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張忠謀自傳親揭培養接班人內幕 認劉德音一度陷迷思拒絕這職位

明起轉乾回暖上看28度…這日斷崖式降溫探14度 恐冷到12月初

我們真的還在一起嗎?當關係變得模糊,我該怎麼辦?從《再見機器人》裡學習與模糊性失落共存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張萃倫(實習心理師)

電影《再見機器人》中,寂寞狗狗買了機器人一起生活,共譜了一段美好回憶。然而意外的發生,使兩人無預警地被分離,並從此無從得知對方的下落。

分隔兩地的狗狗與機器人帶著濃烈思念,卻遍尋不著任何對方或關係存在的證明。該繼續期待或是放棄?成了每日最難的提問。

「未道別的離開」與「未離開的道別」

每一個人,都可能在生命中遇到狗狗或機器人的處境:關係沒有明確的道別,對方卻成了思念而不可得的存在。

當一段關係彷彿失去卻又無從證明已經結束,這中間的來回拉扯與不確定感,常常讓我們感到痛苦與壓力。

關於上述的狀態,心理學家提出了「模糊性失落」的概念,並提出兩種主要的類別(Pauline Boss,1999):

1. 「未道別的離開」(leaving without goodbye):指的是「人不在心在」的情況。例如在地震、戰爭中失去音訊,或是漸行漸遠不再聯繫的摯友。其他像是離婚、分手、移民、收養等情況,都可能引發類似的失落。

2. 「未離開的道別」(goodbye without leaving):指的是「人在心不在」的情況。例如因為阿茲海默症、腦傷、物質濫用等原因引起的溝通阻礙,也可能讓人困惑而無助。

在上述情況中,我們很容易一邊回憶過往的美好,同時也因不確定能否再抱有期待,而感到沮喪與哀傷。

讓遺憾與期待並存

我們很容易因為關係無法繼續而感到斷裂與痛苦,這些感覺可能會存在數年、數十年,就像森林的成長,緩慢而真實。那是我們最自然的樣子,無須逃避。

面對模糊性失落,我們可以試著練習以並存(both/and)思維,來創造一個安穩的平衡,讓兩種想法同時存在。例如:

●當我想起我們還沒實現但也不再能夠的承諾,我會難過甚至愧疚,同時也允許自己投入並期待新的目標。

●每當我想起我們現在疏離陌生的關係,會感覺到遺憾與悲傷,但也希望我們都能各自過上幸福的生活。

Boss提醒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旦建立了,就不會真的結束。就算不在身邊了,或不如往昔,有些事情仍會留存心中。過去美好的回憶,都會成為某部分陪伴現在的我們。

電影的最後,機器人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他將狗狗喜歡的音樂、遺憾,與思念打包收好,放在心臟的位置;同時,也長出了新的空間存放新夥伴喜歡的歌曲,轉頭便與之共舞,投入並享受當下。

當有天熟悉的旋律傳來,願我們都能慢慢練習像機器人一樣,和內心的遺憾共存,與失落共舞。

(本文經《看見心理諮商中心》授權,原文出處「我們真的還在一起嗎?當關係變得模糊,我該怎麼辦:從《再見機器人》裡學習與模糊性失落共存」,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再見機器人

延伸閱讀

太在意他人看法、擔心不被看見?他用彩色筆把情緒畫出來再撕掉 象徵衝破枷鎖找回力量

自我價值感低落、緊握完美主義…你也「蛙化」了自己嗎?2方式讓內耗先止血

道理我都懂…創傷卻不斷被觸發 為什麼要「放下」這麼難?

心理師如何排解個案帶來的負面情緒?他運用這5招 教你培養健康心理好習慣

相關新聞

他和她都在13歲那年拒絕照顧癌末的爸爸:我不是恨,只是失望你不愛我

這位爸爸和我爸爸有太多的相似處了。不僅是樣貌及臉龐帶點四方的輪廓,連那眼神都相似。怎麼說呢?就是一種話很少的男人眼神裡會散發的憂鬱。以前我沒有機會認真看著爸爸,當然以前的我也沒有如此能力做出這樣的對談。現在我長大了,有了足夠的內在資源,去和眼前這位父親對談。

13歲怨父拋家棄子…30年後 他陪13歲少女面對癌末不顧家爸爸

「你不要以為你現在生病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得順著你!」十三歲的女兒對著爸爸大吼大叫。正值叛逆期的她,氣勢完全不想輸給爸爸。

已經做了很多,但得不到主管認可?心理師:比較不是問題 過度比較才是

小風形容自己是個「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的人,尤其從小到大自己都是那個認真做好每一份作業、認真念書、認真做好每一個階段「該做的」事情,並且也取得不錯成績的學生。但當小風最近剛出社會,面對初次踏入職場環境,讓她感受到極大的壓力,以及事事都無法「完美」做好的失控感,這份失控感也壓得她喘不過氣。

我們真的還在一起嗎?當關係變得模糊我該怎麼辦?從《再見機器人》裡學習與模糊性失落共存

電影《再見機器人》中,寂寞狗狗買了機器人一起生活,共譜了一段美好回憶。然而意外的發生,使兩人無預警地被分離,並從此無從得知對方的下落。

半伴依戀/電影《到我們為止》:童年的家庭創傷 讓人不自覺陷入「共依存」泥淖

《到我們為止》(It Ends with Us)是近期的一部好萊塢電影,有別於常見的浪漫愛情故事,這部影片更多著墨在描述主角們的童年家庭創傷,如何影響一個人未來的伴侶關係。女主角莉莉(Lily)從小目睹父親對母親家暴,父親是成功且受人尊敬的政治人物,外界對於父親家暴的行徑幾乎毫不知情。長期處在父母關係充斥著傷害與辱罵的環境下,深深影響著莉莉的愛情觀以及伴侶互動模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