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213字
撰文者:曹博凱
摘要1.川普宣布對非美製汽車課徵25%關稅,衝擊全球車市,美企與日韓、歐洲大廠每年恐額外支出750億美元。
2.台灣雖沒有整車出口,但美國是台灣汽車零附件最大出口地。這波汽車業大洗牌,對台企是挑戰也是機會。
3.川普複製「台積模式」,用關稅換投資,藉此吸引汽車業回流美國、創造就業,這不僅是貿易戰,更是他兌現競選承諾之舉。
川普宣布對所有非美國製造的汽車課徵25%關稅,引爆市場憂心,因為美國汽車市場龐大,去年進口汽車整車及零件金額高達4740億美元,是美國前3大宗的進口類別,與機械類、電子類相當。
不只日韓等外國車廠,美企如通用、福特等大廠,普遍也都是在加拿大或墨西哥製造,再賣回美國。
全球汽車供應鏈可能大洗牌?
台灣汽車零附件也在「關稅炸彈」範圍內
市調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指出,這波關稅可能會給汽車製造商每年額外造成750億美元的支出。全球汽車供應鏈可能大洗牌的隱憂,讓豐田、本田、日產、現代、BMW、福斯、賓士等大廠股價今日全面下挫。
雖然台灣沒有整車出口,但美國是台灣汽車零附件最大出口地,占比超過一半,去年出口金額達22億多美元,基本上也在川普的關稅炸彈範圍內。
這波大洗牌,對台企是挑戰也是機會,台廠例如堤維西、光隆、和大,都已在準備小規模增加美國產線或倉儲,準備接川普的招。
關鍵零附件,其實是供應鏈轉移的成本決戰關鍵。例如三星、LG的洗衣機產品在川普第一任時就被盯上,為了躲避關稅,兩家企業赴美投資設廠。
但,它們後來發現美國本土缺乏關鍵零組件,導致關鍵零件還是要進口,還是會被課到關稅,造成成本上升。LG在當時被迫提高4%至8%售價,三星後來則是擴大投資才解決。未來如果美企大規模回流,同樣問題也可能再次發生。
這次川普可能是「玩真的」!
兩原因,讓他不惜得罪全球車廠也要做
市場之所以憂心忡忡,是因為這次川普很可能是「玩真的」。
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判斷,其一是「回流本錢」,即美國是否具備該產業的製造能力;其二是「回流必要性」,即該產業回流對美國到底有多重要,例如對就業是否有幫助,或是能否強化供應鏈韌性。
從這兩方面來看,汽車業屬於兩者兼備。
美國雖然經歷製造業外移,但仍是世界第二大汽車製造國,世界主要車廠在美國大多本來就有布局。以通用的布局為例,美國汽車網站GM Authority估計,雖然通用在加、墨生產後出口到美國的汽車約高達75萬輛,但通用在美國的產量潛能也有約48萬多輛,要補上這個差距需要付出巨大成本,但還沒到遙不可及。
通用汽車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在3月中與川普會面,會後川普稱,通用預計會在美國投資600億美元,但並未談及細節。
其他車廠也紛紛開始動作。現代汽車最新宣布,將同時在路易斯安那州投資建設新的鋼鐵廠,以及在喬治亞州建設新的汽車與電池一體化工廠,總投資額高達210億美元。
本田宣布將把下一代Civic從墨西哥生產搬到美國生產。斯泰蘭蒂斯集團也在1月就宣布,將投資50億美元,重啟美國長期閒置的產線。
在川普眼裡,這些投資是兌現他競選承諾的關鍵。川普橫掃了這次總統大選的搖擺州,其中許多來自「鐵鏽帶」,例如密西根、俄亥俄、印第安納州等,都是以往的汽車生產重鎮。他也拿下「陽光帶」的許多地方,它們很多是新興的汽車生產重鎮,例如喬治亞、德州等。這些州也都是上述大廠預計投資的地方所在。
汽車業是工業火車頭,帶動的就業驚人。根據經濟政策研究院(EPI)分析,每100個汽機車製造業的直接就業,能夠間接帶動1428個就業機會,是耐久財類分類中效益最高的產業。
目前,美國汽車製造約創造了30萬個就業機會,由於進口汽車約占一半市場,所以最大還能有約一倍的增長空間,潛力驚人。為此,川普不惜得罪全球車廠!
伯恩斯坦汽車業資深分析師羅斯卡(Daniel Roeska)表示,「如果你想讓製造業回到美國,你當然可以試試關稅,那會有棍子效應,但前提是必須廣泛實施(才不會有人鑽漏洞),並且給企業時間反應。」
仿「台積模式」用關稅換投資
企圖用「美國製造回流」帶來龐大就業
以關稅換投資,這與「台積模式」的核心精神相同。差別在於,半導體不存在「回流」。根據集邦科技統計,台灣約占全球先進製程半導體近7成的產能,美國只占1成,意思是美國根本沒有本土廠商能承接這龐大差距。
所以,在半導體上,關稅更像是拉攏領先者的談判籌碼,核心目的更聚焦在確保先進晶片的供應,而非像汽車產業,附帶的是龐大的就業機會。
原本川普常放話要對台灣半導體課徵關稅,但在台積電宣布加碼100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後,似乎就忘了這件事,川普甚至改口稱讚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為「商界最受敬重者之一」。就目前看來,在半導體上台灣暫時安全下莊。
川普2.0開啟的關稅戰將於4月2日揭幕,他的反覆讓人猜不清他的真實意圖,不過他的商人本質不會變,弄清楚他想拿到的核心利益,並考量美國的現實狀況,就能更好理解這位「狂人總統」,並為川普2.0掀起的驚濤駭浪做好準備。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白沙屯、大甲媽祖進香,體驗完全不同!他連續參加10年,看見11大差異
每天平均500名銀髮族開戶,退休金被套牢⋯最該保守年紀為何瘋追熱門股?
Z世代不負責?他們是在等一個好榜樣!管理顧問:主管該改變的是這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