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79字
「對於非理工科系的學生,我們還特別設計了應用導向的課程,讓學生從簡單的實務入手,逐步了解AI技術的內涵與各種可能性。」說話的人是師大AI跨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林政宏。在這個AI大行其道、閃閃發亮的年代,百年來為台灣培育無數師資的台灣師範大學,也快步跟上AI,幫學生建構AI力。
師大AI跨域應用研究所,隸屬於師大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該學院還擁有一個綠能所。院長高文忠表示,幾年前,政府為因應半導體人才荒,多所學校因此誕生了半導體學院,隨著時光的推移,AI、綠能等領域同樣也面臨人才短缺的挑戰,因此師大鎖定了AI與循環永續,成立了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專注培養關鍵技術人才。
AI所大熱門 非理工背景也可讀
師大AI所成立迄今已有兩年,學生招生規模逐年增加。第一屆學生於2022年9月入學,即將進入碩士二年級;第二屆於2023年9月入學,第三屆招生,也幾乎是漂亮的滿招。
林政宏說,研究所特別歡迎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加入,舉凡理工科,或是學文學、藝術,甚至是運動科學領域的學生,只要對AI應用感興趣,皆可參與。他認為,正是這樣廣納多元專業的辦學理念,既豐富了AI應用的場域,也讓AI的發展,更加貼近真實需求。
AI究竟是什麼呢?很多人的理解大概就是ChatGPT,可以跟它問一些問題,請它快速整理出重點,不過,AI實際的應用,遠遠不止於此。高文忠說,如今AI的應用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從生成式AI,如ChatGPT,再到語音轉文字等技術,這些看似簡單易用的工具,其實背後隱藏著深厚的技術基礎與大量創新思維的支撐。
他認為,這些應用能夠成功,並非僅僅依賴學理,或是操作熟練即可,它更是奠基於對AI核心技術的深刻理解,與具備巧妙的轉化能力,學院裡要培育的,正是這樣的人才。
重視應用 企業出題師生解題
高文忠解釋,學院的教育理念,希望能幫助學生在技術基礎、實務應用與創新前瞻三個面向全面發展。在技術基礎方面,學生將深入學習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等AI核心技術,並掌握背後的理論與演算法,以此建立紮實的學術基礎。同時,學院也注重實務應用,透過與產業合作的真實案例,讓學生能夠理解,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具體的解決方案,為實際問題提供可行的應用支持。
那麼AI所的學生,平常都學什麼呢?林政宏說,AI所是以「AI跨域應用」為核心,努力將人工智慧與各領域做結合,推動理論與實踐的雙向發展,「研究所自成立以來,是以產學合作為導向,透過與多家企業的緊密合作,既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也在實際應用中解決企業需求。」
企業出題,學校解題,目前跟師大AI所進行產業結盟的企業不少,如專做電子紙的元太科技、近年積極強攻AI機器人的中強光電,以及瑞昱半導體、友達光電與趨勢科技等。
在研究能力展現上,目前AI所在細粒化影像辨識領域方面,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無論是在工廠的智慧監控,或是生產線上的瑕疵檢測,研究所的技術均已落地應用,這也是何以有這麼多企業慕名合作的關鍵。
林政宏表示,AI所的課程設計涵蓋了人工智慧的基礎理論與應用實務。從基礎的機器學習、神經網路、自然語言處理到電腦視覺、深度學習和強化式學習,每一門課程都著重於打下理論基礎,幫助學生掌握AI的核心技術。
畢業前打造職場競爭力
然而,這些理論的真正價值在於「應用」,也因此,透過與企業合作,由企業提出需求,讓研究所的團隊能夠進行研究與開發,確保所學能夠「真正落地」。
林政宏強調,這樣的課程設計,不僅可讓學生接觸到企業實際面的問題,也可讓老師得以從中學習最新的技術與實務經驗,可說教學相長,兼顧理論與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師大AI所的所有研究議題,皆由企業出資支持,並經過企業內部的專業評估,確保其具備實用價值與挑戰性。而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也彷彿進入了企業的外部研發團隊,每周需定期向企業報告研究進度,並接受指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在畢業前,即就具備了強大的實戰經驗與職場競爭力。」林政宏說。
經濟日報團隊遍訪《大學裡的AI課》系列,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