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工總示警:美國加徵關稅 將有更多大陸台商將會撤出產線

隨著川普2.0貿易戰的升級,全球供應鏈重組已是必然趨勢;再加上中國大陸投資環境改變等因素,讓在陸台商面臨更多挑戰。 路透
隨著川普2.0貿易戰的升級,全球供應鏈重組已是必然趨勢;再加上中國大陸投資環境改變等因素,讓在陸台商面臨更多挑戰。 路透

本文共1303字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即時報導

全國工業總會1日發表4月份最新產業雜誌社論,說明去年下半年進行的「在陸台商投資動向調查」。工總調查結果顯示,希望「撤離大陸」的台商比例激增,由2023年為10.1%增加到2024年的23.2%;希望「轉移產線」兩年均有超過四成以上。

工總示警,隨著今年美國的加徵關稅,可能有更多在陸台商減少在陸的投資,同時進一步將產線轉出。

工總指出,中國大陸每年例行的全國兩會日前落幕;政府工作報告仍延續去年9月以來精神,今年主要任務仍是擴大內需與科技自主創新。不可諱言,中國大陸產業政策的推進與經濟情勢的變化,對台灣乃至全球經貿,都可能造成鉅大影響;因此,政府、產業界都應高度關注。

在擴大內需方面,中國大陸將提出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減緩美國對大陸課徵關稅的衝擊。主要政策著重在發行1.3兆超長期特別國債,以推動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等「兩重」,以及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兩新」。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國大陸將聚焦新質生產力,希望透過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首八大的新興產業「彎道超車」,以及以人工智慧為主的九大未來產業「換道超車」,一方面避免美國的科技封鎖;更重要的是打造原創性、顛覆性的產業。

中國大陸經濟產業政策能達到多少效果,仍需觀察。然而,隨著川普2.0貿易戰的升級,全球供應鏈重組已是必然趨勢;再加上中國大陸投資環境改變等因素,讓在陸台商面臨更多挑戰。

根據工總每年的「在陸台商投資動向調查」,希望「撤離大陸」的台商比例激增,由2023年為10.1%增加到2024年的23.2%;希望「轉移產線」兩年均有超過四成以上。隨著今年美國的加徵關稅,可能有更多在陸台商減少在陸的投資,同時進一步將產線轉出。

當務之急三大重點

工總表示,賴總統日前提出17項因應國安威脅的策略,其中包括希望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進行策略性的結構調整。若要落實總統期許的經濟戰略目標,工總認為,當務之急有三大重點工作:

切實掌握中國大陸產經變化

首先,切實掌握中國大陸產經變化。基於知己知彼的戰略考量,政府應加強對中國大陸產經現況及發展的了解,例如所述的擴大內需、科技自主創新的成效,以及對台灣可能的影響或衝擊。

審慎規劃兩岸經貿政策

其次,審慎規劃兩岸經貿政策。即便台商投資中國大陸比重持續下降,中國大陸迄今仍是台灣最主要的投資與貿易順差來源地區。因此,為避免錯誤政策斲傷台灣經濟動能,在進行兩岸經貿策略性結構調整過程,政府應多傾聽並採納企業界意見,以利訂定既能防弊、又能興利的兩岸經貿政策。

積極引導在陸台商轉移

最後,積極引導在陸台商轉移。無論是「撤離大陸」或「轉移產線」,在陸台商都需要政府的更多協助。本會肯定「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再延長三年;但也企盼相關單位主動赴陸關心台商,一方面發掘更多符合我產業發展藍圖的台商回台;另一方面協助想要撤離的台商轉移至其他地區,透過進一步對陸比重的降低,不但可落實總統期許的經濟戰略目標,亦可強化我經濟韌性。

由中國大陸兩會來看,聚焦內政、因應經濟難題,將是中國大陸當局短中期的要務。因此,雖然全球經貿情勢的變化,將讓台灣面臨不少挑戰,但若政府、企業偕手共同努力、加強合作,必將為台灣創造更多的機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川普祭對等關稅 機械公會:與日韓競爭差距擴大
下一篇
接招川普關稅「大刀」 宏碁這樣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