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灣半導體產業恐懷璧其罪

半導體示意圖。 路透
半導體示意圖。 路透

本文共1395字

經濟日報 社論

在川普以壓倒性的優勢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過去一個月來,從政府部會、智庫、財經媒體到各券商,莫不根據川普的政見,對其經濟與貿易政策進行預測。在各方預測中,台灣首當其衝的產業莫過於半導體,主因為川普在競選時不止一次提及台灣偷了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台灣應該付給美國保護費,同時也宣稱將提高進口關稅,尤其是對中國進口產品提高關稅至60%。

川普的競選政見中,提高進口關稅似乎已是各界的共識。不過對我國的半導體產業而言,關稅恐怕還不是最大的衝擊,應該留意的是其他管制措施,甚至是不公平、歧視性的產業或貿易政策。換個角度說,如果川普政府只以提高進口關稅來對付台灣與韓國等領先國之半導體產業,衝擊還在可控制的範圍。

主因是半導體產業早已為高度分工的型態,最終晶片成品的所有權屬於IC設計公司,並非晶圓代工廠。因此,若美國新政府要針對晶片課徵關稅,甚至是懲罰性關稅,負擔關稅的對象恐怕是如蘋果、高通等擁有晶片所有權的美國業者。此外,由於AI運算的需求持續增加,台積電(2330)的先進製程產能供不應求,我國業者仍具有一定程度的議價能力,可將關稅轉嫁給其客戶。

同時,晶圓代工、封裝測試業者所製成的晶片,出貨地應為終端產品如iPhone的組裝地,而目前美國境內組裝終端產品的產能甚低,大部分資通訊、消費性產品的組裝仍在中國大陸,因此,台灣半導體產品直接出貨至美國的金額甚低。根據我國海關統計,2023年台灣出口至美國的積體電路產品僅約35億美元。近年即便有中國加一的政策,終端製造業者擴增生產據點仍以東南亞、中東歐、中南美等地為主。所以,川普政府擴大課徵進口關稅,仍不會削弱我國半導體產業。

估計台灣半導體真正的潛在衝擊將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為川普政府可能採行更嚴格的半導體技術管制措施,甚至對領先國採行針對性的管制措施,限制業者使用其半導體技術;至於管制的理由,恐怕也是莫須有。另一方面,美國新政府也可能採行更激進的產業政策,包括不惜違反WTO原則,獨厚美國業者給予補貼,造成不公平的市場競爭條件。

而美國國內可能支持其政府採如此偏激政策的原因,恐正如川普在競選期間的言論,就是亞洲國家如台灣、韓國等,已經明顯超越Intel等美國半導體製造業者,衝擊美國產業競爭力。因此,台灣的半導體業不是做錯了什麼事,惹得川普和美國民眾不滿,其實是因為我們業者做對了許多事,才有今天超越Intel等美國半導體龍頭的成績,但這樣優異的成績或許即為懷璧其罪的源頭。換言之,若Intel如今仍在先進製程上遙遙領先,川普還需要抱怨台灣偷了美國半導體產業嗎?

所以說,目前我國所面臨的問題,不在於川普政府對台灣產業的觀感,而在於台灣在先進製程上領先全球的事實。在這個事實之上,未來川普政府恐將採用激烈的手段,來協助美國半導體製造業重新拿回世界領先。這不但是我國業者未來要面對的最大不確定因子,也是另一種地緣政治風險。1980年代美國即曾以激烈的經貿、外匯政策,壓抑日本關鍵產業發展。

當然,美國仍是強調民主與法治的國家,無論行政部門如何偏激,也不至於違背美國政府民主運作的規則。對台灣各界而言,與其被動地坐等美方出招,更應該主動出擊,集結政府在外交、經濟與國安部門的能力,並協同半導體龍頭企業和民間智庫,強化對美國大眾的溝通,並增加對美國國會的遊說。在美國新政府政策形成之前,我國應早期掌握,藉此先期管理、規避可能的風險,引導兩國走向雙贏的局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全球經濟板塊位移已不可逆
下一篇
從COP29看能源政策的故步自封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