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

白內障開刀別拖!6旬婦眼劇痛、噁心嘔吐才知青光眼

白內障開刀別拖!6旬婦眼劇痛、噁心嘔吐才知青光眼#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名63歲女性,前年因視力模糊到診所就醫被診斷出白內障,因害怕開刀於是選擇定期追蹤,但去年底某天突然感到眼窩疼痛,不以為意而去睡覺休息,沒想到半夜時眼睛脹痛更加劇烈,同側頭痛嚴重,甚至噁心嘔吐,緊急送至急診室經診查後發現,因白內障太過成熟,導致水晶體膨脹引發急性青光眼,打了點滴又打雷射才將眼壓降了下來,待眼壓穩定後再開刀處理白內障,所幸及早治療再加上術後定期追蹤,目前眼壓穩定,已不需青光眼藥物治療,視力也不再模糊。另一48歲女性4年前便被診斷出白內障,因工作忙碌遲遲沒有就醫追蹤,視力在這段時間雖無太大改變,但偶有眼睛輕微脹痛,休息一下即改善,原以為是工作勞累所引起,直到至醫院眼科門診才發現雙眼眼壓異常偏高,合併兩眼視神經萎縮,白內障雖未成熟,但也因水晶體膨脹引發青光眼,因沒有急性症狀,又沒有定期就診,錯失及時醫療處置,病人在門診穩定眼壓後,接受白內障手術,術後視力雖已順利回復,但很可惜的是,周邊視野因為長期青光眼造成的不可逆傷害,已無法復原。就像人老頭髮都會變白!逾50歲長者6成有白內障問題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黃唯祐表示,眼睛裡的水晶體構造在正常出生時為無色透明狀,如同相機鏡頭裡的透鏡一般清澈,但隨著年紀增長,水晶體中的不可溶性蛋白質不斷形成並堆積造成混濁,引發視力模糊就稱為「白內障」,是一種老化的退化性疾病,就像年紀增長會冒出白頭髮一樣,白內障也會隨每個人的歲數增加而逐漸形成。目前台灣50歲以上約有6成患有白內障,70歲以上更高達9成;當病人懷疑白內障出現時,應先至醫院請醫師檢查,瞭解目前白內障的情況並定期追蹤,而非一出現就立即要手術治療。黃唯祐說明,亞洲族群相較於西方,眼球的尺寸較為偏小,然而眼睛裡面的構造並不會因此而等比例縮小,也就是亞洲人的眼內結構較西方人來說顯得比較擁擠,因而時常會有一些併發症隨之形成,脹大的白內障所引發的高眼壓就是其中一個常見的併發症。這類型病人的水晶體會膨脹向前壓迫並阻塞眼內房水流動的出口,造成眼內的房水不斷累積導致眼壓逐漸升高,最後傷害視神經形成青光眼,造成永久性的視野缺損與視力傷害。白內障不處理,恐引發急性青光眼致永久傷害黃唯祐指出,除了併發青光眼,過熟的白內障若未及時處理,後續也可能併發葡萄膜炎,且手術中因為白內障太過堅硬,器械震碎晶核需要使用的能量也會較高,造成術後角膜水腫等併發症也會致使預後較差,增加治療難度與風險。目前手術治療仍是唯一有效治癒白內障的方法。黃唯祐提醒,病患若發現白內障,當前視力影響生活品質時,或是病人有意願且經評估合適接受手術,皆會建議病人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定期追蹤亦可預防白內障過熟而引起併發症,避免造成不可逆的視力傷害。

眼花花視茫茫 眼藥水這樣點不傷眼球

眼花花視茫茫 眼藥水這樣點不傷眼球#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市售眼用藥水琳琅滿目,放在架上看起來都差不多,讓人眼花撩亂。購買前一定要確認,是不是眼用製劑?可不可以點眼睛?例如,隱形眼鏡藥水是用來清洗隱形眼鏡,不能直接使用於眼睛。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關於使用眼藥水的小撇步。使用前的三個貼心提醒眼藥水是藥品,不是保養品:眼藥水是藥品,並不是多點就對眼睛好,長時間高頻率使用含防腐劑成分眼藥水,有可能損傷眼球表面。遵照醫囑或仿單建議使用,不適症狀若持續三天未有改善,應儘速就醫。人工淚液、洗眼液與生理食鹽水,不要傻傻分不清:人工淚液具保濕或增稠劑,防止淚液蒸發,長時間滋潤雙眼。洗眼液含制菌成分,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沖洗掉吸附在眼球表面的粉塵等異物。生理食鹽水的滲透壓與淚水相似,僅可短暫改善眼睛不適,不建議高頻率持續點進眼睛,以免洗去油脂層,破壞淚膜結構,反而使眼睛水分更易蒸發。隱形眼鏡族選用不含防腐劑的眼藥水:若眼部有不適症狀,建議先拔除隱形眼鏡,再使用眼藥水,並讓眼睛充分休息。配戴隱形眼鏡時,勿使用含防腐劑及含懸浮液劑型之眼藥水。防腐劑成分(benzalkonium chloride, BAK)會吸附在隱形眼鏡上,造成局部累積濃度過高,破壞角膜上皮細胞。聰明使用眼藥水的三不原則眼藥水不可滴在眼球:「千萬不可以點眼球,以免戳傷角膜」,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正確點眼藥水的方式,頭先後仰,以食指輕將下眼瞼往下拉,眼睛向上看,再將眼藥水滴入眼白與下眼瞼間。滴藥後輕閉眼1~2分鐘,輕輕轉動眼球,可用手指輕壓鼻樑處(眼角內側)避免藥液漏出至鼻淚管。眼藥水開瓶超過28天不要用:眼藥水外盒標示的保存期限,指在陰涼乾燥且沒有開封的狀態下,可以保存的時間。除非特別標示冷藏,一般室溫保存即可。開瓶後,眼藥水接觸到空氣,就有可能發生變質污染,即便添加防腐劑,還是建議超過28天,用不完也要丟棄。如果是無防腐劑的單次用眼藥水,開封後24小時就要丟棄。眼藥水使用,不要接觸瓶口:使用前,請洗淨雙手,點藥水時,藥瓶瓶口不可接觸眼睫毛、眼球和手指,也不要用任何東西擦拭瓶口,避免污染藥品。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在瓶身註明開瓶日期,超過保存期限、開瓶超過28天,或藥液混濁、變色或出現異物時,勿繼續使用。若眼藥水與眼藥膏併用,先使用藥水,間隔10分鐘以上再用藥膏。若使用兩種眼藥水,建議間隔5分鐘以上。想要護眼明目,可以怎麼做?吃出好眼力:每周吃魚至少兩次,每天至少五蔬果。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常見於蛋黃、黃色、橘色蔬果或綠色蔬菜),維生素A、C、E(花椰菜、菠菜、胡蘿蔔)與礦物質鋅(牡蠣、紅肉、優格)等抗氧化物,都有助減緩視網膜黃斑部病變。Omega-3胺基酸DHA(亞麻籽油、鮭魚、核桃)也被認為是護眼好食物,因視網膜感光細胞富含高濃度的DHA。護眼123:每年固定檢查視力1~2次,每天戶外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使用數位3C產品,可以放大螢幕文字,用聲控語音讀寫取代鍵盤輸入。適時熱敷:熱敷有助維持眼球淚膜穩定性,減少眼睛乾澀。現有可以定溫定時乾式眼罩,建議溫度控制在30~34℃規律的運動習慣:每周運動三次以上,可能改善乾眼症狀。腹式呼吸:有研究發現,腹式呼吸幫助健康女性分泌淚液,重覆循環做3分鐘,即可見效。步驟如下:深吸4秒鐘將氣吸進腹部至突出,接著6秒鐘慢慢吐氣,腹部內縮至氣吐乾淨。無憂無慮,夜夜好眠:心情與睡眠品質會影響眼睛健康,睡眠影響淚液分泌與淚膜穩定度,焦慮不安與憂鬱情緒還會加劇眼睛乾澀症狀,保持心情愉快,遠離憂思,睡眠充足,讓眼睛也好好休息。

眼藥水別亂點 選購前必知7個小知識

眼藥水別亂點 選購前必知7個小知識#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疫情時代,成天待在家裡,連線開會、上網追劇、玩遊戲,數位3C不離身。長時間用眼,眼睛容易乾澀、搔癢,看東西還會霧霧。想要點眼藥水,緩解眼睛疲勞,藥害救濟基金會帶你了解眼藥水背後的大學問。長時間盯著螢幕看,眼睛會出現哪些不適症狀?目不轉睛,乾眼症上身:角膜上皮組織是靠淚液流動,維持含水狀態。淚液循環需要靠眨眼來完成。尤其中老年人,長時間用眼過度,使得眼睛眨眼次數明顯減少,容易產生乾眼症。有研究顯示,正常眨眼次數每分鐘15~20次,看書時為10次,操作電腦為4~5次,開車或玩電腦遊戲,只有2~3次。若眨眼次數降到每分鐘10次,還可以維持淚膜完整,但若減到每分鐘4~5次,就會出現眼睛乾澀,也可能會有異物感、燒灼感、刺痛感、眼睛癢、紅眼睛、畏光和視力模糊等症狀表現。調節能力變差,假性近視或提前老花:近距離用眼太久,睫狀肌收縮,暫時無法放鬆,引起水晶體變厚,處在近視的狀態。隨年紀增長,睫狀肌漸漸失去彈性,喪失調節能力,長期用眼下來,肌肉疲乏、退化,提早出現老花。現代白領因上班打電腦,下班玩手機,過去四十歲才出現的老花症狀,也有案例提早至二、三十歲來報到。長時間使用3C產品等,應適度讓眼睛休息,避免用眼過度,以防靈魂之窗提早老化。市售眼藥水種類繁多,有標榜涼感、美白、抗疲勞等不同功能,要如何挑選?一般來說,眼藥水的功能愈多,代表添加成分愈繁複,價格也較高。但不是最貴的最好,應依個人症狀,挑選合適自己的眼藥水。常見眼藥水成分與功效如下:眼睛乾澀不適:含保濕劑和增稠劑,讓眼球獲得短暫滋潤感,如羧甲基纖維素(CMC)、polyvinyl alcohol (PVA)、玻尿酸等。眼睛紅:含血管收縮劑,使眼球微血管收縮,改善眼白布滿血絲的情況,如tetrahydrozoline, naphazoline等。但這類成分只能暫時緩解,等藥效過了,血管會出現反彈性擴張,充血反而更嚴重,不建議長期使用。若有青光眼,使用前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眼睛癢:含抗組織胺或類固醇成分,緩解眼睛搔癢,如chlorpheniramine,fluorometholone。每當季節交替,容易發生過敏性結膜炎,粉塵、花粉、髒空氣是常見過敏原,出現紅、腫、癢等症狀。非處方眼藥水成分以抗組織胺為主,類固醇類成分則需醫師處方。眼睛疲勞: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A、維生素E、牛磺酸、胺基酸等營養成分,滋養眼睛,緩解改善眼睛乾澀疲勞的刺激感。含維生素B群的眼藥水,應避光貯存,宜用不透明外袋保存。眼部刺激引起之不適:含甘草酸二鉀、氨基己酸等抗炎成分,緩解發炎狀況。若是感染引起的不適,需使用由醫師處方含抗生素的眼藥水或眼藥膏,才能達到殺菌效果,例如氯黴素、磺胺類、四環黴素,配合療程5~7日使用。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選購眼藥水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並依指示使用,才能對症下藥,保障用藥安全。如果連續使用3天,症狀沒有改善,應就醫治療。另外,長期使用含類固醇眼藥水可能會提高眼壓,角膜變薄,提高罹患青光眼、甚至失明的風險。提醒民眾應定期回診監測眼壓,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

防疫高度近視族激增 醫:任由度數發展恐失明

防疫高度近視族激增 醫:任由度數發展恐失明#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全國三級警戒持續了兩個多月,許多上班族改為居家工作,所有學生也都改為在家視訊上課,幾乎一整天眼睛都黏在電腦等3C產品上,近來門診增加很多「疫情高度近視族」,醫師提醒,如不好好注意控制,日後會有很高的失明風險。近視500度即為高度近視國健署2017年報告指出,低齡幼童早發性近視比率增加,大班學9%有近視,與父母親都沒有近視的小朋友比較起來,父母親若有一位或兩位都近視,小朋友近視機率較高。除先天遺傳因素外,後天環境及行為因素也非常重要,戶外活動時間越短與室內近距離用眼時間越長,越容易近視。研究統計,在台灣一旦開始近視,平均每年將增加約100度,小朋友開始近視年齡越小,度數加深速度越快,容易演變成高度近視。振興醫院眼科部醫師趙育箴表示,世衛組織2015年將高度近視的定義從600度下修為500度,另外,眼軸大於26.5毫米也可以算高度近視。近視不只是配眼鏡矯正視力就好,近視是一種疾病,近視造成的眼睛結構的改變,包含眼軸的增長,罹患眼疾的風險拉高,度數越高風險越高,一旦產生併發症,例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將影響視力、導致視野受損,甚至增加失明的機率。多從事戶外運動 減少過早用眼趙育箴提醒,民眾要養成護眼觀念及良好用眼習慣,國小學童除了定期視力及眼睛檢查,平時也應多從事戶外運動,每天至少1~2小時,戶外光線刺激視網膜產生多巴胺,可抑制眼球增長,可預防近視發生;同時減少過早用眼,小於2歲的小朋友宜避免觀看螢幕,2歲以上觀看3C產品每天不宜超過1小時。預防近視需長時間持續,直到成年後度數才會穩定。高度近視容易產生併發症,造成視力受損,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也會降低生產力造成社會負擔,後果嚴重。如果近視了也不能任由度數自由發展,應就醫治療,控制減緩加深的速度,以維護眼睛健康,杜絕因高度近視造成失明的可能。

預防青光眼藥副作用 6種藥物這樣點!

預防青光眼藥副作用 6種藥物這樣點!#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主因(第一大主因為白內障),主要因眼內的液體不能正常排出,使眼內壓力升高,導致視神經病變、萎縮。初期多無症狀,中後期會使視神經受損,而明顯出現周邊視野缺損,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對此,食藥署邀請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李科鋒說明青光眼用藥安全,並提醒民眾,定期追蹤眼壓遵照醫囑用藥非常重要,切勿因副作用不舒服或自覺眼壓正常而自行停藥。了解青光眼的分類與用藥青光眼分為原發性、繼發性與先天性三種,其中導致繼發性青光眼的因素很多,包括眼內發炎、創傷、使用磺胺類或含類固醇藥品,都有可能使眼壓過高而導致青光眼。一旦診斷為青光眼,降低眼壓是延緩視神經功能惡化的首要任務。臨床上常見治療青光眼的藥品,多是藉由減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排出,以達降低眼壓的效果,說明如下:(1)前列腺素衍生物此類藥品可增加眼內的液體(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因藥效長,每天僅需使用一次。常見副作用有紅眼睛、眼瞼皮膚顏色加深、睫毛變粗、黑、長及畏光,建議於睡前使用,以避免不適。(2)β-交感神經阻斷劑可減少房水分泌,通常一天使用兩次,也有做成長效型,一天一次即可。常見副作用為心跳變慢、氣管收縮等。(3)α2-交感神經致效劑透過減少房水分泌及增加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常見副作用為過敏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視覺模糊及口乾,食藥署提醒服用此類藥時,不可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併用,可能加重副作用。(4)碳酸酐酶抑制劑分為眼藥水及口服劑型兩種,原理為抑制房水分泌。眼藥水常見副作用為結膜炎、視力模糊及眼睛搔癢等;口服劑型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臉或手腳發麻及尿路結石等。李科鋒藥師提醒此類藥品有磺胺結構,有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5)膽鹼激素致效劑此類藥品會導致縮瞳,藉由縮瞳來拉緊虹膜,將隅角的角度拉大,增加房水的流出而降壓,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眼睛有刺激感及灼熱感等。(6)高滲透壓型利尿劑分為靜脈注射及口服兩種,原理是使眼內玻璃體的水分移行至血管中以降低眼壓,但全身性副作用多,如頭痛、頻尿及電解質不平衡,為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降眼壓藥。食藥署提醒,若使用兩種以上的眼用製劑,每種藥品間隔需要至少5分鐘,且依序為眼藥水、點眼懸液劑、眼用凝膠劑,最後才是眼藥膏。切記不要抱持眼藥水點多一點才有效、想到就點、有點就好,或是眼壓下降後就自行減藥或停藥的錯誤心態,應遵從醫囑才能控制病情不惡化。

少婦抗拒治青光眼 2年後失明悔「不能工作了」

少婦抗拒治青光眼 2年後失明悔「不能工作了」#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患者因害怕上醫院而未回診,醫師提醒,小心青光眼悄悄偷走你的視力!在眼科診療路上,常見患者輕忽疾病早期徵兆,錯失黃金治療時間,讓醫師格外惋惜,青光眼就是一個常見卻很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的疾病,因此被稱為「視力小偷」。振興醫院眼科部醫師許粹剛分享,一名清秀的少婦20年前做過近視雷射手術,術前近視度數約800度,術後視力恢復很好,但最近一、二年覺得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後來嚴重到去配眼鏡改善視力,但最糟的是,配了眼鏡後,還是看不清楚。長期看診經驗判斷,這不只是單純的老花眼。視力1.0也可能青光眼 做過雷射手術測量眼壓需校正回歸許粹剛為患者安排驗光、眼壓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雙眼最佳矯正視力都能驗到1.0,左右眼眼壓分別是20、21mmhg,雙眼眼壓都落在正常範圍。乍看之下,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檢查結果,但一個很容易被忽略卻重要的警訊是,患者曾接受過雷射近視矯正手術,所量得的眼壓其實是小於真實的眼壓值。做過近視雷射手術後,角膜厚度會比一般人薄,眼壓測量數值會比實際的低,將患者眼壓做角膜厚度重新校正後,實際眼壓值可能落在25-26mmhg,長期維持這樣的眼壓會對視神經造成很大的傷害。然而對日常生活作息沒有太大影響,患者抱著能拖就拖的心態造成了嚴重的視野缺損。立刻檢查她的視神經狀況,發現視神經盤凹陷將近90%,周邊視神經細胞所剩寥寥無幾,進一步安排視野檢查,結果視野只剩下中間小島般的範圍有光感。「妳視力缺損非常嚴重,主要是青光眼造成!」青光眼患者的眼壓可能很高,眼睛後方的視神經在長期被壓迫的情況下,會造成視神經盤凹陷變大,導致視神經細胞缺損,臨床表現上就是視野缺損,看東西的範圍變窄變小,最後只剩下中間一點點的視野,有句成語「以管窺天」,就是這樣的感覺。疫情期間怕上醫院 也要提防「視力小偷」點藥水控制眼壓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患者配合定期每個月追踪視力及眼壓,約3-6個月觀察視野的變化,如果眼藥水控制效果不好,可能要做雷射甚至手術方式讓眼壓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有時看醫師講緣份,治療病患也是講緣份,後來患者並沒有回診,心想也許找了其他名醫為她診療,也在心中為她祈福著能維持著這僅存的中央視野,繼續過著我的看診人生,在忙碌的步調中,倏然時間過去了兩年。某日下午,這名患者又回到我的診間,由她的姊姊攙扶著,拿著一個助行拐扙及一份A4本子,但這次她必須用摸的,才能找到診間的坐椅,她嘆了口氣,眼角緩緩流下兩行淚,「許醫生,我早該聽你的話,我現在什麼都看不到,也不能工作了!」萬般無奈下,只能默默接下她手中的本子,開立了殘障診斷書。青光眼患者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有症狀才來求診,大概就是視野缺損到幾乎看不見的時候。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疾病,能做的就是降低其惡化的速度,如果有家族史、高眼壓、年紀大於65歲、高度近視、眼球曾有外傷或接受過眼球手術、血壓過低過高、或長期服用類固醇等患者,都建議定期到眼科門診檢查。提醒民眾,一旦輕忽青光眼的傷害,雖然防得了新冠肺炎,卻無法提防青光眼這個「視力小偷」正悄悄地一點一滴把你的視力偷個精光,不可不慎。

虹彩炎合併高眼壓危機 中醫治療3個月眼壓降25%

虹彩炎合併高眼壓危機 中醫治療3個月眼壓降25%#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0歲的陳先生抽菸30年,工作壓力大,容易失眠、飲食難節制,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三年前突然發現左眼視力模糊、眩光,至眼科診所測量眼壓超過60mmHg,並伴有虹彩炎現象,醫師緊急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後來效果不佳,眼壓還在40 mmHg上下,再加入口服降眼壓藥物,才把眼壓降為28 mmHg,卻產生胸口、顏面、雙手麻木現象,趕緊停用口服藥,但是又怕停藥之後眼壓繼續升高,轉而尋求中醫治療。使用類固醇治虹彩炎 眼壓上升壓迫視神經經過三個月調理,陳先生眼壓降為18mmHg,虹彩炎的症狀也改善,避免了視神經萎縮的發生,這項臨床案例被收錄刊登在國內《中西整合醫學雜誌》,同樣的治療方式也降低許多患者的高眼壓現象。台南澄明中醫診所醫師郭祐睿指出,青光眼跟虹彩炎的患者在臨床為數很多,光是單一種疾病就很嚴重,因為青光眼是致盲率最高的眼科疾病之一,高眼壓會壓迫視神經,導致視神經萎縮;虹彩炎則是虹膜組織發炎,有視物模糊、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等症狀,會使用類固醇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治療,但往往因為虹膜與水晶體反覆持續沾黏,而類固醇藥水會使眼壓上升,再度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嚴重傷害。微量元素「鋅」可預防發炎及自由基產生不管是虹彩炎、青光眼、視神經萎縮,中醫都有相應的辨證跟判斷方法,除了常用的清熱活血、清利頭目風熱等方法,在臨床上搭配針灸治療,能維持一段時間的降眼壓效果。近來,郭祐睿醫師發現若是結合分子生物學跟免疫學的現代思路,注意抗發炎跟抗氧化的維持,療效會更好。例如加入眼球最重要的微量元素「鋅」,可以預防發炎及自由基產生,而含鋅成分的中藥,如:牡蠣、枸杞、何首烏、熟地等藥材,配合辨證並且努力點眼藥水,不但能順利降下眼壓,還可以預防視神經萎縮的發生。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可能是青光眼來襲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可能是青光眼來襲#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聽到青光眼,大家都會想到眼壓高,然而有些人量到的眼壓正常,但視野缺損卻持續惡化。台大醫院青光眼科主任王清泓醫師分享,一名55歲家住南投山區的林太太,每次回診測得兩眼眼壓大約10毫米汞柱,遠低於一般所謂的正常眼壓,但是她的右眼視野卻持續惡化。確定點藥的方法、頻率與時間都遵照醫囑外,也排除腦部或其他視神經病變的可能和全身性疾病,諸如;血壓、血糖、血脂肪等因素。於是醫師建議她購買可以在家中測量的眼壓計。某天林太太吃晚飯後量得眼壓是雙眼5毫米汞柱,比平時門診測得更低,但是第二天清晨剛醒來時,測得右眼眼壓30毫米汞柱,左眼25毫米汞柱,看到結果林太太大吃一驚,所幸後來醫師找到她視野惡化可能的原因。每個人眼壓不相同,且眼壓會隨晝夜變化王清泓主任解釋,林太太的經驗告訴我們,眼壓是有晝夜變化的,在青光眼病人身上尤其顯著,一般人通常眼壓最高的時候是在清晨、剛醒來的時候,這時候通常病人不會出現在門診就診,就診時眼壓通常已經從最高點降下來。換句話說,一天當中最高的眼壓值,有三分之二的機會是發生在門診以外的時間,若不了解這生理現象,看到測得的眼壓值而自滿,不按照醫囑點藥,病情也就容易惡化。但這不意謂每個人都要緊張兮兮隨時觀察自己每分每秒的眼壓變化,只有病情惡化的人,才需要去做這特別的觀察。王清泓主任另分享,62歲的趙先生是個十分成功的經理人,就診時坦承20年前就診斷是青光眼,但他並不以為意,未曾接受治療。直到最近十個月,他發覺視力漸衰,驚覺事態嚴重,才開始進行治療。王清泓主任提醒,多數青光眼病患,長時間多自我感覺良好,等到覺得不對勁時,大概都瀕臨失明的威脅。揪出青光眼不能靠感覺,定期檢查積極治療很重要青光眼具有進行緩慢的特質,影響的視野又都從周邊先來,最後才影響中心視野和視力,這也是一般青光眼病人易輕忽,不願意好好接受醫囑治療的原因。王清泓主任分析,青光眼的病人為什麼會失明?因為多數病患沒有自覺症狀,而病情進行緩慢,所以不會主動求醫。若有醫師告知診斷,病患通常也是半信半疑,不肯好好接受治療,而延誤病情,終致視覺功能嚴重受損,無法自主生活。但是也因為青光眼緩慢進行的特質,若及早診斷,接受正確治療,絕大多數青光眼病患終其一生,都不必擔心失明,或行動乃至於生活受限。(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