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聯電傳與格芯談合併 法人評估:諸多難題需克服

聯電。 圖/聯電提供
聯電。 圖/聯電提供

本文共1255字

經濟日報 記者周克威/台北即時報導

日媒報導,聯電(2303)與格芯(GlobalFoundries)已在洽談合併,帶動聯電1日凌晨收盤的ADR大漲9.16%,而聯電回應目前沒有任何併購案洽淡。國內大型法人機構表示,聯電與格芯合作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中間過程複雜,且聯電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70%左右,並無需要再擴充成熟製程,主要是想尋求更先進製程的發展,和英特爾合作持續中。

日媒報導指出,聯電與格芯已在洽談合併,應對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以及歐美加強要求晶片自產的政治壓力,其中,二者合併後,將把總部設在美國,並將生產業務範圍深入亞洲、美國和歐洲,藉此確保在兩岸局勢緊張與大陸力推自主生產晶片政策下,讓美國能獲得更多成熟製程晶片。

整併資源進行研發 以追上台積電為目標

兩家晶圓廠將整併資源進行研發,以追上台積電(2330)的技術做為目標。報導亦指出格芯與聯電的合併案已經談一陣子,美國與台灣政府官員都已獲悉此一可能性。

報導未披露兩家公司交易金額等細節。聯電與GlobalFoundries主力都是成熟製程,最先進的製程為12、14nm,兩家市占率和中芯差不多,約5%。合併後的市占率將達10%,超越中芯國際,並與三星競爭,但距台積電65%左右市占率仍大幅落後。

法人機構表示,聯電擅長28、22nm及以上的Bulk CMOS製程,格芯則在RF-SOI和FD-SOI等特殊製程具優勢,合併後,雙方可提供更全面的代工服務,吸引廣泛的客戶群體,特別是在5G、車用電子與IoT領域,營收也將明顯成長。

此外,在中國積極擴成熟製程的情況下,非中成熟晶圓代工廠合併,有助重整成熟晶圓代工製程市場。聯電與格芯分屬台灣與美國,企業文化、管理方式及運營模式差異較大,整合過程可能出現管理衝突或效率低下的問題,合併後營收是否會1+1>=2仍不確定,但營業費用將直接急速增加。

部分技術可能重疊 導致資源浪費

同時,二家公司均主攻成熟製程,部分技術可能重疊,導致資源浪費。製程相異的部份,如何協調技術開發方向,避免內部競爭,將是合併後的重大挑戰。此外,美國CFIUS(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可能對合併進行審查,尤其聯電作為台資企業,可能影響美國半導體供應鏈戰略。

分析師表示,格芯財務狀況較差,合併可能增加聯電財務負擔。格芯2024年營收67.5億美元,年減9%。毛利率24.5%(非IFRS毛利率為25.3%),淨虧損2.62億美元。格芯的主要股東之一阿布達比投資局(Mubadala),可能尋求降低持股或出售股份,影響合併條件。

此外,是否影響聯電與英特爾的長期晶圓代工合約,需再觀察。聯電2月營收月減8.1%、年增4.2%,部份來自地震的影響。第1季受惠去中化訂單的轉單,抵銷通訊和消費性產品衰退的不利因素,22、28nm還是主要的成長動能,市場預估全季晶圓出貨量維持上季水準,產能利用率也與上季相近,不過受到一次性ASP調整以及折舊費用增加、地震等影響,使毛利率可能下滑。


延伸閱讀

聯電ADR狂飆逾9% 傳格芯擬提合併 台積電ADR翻紅小漲

聯電傳與格芯合併? 公司回應這樣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美國對台祭高關稅衝擊出口成本 安永給出三招應變
下一篇
接招川普關稅「大刀」 宏碁這樣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