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69字
繼台積電(2330)搶救英特爾傳聞後,日媒報導聯電(2303)將與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合併。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昨(1)日示警,若台灣晶圓雙雄都「泛美化」,台灣半導體「護國群山」整串供應鏈極有可能跟著過去,長期來看,台灣恐面臨出口、投資、勞動市場「三慘」局面。
吳大任指出,若是供應鏈都跟著赴美,試問除了半導體,台灣民間投資還剩下什麼?台積電、聯電若到美國投資,高薪工程師們免不了也得赴美支援,如此將使台灣嚴重的低薪問題更加雪上加霜。
吳大任認為,短期兩到三年內,可能還看不出問題嚴重性,但民間投資是帶動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川普只管美國再次偉大,怎麼會管台灣死活?」民間投資、勞動市場可能都因此重創,加上美國若再針對半導體課徵關稅,台灣出口、投資、勞動市場都將受到衝擊。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聯電、格芯若真合併,可能是基於三理由,包含地緣政治、美中科技戰、紅色供應鏈成熟製程挑戰。美方仍希望自家能有代表成熟製程的美系晶圓代工業者,希望在成熟製程上能扮演一定角色。
劉佩真研判,若這樁合併案為真,未來由聯電主導的機率並不大,不過公司尚未證實這項消息,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影響仍須再觀察。
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指出,美國已注意到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發展的快速崛起,會有這樣合併的傳聞,主要是美國希望能掌握成熟製程,但他不認為,聯電會因此大幅移動生產線。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美國很多市場仍然需成熟製程,如今中國大陸全力發展成熟製程,聯電與格芯也面臨很大壓力,如果競爭力被中國大陸超越,聯電與格芯不整併,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恐怕要做一些努力。
王健全認為,就像中國大陸很多廠商也是利用美國資本市場壯大,台灣更多廠商也可在美國上市,未來可變成半導體一條龍。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