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21字
日媒披露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美商格芯(GlobalFoundries)可能與聯電合併,業界認為,川普上任後,台積電(2330)擴大投資美國恐成「美積電」,一旦格芯與聯電(2303)合併,也將成「美聯電」,背後隱藏川普政府新思路。
聯電對此表示,目前沒有進行中的合併案。惟業界分析,在台積電協助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遲遲無法拍板下,若能先把格芯與聯電「送做堆」,對川普政府堪稱利大於弊,但對台灣而言,兩大晶圓代工廠先是台積電大舉投資美國,若聯電也「入籍美國」,「矽盾」的效力恐大打折扣。
業界分析,聯電與格芯分居全球第四、五大晶圓代工廠,此次合併消息可能是美方獲得台積電加碼千億美元投資後,拋出另一個試水溫的議題。川普政府「四大算盤」打得精,主要方向不外乎擴大美國半導體量能、防堵紅色供應鏈擴大等。
首先是台積電赴美加碼投資設廠後,若也把聯電加入美方勢力,即便聯電相對沒有能量在美國建廠投資,但也可藉此擴大美國晶圓代工相關勢力範圍。
其次是面對中芯國際、華虹等中國大陸成熟製程勢力快速崛起,聯電、格芯合併,能壓制陸企成熟製程擴張氣焰,甚至成為第二大晶圓代工廠。
第三,台積電揪伴成立新公司,協助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的方案,目前處於「郎無意、妹無情」,考量「兩頭巨獅湊在一起很難和平相處」下,先把聯電納入美國勢力,穩固成熟製程基本盤,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
第四,聯電在大陸有聯芯、和艦兩個重要生產據點,若聯電成為美企,等於順勢讓聯芯、和艦插上美國國旗,加上聯電積極在新加坡擴產,昨日舉行新加坡擴建新廠開幕典禮,預計新廠第一期明年開始量產,估新加坡Fab 12i廠總產能提升至每年超過100萬片12吋晶圓。
格芯則在美國、新加坡、德國均有工廠,兩家公司合併後,串聯台、陸、星、美、德等地據點,壯大美國晶圓代工勢力效益不言可喻。
業界對合併案能否成局持保留態度。聯電周一ADR一度勁揚14%,終場漲幅收斂至9%左右,周二ADR早盤跌約2%。昨天普通股上漲1.3元,收45.95元。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