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AI 時代更需要溫暖人性,專家:文科復興時代來臨

 Flickr/Sam Greenhalgh CC BY 2.0
Flickr/Sam Greenhalgh CC BY 2.0

本文共1497字

經濟日報 科技新報

作者/黃 嬿

ChatGPT 與中國新創公司 DeepSeek 競爭白熱化,到底哪個好用,可能各有擁護者,但許多中文用戶發現,DeepSeek 模型生成的文本,回覆更流暢且富有人情味,其實背後龐大貢獻力量來自文科生。專家直言 AI 工具帶來的是文科生的復興時代。

聊天機器人產生的文本品質,已經成為評估 AI 模型實用性和接受度越來越重要的基準之一。為了讓機器更能探討深層問題且回答的更人性化,DeepSeek 除了有演算法和電腦領域的人才之外,還有一組團隊稱為「數據全知者」,團隊成員負責收集歷史、文化、文學和科學方面的知識,目的是建立一個龐大的虛擬圖書館。

根據《南華早報》訪問 DeepSeek 員工說法,這個團隊的職位是為具有文學和社會科學背景的個人量身定制,職責是為訓練模型使用的各種資料庫提供見解,為公司的低成本但高性能模型注入人性化。另一位前 DeepSeek 員工表示,部分職位由中文專業的畢業生擔任,他們精心挑選訓練資料,大幅提高 DeepSeek 生成的中文內容品質。

專家評論認為,DeepSeek 的模型中文寫作能力是所有開源和閉源模型中最好的,包括詞彙選擇、文體技巧和文化知識的融入品質都很高,這些都是文科生參與的貢獻,DeepSeek 在哲學類問題的回答上也表現的特別好。舊金山圖像生成 AI 服務商創辦人也稱,DeepSeek 的英語掌控能力也勝於其他中文工具。

企業招聘文科人才

其實企業業家早就看出端倪,在電腦可以取代技術專業之後,未來需要的是人文氣質。貝萊德 (BlackRock) 執行長表示,未來真正推動創新的是思維的多樣性、人們的多樣性,以及看待問題的多樣性,雖然公司 25% 是技術人員,但未來更需要主修歷史、英語,以及與金融或技術無關的人才。

高盛全球研究所聯合主管也表達同樣看法,甚至稱 AI 的使用,將為「文科的復仇」鋪平道路。專家認為,非技術人員將來能開始執行以前被認為是技術工作的任務,而與新型智慧相匹配的是批判性思維、理解邏輯和修辭的能力、綜合資訊、處理模糊性、提出問題和提出新想法的能力,文科教育就是在培養這些能力,也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尋求文科畢業生。

文科生更有縱向思維

人永遠凌駕在技術之上。達特茅斯學院歷史學教授表示,ChatGPT 和大型語言模型是基於現有知識進行預測的,人們可以訓練電腦掌握倫理、人類道德和基本人類尊嚴的觀念,這種推理是人類的本能,而 AI 的工具和能力,將服從於人們的決策和優先事項。

文科生也可以從更人性化的角度看待技術,例如關注道德、隱私和偏見,他們不會瘋狂推廣這項技術的使用,而是會退一步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專家直言,將更高級別的命令,外包給一個沒有經過人類理性訓練的物體,將是死路一條,將來文科和人文學科學位的學生,可能比專門從事 STEM 程式設計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更具優勢。

The rise of the English major: BlackRock COO wants to recruit liberal arts analysts tha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finance or technology’

How DeepSeek’s small team of liberal arts graduates transforms AI text generation in China

How will the rise of AI in the workplace impact liberal arts education?

本文由《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科技新報(TechNews)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具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所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北電腦展5月20日登場 高通 CEO 會來
下一篇
川普關稅大亂流/半導體暫時逃過一劫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udn 討論區

規範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經濟日報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經濟日報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經濟日報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500字以內,目前輸入 0


0 則回應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