,如使用節水種植大豆做成的一系列國產豆奶、節水白米糙米,以零浪費概念製成的梨山蜜蘋果乾,為減緩產量過剩與滯銷而釀造的雲林文旦醬油,以及從產地低碳運送的臺東晚崙西亞橙系列商品。
從「班長梨」開始臺灣農業ESG路徑 打造「良品市場」為農業合作平臺
「在做臺灣在地食品開發的時候,才開始接觸農業ESG。」台灣無印良品營運企劃總監徐恒琦回憶,2020年第一個在「良品市場」販售的產品就是「班長梨(高接梨)」。當年為配合臺中新光三越百貨旗艦門市改裝開幕的檔期活動,以減碳運程為目標,從距離門市周邊最近的臺中后里正和果園,將當季採收的「班長梨」運送到門市販售,沒想到大受歡迎順利全數完售,從此啟動一系列台灣無印良品與臺灣農業的緊密合作,進而促成積極參與農業ESG的行動。
當時MUJI無印良品尚未成為一般消費者所熟識的農產品零售通路,令許多農民難免有「貨交給你們到底能不能賣」的遲疑。但是「班長梨」在門市展售活動中順利完售,以及後來與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在國產豆製品的共同推廣,皆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並以有利農民的條件吸引更多農友加入合作。
在「良品市場」上架販售的農產品,台灣無印良品嚴格要求必須具備產銷履歷驗證標章與條碼。徐恒琦認為:「產銷履歷經過第三方驗證,且具有公開透明,揭露生產過程的功能,讓台灣無印良品在尋找合作的生產者時能有值得信賴的參考依據,我們對消費者也負責。」對於產銷履歷的重視,使台灣無印良品成為推廣產銷履歷的重要夥伴。
1980年代誕生於日本的無印良品,很早就有ESG的思考模式,不管是在企業核心精神及所有商品企劃上都綁定ESG,在開發商品時,自始至終都貫徹選擇素材、簡化製程、簡化包裝三個原則,在產品線上也一直看得到ESG理念。由於近年政府要求揭露永續報告書,才讓台灣無印良品的ESG行動引起關注。
從四大ESG面向實施永續 實踐在地永續行動成果看得見
台灣無印良品「良品市場」販售的商品從四大面向實踐永續:第一是節水農作,二期稻田轉作大豆國產雜糧以節省30%農業用水;第二是森林製造,保證收購缺水部落的農作,讓部落人回鄉並保護生態;第三是保護水庫水源與生態,支持維護生物多樣性;第四是以鄉鎮鄰里永續經營的理念,在開店周邊地區收購當地農特產,確保運送途中減少碳排放。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