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90字
周邊神經病變是癌症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有鑑於此,國衛院與成功大學歷經10年聯手研發神經保護候選藥物DBPR168,有望顯著減輕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疼痛、麻木等症狀,目前已通過台灣專利核准,預計未來3年內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並推動全球市場布局。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博士陳羿帆說,當今的癌症如婦科癌症、直腸癌等化療治療、標靶治療的藥物,包括紫杉醇(Paclitaxel)及奧沙利鉑(Oxaliplatin)等,約有50%至70%的患者有神經病變的副作用,常導致持續性疼痛、四肢麻木及溫度感覺異常。情況嚴重時,患者可能出現平衡失調和步態不穩,還可能迫使中斷治療,進一步加重身心負擔,並對醫療資源造成沉重壓力,還有一些患者即使化學治療結束多年,仍被周邊神經病變所困擾。
目前尚無任何用於預防或治療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獲得FDA核准,陳羿帆說,國衛院生技藥研所攜手成功大學從臨床需求出發,建立高通量藥物篩選平台,結合疾病相關的動物模型進行為期10年實驗,證實候選藥物DBPR168能藉由抑制化療藥物紫杉醇、奧沙利鉑所誘發的神經發炎反應及免疫細胞侵入,保護神經組織免受損傷,改善熱覺感知遲緩、麻木等問題,在動物試驗中顯示有極高的安全性。
陳羿帆說,目前DBPR168已通過台灣專利核准,也在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澳洲等20個國家與地區完成專利布局,未來計畫於3年內啟動DBPR168的人體臨床試驗,期望為癌症患者提供安全且有效的神經保護解決方案,且隨著癌症發病率持續攀升,紫杉醇及鉑金類藥物等化學治療藥物的使用需求逐年增加,預測DBPR168的全球市場發展性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