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中文版 新序
對我來說,《星火》在台灣的出版,就像它的英文版首發一樣重要。早在展開本書寫作過程之初,我就知道英文版問世只能算工程完成一半而已。另一半是它面向廣大華人世界的中文譯本。
事實上,早在二○一○年展開本書研究工作時,我已經做著迎接這一天到來的準備。在之後十年,我總以華語進行訪談,然後將過程錄音、轉譯成文字。在《星火》英文版中,我翻譯了其中部分材料,不過我一定會在附注中注明中文原始出處。所以這麼做的理由是,我要確定當有一天中文版問世時,我在書中引述的人物能夠原音重現。我感覺若不能做到這點,就是對那些受訪者的背叛。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本書會有兩個並行、但對等的版本:一是用我的母語寫成的英文版,另一是以書中人物母語面貌問世的中文版。
而我也知道,中文版最佳的、也是唯一能夠出版的地點就是台灣。當然,在中國出版這樣一本書根本不可能,但台灣基於歷史因素使然,是絕佳的中文版發行首選。在不久以前,台灣也曾歷經獨裁統治,許多台灣的中老年人或許對此記憶猶新。在那段期間的台灣,統治系統外的作家與導演也曾甘冒奇險發表「地下」雜誌與影片。在今天的中國,這類人物是所謂「體制外」人士,在當年台灣,這類人物被稱為「黨外」。
我還記得當我於一九八六到八八年間留學台灣時,陳映真等知識分子辦了一家叫做《人間》的雜誌。像直到不久以前還能在中國出現的一些刊物一樣,《人間》是一本半合法雜誌,討論一九八○年代台灣的許多敏感議題。我有幾位在《人間》工作的友人,就曾調查過環境破壞與原住民命運這類禁忌議題。
拿當年的台灣與今天的中國做對比或許並不準確。即使在當年蔣介石統治下,國民黨也沒能像今天的中國共產黨擁有這許多壓迫工具。但正因為如此,《星火》中的人物尤令人可敬。或許台灣讀者可以從歷史回顧中,見到人們在台灣最黑暗一刻站起來,為爭取更自由、更民主的社會而抗爭,他們的抗爭看似垂死掙扎,但最後他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