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477字
編按:作者十多年的時間讓100萬台幣的資產成長10倍以上。這當然是優異的報酬率,不過更重要的是,他進行投資決策時,不會忘記以下三個問題。如果遇到崩盤,你有沒有勇氣加碼?有沒有錢加碼?最後一個問題常被投資高手忽略,但是可能更重要,那就是:你有沒有良好的健康去面對挑戰?投資心理學很熱,於是很多投資專家都在書中的最後一章,說明投資心理的重要性,差不多都是要你「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不過真的泰山崩了,有多少人做得到?
作者: 吳盛富
資產1,000萬至1.5億的配置
資產1,000萬至1.5億這一資產階段的族群,財富尚未完全自由,但是已經建立了基本的護城河,只要沒有遭受到重大的意外與人身風險,基本上只要穩健地持續下去輔以足夠的時間,應該都能成為資產超過1.5億的富人。在規劃上,最重要的是資產穩健成長重於保險保障。
穩健現金流
這一群族的投資配置:筆者建議股債比6:4能夠承擔波動者甚至可以7:3,因為資金相對比較多了,資產水位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我們更有餘裕不去冒風險,而求取穩健成長。
首先這一族群在債券的配置上,我們可以部分採取現金流為主的配置:讓被動的收入解決一些費用的問題。筆者還記得2017年蔡賢龍醫師在演講中提到:我們怎麼完成財富自由?一次就說要資產1,000萬元目標實在太大,因此我們必須把目標切割的小一些。例如:我們一般家庭的水費,一個月是500元,一年就是6.000元。以現金殖利率5%來反推,大約需要12萬的本金,並且購買現金殖利率5%的商品,這樣就能一年取得6,000元,相當於一個月500元,這樣我們就水費自由了。
那怎麼達到水費自由?一個月存1萬元,連續存12個月,到年底的時候我們就水費自由了。
同理如果我們要電話費自由:現在一個月的手機月租費相當於一個月1,000元,一年1.2萬元。以現金殖利率5%來反推,大約需要24萬的本金,並且購買現金殖利率5%的商品,這樣就能一年取得1.2萬元,相當於一個月1,000元,這樣我們就電話費自由了。
那怎麼達到電話費自由?一個月存1萬元,連續存24個月,到2年後我們就電話自由了。
按照上述的邏輯,當我們現在有1,000萬的資產,我們分配100萬至200萬購買固定收益類型的商品,讓我們的水、電、瓦斯、電話、大樓管理費、人身保險費等都現金流自由,這樣後顧之憂就降低很多,可以更安心的追求穩健的報酬率。
選擇標的上筆者就會建議以足夠分散的CEF、ETF為主要架構,例如:美國市場交易的:市政債CEF、投資等級債CEF與ETF、高收債CEF與ETF;台灣市場交易的:投資等級長天期債ETF、長天期金融債ETF、高收益債ETF等,長期配息穩健的標的,就可以組合成約當現金配息6%的投資組合。
對自己選股有自信的,更可以按照自己的專業,選擇單一特別股如C-N(花旗銀行ETD)、TBB、TBC(AT&T交易所交易債券),ATCO-H(西斯班公司特別股)這些特別股,現在在美國市場交易,很容易找到一年現金殖利率超過7%以上的標的,但是相較於CEF,ETF的風險就大得多了,筆者就建議適度配置即可,應該以CEF、ETF為主要的配置,剩餘的一些部位再來購買單一特別股或ETD。
台灣也有一些特別股,例如:國泰金乙特、富邦金乙特、台新金乙特、國喬特、中鋼特等,但是因為這些特別股的配息來源為境內公司配息,如果單筆超過2萬元以上,配息要被台灣課2.11%健保補充保費(目前有消息說要提高健保補充保費的課徵比例),並且如果收入高一點的族群,還有股息28%分離課稅,稅後會降低很多台灣特別股的吸引力。
而以境外收入為主,無論台灣發行或是掛牌在美國的標的,都受到最低稅負制課稅,以2024年來說有高達750萬元的扣除額,基本上光海外所得配息,很難超過這一個數字,因此無論境內外配息來源為海外的CEF、ETF都比台灣境內發行的特別股稅負來得優惠。
穩健投資
以VT(全球股票ETF),SPY(標普500ETF),BRK.B(波克夏海瑟威),0050(台灣50)這幾個投資範圍夠分散的標的為主要持倉,並且必須每個月都固定做定期定額,持續不斷地提高自己投資資金,並且如果願意冒風險,我們可以選擇1至2檔個股當成配置,選擇自己熟悉的潛力股,加快自己的資產成長速度。
筆者過去就有在台積電工作的客戶,他對自己的公司深具信心,除了配置上述分散型的ETF之外,還配置了2330台積電。ETF比2330約莫7:3的比重,他就以這樣的投資組合,績效勝過大盤,也加速了自己資產成長的速度。
然後以資產成長到1.5億元台幣(約當500萬美金)為目標。
債券投資
以信評AA等級以上的的政府公債為主要標的,因為市場不會只有上漲而永遠不下跌,高信評的政府公債在面對股市崩盤的時候,不會下跌反而會上漲的特性,這樣能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
標的以美國政府公債為主,其次可考慮德國、英國、法國公債。
保險保障
財富來到了1,000萬至1.5億這一階段,能夠讓財務狀況急速惡化的只有三種狀況:1.失能長照;2.突發的身故;3.重大疾病(癌症),這時候我們仍需要透過保險來規避這些風險,並且我們可以規劃現金流的投資來支付這些費用。
例如身家來到3,000萬,我們配置500萬在殖利率5%的投資標的上,一年就可以取得約當25萬元台幣的現金流,這些資金用來購買上述三種保障型保險是非常足夠的。
如果這時候還買了房子有貸款,我們就需要規劃壽險與意外險來規避這個風險。筆者的規劃經驗:醫師夫婦在新北買了房子,貸款金額約當新台幣5,000萬元,雖然醫師夫婦的收入很高,但是如果發生失能長照、身故、重大疾病等,也會顯得非常吃力,因此我們就透過訂做的保險規劃來解決這個問題。
最近還有一位好朋友問筆者一件事情:小孩的醫療險規劃都是以定期險為主,定期險會隨著年齡越來越高,保費也會越來越貴,這樣未來會不會造成負擔?
筆者回答:以您的狀況,20年後雖然保費成長了50%,但是以我
們目前資產成長的速度,遠遠高過保費成長,並且現在光是一年的現金流收入,就超過了100萬台幣,20年後預估會超過300萬台幣。目前一年3萬台幣的保費,20年後成長了50%到一年4.5萬,那時候以我們的投資與現金流規劃來說,應該是小菜一碟。
因此從上面幾個例子來看,保險雖然重要,但是對財富來到了1,000萬至1.5億這一階段的人來說費用不是什麼大問題,重點仍在使用相對便宜保障較高的定期險,來完成階段性的保障目標。
當年筆者被一位超高淨值的客戶更新了思維,當時筆者幫這位超高淨值的客戶規劃了完整的保障:失能一個月15萬,醫療實支實付40萬,重大疾病與重大傷病300萬,規劃完之後筆者很滿意。
超高淨值客戶看了規劃之後,問了筆者一個問題:我現在銀行帳上有10億元,什麼事情都不做只做定存,一年也有1,500萬的利息收入,請問這些保障對我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因此筆者更新了自己的保險觀念,保險是針對資產相對不是這麼足夠的時候,我們要透過保險來規避自己的人身風險。當資產夠多的時候,保險的目的就不再是保障,而是分配資產與節稅的其他目標。
對筆者來說,完全不需要保障型保險的資產劃分以1.5億元台幣為界線,因為1.5億元台幣,全數投資在現金殖利率5%的標的物上,一年可以產生約當750萬台幣的被動收入,這樣的收入即使面對失能、重大疾病等風險也非常足夠了。
超過1.5億資產的族群不太需要額外規劃保障型保險,應該把目光放在可指定受益人、有節稅可能的險種上。
在1,000萬至1.5億這中間,我們仍以保費便宜、保障高的險種為主。
結論
1. 穩定的現金流可以讓我們的許多費用無後顧之憂,因此財富達到這一階段人可以善用此工具。
2. 穩健的投資可以加快資產成長的速度,目標是1.5億台幣。
3. 這一階段的保險重要性相對降低,但是遇到高額房貸、重大疾病等,仍有可能侵蝕過去的努力,因此也必須配置,而保費來源可以透過現金流投資而來,並且規劃的險種應以保費便宜、保障高為主。
本文摘自財經傳訊出版社的《全方位資產配置&理財規劃:面對崩盤有底氣!正確的資產配置,讓你在災難發生時,笑到最後!》
博客來連結:https://reurl.cc/DK1RpN
作者:吳盛富
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CFP),工作就是協助客戶做好理財規劃與資產配置,從最早的專注經營資產超過100萬美金的高資產族群,到不限定資產的規劃。執業的這幾年,協助超過500戶理財規劃與資產配置,濃縮出這十年的經驗並且把它寫成這一本書。希望所有讀者能夠看完本書之後,就可以初步的開始規劃自己的部位,並且完成理財計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