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奪首獎!精選10組作品一探當代多元創作
一個藝術獎項的存在,不只能反映時代精神、照見本土與世界的差異及共振,也能鏈結臺灣藝術生態圈的發展路徑,成為讓當代創作者持續發聲的平台。「2024臺北美術獎」從342件徵件中精選出10組作品,並由邱子晏以作品《曼德拉記憶》獲得本屆首獎。另有5組優選獎得主包括何彥諺、林彥翔、梁廷毓、張哲榕、謝佳瑜,4組入選獎阮柏遠、林哲志、張辰申、張靜雯。想一窺當代創作者的多元觀點?從時代、社會公義、歷史、民族、記憶,一路奔向外太空殖民等新議題,《2024臺北美術獎》展覽自11月14日至2025年3月2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精彩登場。
2024臺北美術獎:聚焦鮮明風格、多元創作
自1983年起舉辦的臺北美術獎是臺灣具前瞻性與指標性的視覺獎項,,40餘年來跟著城市的發展與時代精神並行。本屆評審團主席胡永芬亦表示:「這次『臺北美術獎』的藝術家與作品,明顯地呈現這一代青年創作者們具有特別多元多樣的關注方向,以及越見鮮明強烈的風格面貌,從形式到議題,都極其豐富;包括面對個人內在的私密意識,針對時代、社會公義、歷史、民族、記憶、甚至外太空殖民等當下新議題,他們熟捻擅長以考現、田調、錄像、裝置、後設劇場等等學院中鍛鍊出的方法手段,其間尤其明顯地以大量的影像流動作為敘事主軸,這些是從觀察中可歸納出來的共象。」
無論從投件抑或獲選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臺北美術獎逐漸在形塑出其獨有的路線風格,一如胡永芬所說的:更多計劃性、議題性的作品向此聚攏競逐。而在眾多議題深刻的作品中,還能揉雜著幽默感與趣意,也讓人在嚴肅的題材上,找到張弛有度的可看性。
接下來一起瞧瞧這次獲獎的6件亮點作品介紹吧!
「2024臺北美術獎」六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首獎 | 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
《曼德拉記憶》是以藝術家在臺南認識的一名老翁鄭添文的歷史記憶為背景,探討大眾對臺灣歷史的虛構集體記憶。這部作品將鄭添文的曼德拉記憶與黃榮燦的版畫《恐怖的檢查──臺灣二二八事件》相互交織,呈現一段表面上符合畫中場景的虛構情節,試圖在歷史與個人記憶之間進行辯證和相互註解。
藝術家表示,2014年時,我在臺南遇到了一位老翁鄭添文,接觸了幾年後,我發現他為自己撰寫了許多生命史,其中有一個部分寫228事件,卻與官方史料有些出入,我覺得很有趣,同時也展現了歷史的多重詮釋。為此藝術家製作了一個靜止的騎樓,並透過影片裡鏡面反射的騎樓,仿造王榮燦的版畫《恐怖的檢查──臺灣二二八事件》。同時在騎樓裡,加入了鄭添文的個人聲明,明明倒反過來的字,在鏡像中卻可以被清晰理解。
此外,在這個鏡面騎樓,你將清楚看到自己映照在此場景中,透過一些在天馬茶坊採集的環境音,安插一段真實的時間,去跟劇場空間做一個呼應。結束時,還額外加了一個比較劇場式的燈光。因為在它其這個白盒子展場空間,為了要讓搭建,或搭建額外空間,或是虛構的這件事情變得更為扁平,就是更為這個空間裡面更為明顯,所以那時候就考量,就是會透過就是影片的結束跟開始,大概差了兩三分鐘的一個。整個展場全量就這個空間全量的一個一個效果這樣。同時, 這支一直作品是個相對較為常式的方式,讓人感受到獨樹一格的創作概念。
►優選獎 | 林彥翔作品《迫降》
桃園市近年推動之航空城計畫,為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區段徵收案,目的為興建桃園機場的第三跑道,以及整體的大規模造鎮計畫。后厝、沙崙、竹圍地區因在第三跑道預定地上,全數遷移已成定局,放眼所及的所有一切都將夷為平地, 未來將隱沒於機場跑道下方。本計畫藝術家透過撿拾居民棄置於街區上的廢棄傢俱,透過設計、重組、拼裝,把所有 不要的「剩餘」轉換成另一種物質。
同時,透過錄像作為一場告別行動之現場紀錄,將此飛機裝置帶回到未來即將興建第三跑道之位置,以吊車拉著巨大的飛機體拖行, 並進入正在拆除至一半的家園,象徵性地成為意義上第三跑道上滑行的第一台飛機。而面對這片即將消逝的風景,藝術家則是透過一系列的藝術行動,記錄下因開發而驟變的農村地貌、居民的離所,以及信仰的遷移。
►優選獎 | 何彥諺作品《睡眠大廈》
藝術家引述香港作家西西的《美麗大廈》為作品名稱,其中小說將居住空間視為群體精神意志的延伸,樓宇的生命則成為一座城市集體命運的縮影。而此計畫則是從身體和家屋空 間的關係出發,透過自然物理、空間隱喻和身體知覺三面向,討論現代社會中集體潛意識的形塑過程。因此藝術家提出「以人體腦波解讀潮汐規律」的假設,透過兒童至青少年階段好發的「夢遊病症」,作為個人意識和社會關係的隱喻,逐步串起神經生理與海洋科學兩種不同範疇之現象。
►優選獎 |張哲榕作品《父親的有機收藏:天地為棟宇,屋室為㡓衣,諸君何為入我㡓中?》
這是一間二手書店的重現,創作靈感來自於張哲榕自宅、經營舊書店的父親,以及藝術家自身病症的關係轉化。張哲榕透過影像及饒舌創作,將家族歷史與父親之間的羈絆,娓娓道來。由於父親的尋寶甚至直白的說即是「囤積」症狀,在創作的梳理下,無論是藉由「拾得」行為或是資源回收換得真金白銀,甚至是在書堆中展露的笑顏,都巧妙演繹出這是父親「維持健康」 的方式。而相較之下,藝術家自身的病症,反倒更像真正的病人。
因此作品透過攝影及即興饒舌創作,將經營舊書攤父親的囤積行為、藝術家如何以創作自我治癒,與舊街區的回憶與口述歷史,緩慢地紀錄成影像與聲音。過程中除修復與父親的關係,呈現創作有機生長的樣態,亦試圖保留這些逐漸消逝的生命故事,進而讓在地的群體記憶能持續延展。
►優選獎 |謝佳瑜作品《露露藝品社》
回溯臺灣代工產業史中,外銷瓷器擁有極為蓬勃的過往,如今卻已被遺留在不顯眼的歷史角落。為此藝術家透過一間假想的藝品公司,不只重新回溯整個產業的故事,亦從如何生產為起點,發展出一系列關於成功培育品種動物的經驗,以此建構一個虛擬的生產線。因此,藝術家企圖在這些無法追溯原型的陶瓷玩偶中,挖掘物件所透露出當時的價值觀點,又或是許多圖冊明確指導人們如何朝「幸福家庭」邁進,並幽默地闡述那一段無法被驗證的時代想像。
►優選獎 |梁廷毓作品《斷頭河計畫(2019-2023)》
藝術家關注創作與研究實踐之間的關係,以北臺灣淺山地區不同族群的歷史衝突中,因「獵首」而生的無頭鬼魅為引,與山川地理因素,透過耆老口述、文獻考據,或問卦於泛靈神祇,呈現多種人、物群的複雜歷史記憶及泛靈交疊的宇宙觀。
「2024臺北美術獎」日期:2024年11月14日 - 2025年3月2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
官網:https://www.tfam.museum
最新文章
-
現場直擊三日限定!「2024草率季」超過430攤創作者、工作坊一展誤用創意
2024/11/22 -
呈現不知能如何解讀的事物:專訪《空房間裡的女人》導演邱陽
2024/11/22 -
用最少的東西建立世界觀:陳駿霖談《白衣蒼狗》導演曾威量
2024/11/22 -
Go Bananas ! 認證瘋狂!一根香蕉,蘇富比拍620萬美金成交! 由來自中國幣圈藏家Justin Sun得標,他說:「我要親自吃了它」
2024/11/22 -
北美館「2024街事美術館」進駐中山堂!邀大眾重拾中正萬華台北城市記憶
2024/11/21 -
《春之祭》12月起經典再現全台!德國Pina Bausch舞團劇目亞洲首演
2024/11/20 -
屏東市集11/23華山萬福宮1日限定開展!4組音樂演出、20攤品牌描繪新屏東價值
2024/11/20 -
以筆在紙上書寫的記憶溫度 藝術家、造紙人分享你不知道的「紙」秘密
2024/11/20 -
TSUTAYA BOOKSTORE台中老佛爺店試營運!共享空間首度亮相
2024/11/19 -
「掉在半路的小數點」徐瑞謙個展双方藝廊12月登場!挑戰材料與空間界限
2024/11/18 -
在對抗與享受中徘徊!何翔宇個展《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關渡美術館展出
2024/11/15 -
教育部「藝秀臺」推動表演藝術數位教育新「視」代 讓全國師生優異展演綻放永續光芒
2024/11/14 -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奪首獎!精選10組作品一探當代多元創作
2024/11/13 -
JR東日本鐵道冬季旅行5選!乘著列車駛入文學裡的銀白世界
2024/11/13 -
金馬五項入圍《女兒的女兒》11/22上映!攜手合力酒廠推限量版烏龍茶梅酒
2024/11/13 -
高美館《彼岸》開展!陳威廷:人是一直在移動中去面對自己的情感
2024/11/09 -
《找一步 山海圳跨界創作展》讓百年町屋化身步道、邀10組創作者跨界共創
2024/11/08 -
2024城西生活節串連三大場館、11組藝術家新作!用「飲」閱讀在地
2024/11/0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