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美國政府聯手隱瞞:沖繩美軍性侵未成年少女事件
編按:沖繩發生駐日美軍性侵未成年少女案件,此事竟被美軍和日本外務省隱匿數月,不僅是沖繩民眾,甚至沖繩縣政府都未獲知事件的發生,直到案發半年、檢方起訴加害人3個月後的2024年6月下旬,才因有記者提問而曝光,而媒體追查後更發現,光是2024年至今還有至少5起類似案件。7月4日,美國國慶當日早上,甚至還發生美軍對沖繩20多歲女性襲胸事件。沖繩當地,對於美軍基地、還有沖繩女性所受傷害的不滿與憤怒,再次引爆。
「我最想說的是,這絕對不是被害者的錯,說她有錯是有問題的。這絕對是加害者的錯。 」在沖繩名護市本部町營市場經營咖啡店的知念沙織於6月28日傍晚在胡差(コザ)市區廣場對公眾說話,一時難忍情緒,落淚哭泣:女性性暴力被害很難出聲,真的是辛苦了,千萬不要議論被害者,「這是今日『鮮花示威』(フラワーデモ)我最想說的一句話。」
「鮮花示威」是日本Me Too運動的實踐形式,起於2019年,因多起性侵害事件得到不起訴或無罪判決,引發眾怒,包含沖繩在內,日本各縣市紛紛發動「鮮花示威」。2022年12月,沖繩婦女倡議團體決定在美軍嘉手納基地所在的沖繩市胡差定期舉辦「鮮花示威」:手持鮮花,提出根絕性暴力的訴求,並讓被害者有發聲的機會。
定期集結示威的核心意念在於:「並不是受害者不會說話,而是社會沒有能力傾聽。」
因此,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鮮花示威」,在這塊土地上創造「聆聽空間」。
每個月第4個星期五傍晚6點半,是沖繩「鮮花示威」固定舉辦的時間。2024年6月的第4個星期五,即6月28日的集會有些不同——約百名的參與者,比固定集會時間提早半個小時聚集到嘉手納基地第二出口,向美軍表達那「岩漿在胃裡翻滾」的憤怒。
因為,承載日美兩國在沖繩這塊土地殺戮的死難傷痛記憶的慰靈日(6月23日)才剛過,嘉手納基地美軍性侵未成年少女,乃至更多性犯罪案接連爆出,而背後還有日本政府隱匿消息的痕跡,這讓這天的鮮花示威,氣氛更是沉重。
▌美軍性侵沖繩少女案被隱匿,引發眾怒
「當我知道這個新聞時,我說不出話來,身體無法動彈,感到非常沮喪。」來自うるま市的玉城愛在嘉手納基地大門發言時,語帶顫抖: 「之後我要帶著不安回到日常生活。這真的是和平的狀態嗎?」她希望人們可以理解沖繩的痛苦,並表示,對日本政府和美國軍隊已然失去信任。
嘉手納基地大門的抗議行動結束後,民眾轉往胡差廣場,繼續定期的「鮮花示威」,只是,過往這個環節原本都會讓給遭性騷擾經驗者說話,或只是透過「沉默的站立」(サイレントスタンディング)來傳達訴求,但在這一天,胡差廣場上盡是對沖繩荒唐事態的不滿,全程都是對日本政府和沖繩縣警不信任的發言。
無論大學生或小學生,都逐一上前,表示自己的心聲與憤怒。
一位十來歲的孩子一直在旁錄影,待活動快結束之際,上前說話:「為什麼沖繩人一定要被這樣對待呢?為什麼基地一定要建在沖繩呢?」而後哽咽難言,淚流不止,哭倒在主持人懷裡。至人群散去,這孩子仍在家人身邊抹淚痛哭。
這天是沖繩再次「爆出」美軍性侵未成年少女的第3日。令沖繩人無法忍受的,不僅是美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性侵(傷害)沖繩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少女,還包含日本政府(外務省)與美國政府聯手「隱蔽」該案,致使沖繩縣政府、縣民一直到案發半年、檢方起訴之後3個月,才因司法線記者向縣知事求證此事而曝光。
對此事毫不知情的縣知事玉城丹尼大為震怒,表示:
這是(沖繩)之所以與(日本)政府不存在信任關係的原因。
這起連縣知事都不知道的性侵事件,發生在2023年12月24日。當晚,駐紮在嘉手納空軍基地的26歲美國士兵布倫農.華盛頓(Brennon Washington)藉機引誘一名16歲未滿的少女後,將她帶到住處性侵。警方接獲受害者同齡友人報案後展開調查後,於今年3月11日送檢,那霸地檢署檢察官於3月27日以猥褻目的之誘拐及和非合意性交罪對布倫農.華盛頓提起公訴。一審將於7月12日在那霸地方法院舉行。
被告在美國駐日大使的保護下,得到保釋,目前正被拘禁在嘉手納基地內。
儘管3月檢方提起告訴時,外務省已對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Rahm Emanuel)提出抗議;在消息傳出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面對媒體提問,也宣稱自己是在收到沖繩縣政府詢問,才得知此事。
6月25日下午,即案發整整6個月後,林芳正在記者會中表示,這起涉及美國軍事人員的事件為當地帶來極大的焦慮,日本政府絕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並強調:「我們將繼續要求美方採取防範措施,防止事件再次發生。」
「這不僅給縣民帶來極大的不安,而且踐踏女性的尊嚴,我極其憤怒。」玉城丹尼對於外務省在消息見諸媒體後,才與縣政府就起訴事宜進行聯繫,感到不滿。
當地媒體於26日以頭版大幅報導該事件,及玉城丹尼之怒後,激起當地輿論。對於此等「隱蔽」,沖繩人同樣怒火難抑。
「需要認真考慮縣民得不斷面對這種焦慮不安的事實。特別是日本政府。」
玉城丹尼這日在記者會上再次強調:「儘管日本政府宣稱會好好解決超越縣民容忍限度的基地問題,卻還是這種態度,無非就是政治怠慢。」
而本應該在逮捕嫌犯並確認犯罪事實後,向外公告的沖繩縣警方解釋:為了保護性犯罪受害者,所以沒有揭露案件,也未向沖繩縣府報告。外務省發言人小林麻紀也表示,事關受害者隱私,務求慎重應對,且美軍相關事件無須事事都要考慮到對有關單位通報的必要。官房長官林芳正也數次將「隱私與名譽」作為說詞,強調公開可能造成的影響。
日本中央政府如此,駐沖繩美軍長官也同樣無面對此案的誠意。
「這不代表大多數為美日安保同盟的美國軍人都是如此。」嘉手納空軍基地司令官尼可拉斯.艾文斯(Nicholas Evans)27日與沖繩縣副知事池田竹州會面,全程僅15分鐘,艾文斯除了表示遺憾,強調嫌犯護照被扣留無法出境,會配合調查與審判外,未有其他發言,遑論道歉,更沒有解釋為何未將此案告知沖繩縣政府。而池田更是提出書面抗議:「踐踏女性人權尊嚴,實是罪大惡極。」
▌性侵案件為什麼遭到隱匿?
駐日美軍犯案累累。為了防止駐日美軍犯案,美方設有「自由秩序」(リバティーオーダー)制度,嚴格限制外出。然此案證明這個制度仍有缺失,池田便要求美軍要檢討與強化管理。
然而,就在池田與艾文斯會面當日,地方媒體再度揭露:光是今年至今就有5起類似案件發生,其中2案起訴,3案性犯罪案未被起訴。
最近的一起案件,發生在今年5月26日,嘉手納海軍陸戰隊21歲士兵克萊頓(Jamel Clayton)將被害人從後勒住,試圖強拖到一個建築裡性侵,導致被害人雙眼出血、嘴部受傷,需2個星期才能復原。警方同樣未公開案件。
過去,沖繩縣警會在逮捕嫌犯時,向媒體發布消息。針對今年的幾個案件皆未公開的狀況,一名警官私下給媒體的說法是:「比起過去,當局更強烈地想要保護受害者。」
這與中央政府說法一致。
但這種觀點,實際上違反了日美之間既定的協議規定:1997年,日本和美國外交與國防官員,曾就駐日美軍「發生事件或事故時的通報程序」達成共識,作成辦法,確保日美雙方必須「及時」「準確」地向有關部門和當地社會提供涉及駐日美軍的事件和事故訊息。
具體而言,依據〈發生與駐日美軍相關事件和事故時的通知程序〉,當美軍造成的事件或事故發生時,美國軍方要與日本外務省要共享訊息,並轉知沖繩防衛局,再由其通知縣政府和各市町村。
然而,就這起未成年少女遭性侵事件,外務省卻表示,儘管有此規定,「但並不表示所有消息都應該立即分享。」日本官方也表示強調,資訊共享的範圍「由調查機構決定」。
「如果去年12月,甚至3月起訴,美軍性侵未成年少女事件被公開,後續案件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對於日美合力隱蔽性犯罪事件,又見數案揭露,沖繩輿論沸騰。除了民間團體,朝野各黨也都發出譴責。而在美軍邊野古基地旁抗議興建工程的民眾,也對著駐守大門的防衛局人員和警察表示抗議,甚至大喊:「你們也是共犯。」
沖繩媒體人與意見領袖,認定這種「隱蔽」實是「政治操作」」:案件發生時,即去年十二月底,正是沖繩縣政府為反對邊野古基地興建所提的上訴,遭日本最高法院宣判敗訴,由中央政府「代執行」的前2日;隔年3月,嫌犯遭到起訴後不久,更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赴美,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的重要時刻;5月,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訪問與那國等島,確認軍事建設,則踩在擔心捲入戰爭的沖繩諸島的敏感神經上;遑論6月中,縣議員選舉,23日岸田文雄參與慰靈日悼念儀式,都是執政黨努力避免徒增紛擾的關鍵日子。而25日,該案才因媒體的揭露,而被公開。
這種政治懷疑,並非無中生有:發生於2016年5月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性侵殺人案,影響該年縣議員選舉結果,因此,此次案件遭到隱蔽,便不免被懷疑是為了創造對自民黨有利的空間所為;此外,如此案在慰靈日前公開,原就不受沖繩人民歡迎的岸田文雄出席悼念儀式的行程,恐將比過往更加灰頭土臉。
不過,這個帶政治性的質疑,遭到外務省沖繩辦公室反駁:「擔心影響選舉影響而隱瞞(性侵案件)的說法,並不屬實。」
「如果這件事在選舉前就被曝光了,毫無疑問,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沖繩國際大學教授前泊博盛接收媒體訪問時表示:日本政府將政治局勢置於人民的人權和生命財產之上,所以將案件壓下來,「但只要有《日美安保條約》和美軍基地,美軍的犯罪行為就不會消失。這是一個問題。現任政府無法對美國說什麼,也無法阻止它再次發生。」
▌「誰來保護我們呢?」
沖繩民眾同樣清楚問題的無解。
28日傍晚於嘉手納基地第二大門的「鮮花示威」聚集百人參與,舉起花束,齊聲抗議:「我們的孩子被強暴了,我們再也受不了了,沒有基地就不會有此犯罪,為什麼這個國家單方面將基地強加到沖繩土地上,迫使婦女、兒童、弱者犧牲呢?」
現年44歲的知念沙織在集會上表示:「絕對是因為選舉。這真的讓人很不舒服。」
她進而質問:「在其他縣市會發生這樣的事嗎?沖繩人難道跟日本人不一樣嗎?沖繩人有比較低下嗎?同樣都是沖繩人,縣警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們,請他們摸摸自己的良心,問問自己的雙親對這次事件的看法。」
責任編輯/賴昀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