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童書展
民初總統紀,六位政治巨擘用權力見證歷史:從革命到軍閥,探討孫、袁、黎、馮、徐、曹六位民國初年總統的抉擇與慾望

民初總統紀,六位政治巨擘用權力見證歷史:從革命到軍閥,探討孫、袁、黎、馮、徐、曹六位民國初年總統的抉擇與慾望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革命先鋒、帝制野心家、一方軍閥、前清遺老……
從孫中山到曹錕的六位「民國總統」,
他們都當過民國的總統,都是在變動時代叱吒風雲的一號人物,
在風氣變革、政局混亂的舊時代,怎麼走出一條新的救國路?
又如何以西方憲政制度的「總統」角色來維持大局?
以權力來展現中國新舊交織下的政治格局?
 
  ▎西方歸來的革命者──孫中山
  首章詳細討論了孫中山身為中華民國開國總統及其革命思想的形成過程,探究了他如何將西方的政治理念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變革。孫中山的政治生涯被描述為一場充滿挑戰的奮鬥,不僅在於推翻清朝建立民國,更在於其後如何在北洋政府的對立面中爭取權力與影響力。
 
  ▎一失足成千古恨──袁世凱
  在討論袁世凱的章節中,作者描繪了一個具有複雜面向的政治人物,既有功績也有過失。從參與戊戌變法到掌握實權成為權臣,袁世凱的政治生涯展現了他如何在變革中尋求個人權力的擴張。特別是他試圖恢復帝制的企圖,象徵著他對權力的極端追求,最終導致了眾人的強烈反對和帝國的衰弱。
  
  ▎大變革時期的大人物們
  隨後的章節轉向了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和曹錕,他們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民國政治的走向。黎元洪的政治生涯被描繪為一系列的被動接受與妥協,而馮國璋和徐世昌則是在複雜的政治格局中尋找平衡與穩定。曹錕的上升則反映了軍閥割據時期個人野心與國家利益之間的衝突。
 
  ▎個體與國家的命運交織
  本書不僅僅是對政治人物個別生涯的回顧,也試圖透過這些人物研究,反映出民國早期政治生態的全貌,展現了在國家從帝制向共和制過渡的關鍵時期,個體與國家命運如何交織在一起。透過對這些重要人物的深入分析,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理解中國近代歷史變革的獨特視角,揭示了個人權力、政治理念與國家命運之間複雜的關係。
 
本書特色
 
  本書以民國初年擔任過總統的六位政治人物及其生涯為主軸,談論民國獨特的政治特色,包括孫中山的革命理想、袁世凱的權力爭奪、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及曹錕的政治斡旋,展現了動盪時期的政治角力。作者以對時代特色與人物生平抽絲剝繭的方式,力求展現中國近代史的複雜性與多面向風貌,揭開個人與國家命運交織的歷史軌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程 
 
  職業編輯、業餘作家。張程是創作活躍的歷史寫作者,閱讀與寫作興趣聚焦制度變遷與傳統社會運行。發表有《紫禁城家風與明清國運》、《「中國之治」的制度史遺產》、《官銜的表與裡》等文章;出版有《一把龍椅上,禪來禪去的歷史》、《讀完這本制度史,等於當官幾輩子!》、《當官老爺帶頭貪汙,皇帝也被騙得迷迷糊糊!》、《藏在故宮裡的中國史》和「亂世三部曲」等圖書。
 

目錄

楔子
第一章 孫中山:中華民國第一位總統
思想濫觴:西方歸來的革命者
革命起步:領袖是如何煉成的
總統生涯:倉促民國和空降總統
南北統一:議和與讓位
北京之行:君子遭遇兩面派
「多用匪類」:不可靠的依靠力量
名垂不朽:孫中山之死與身後事

第二章 袁世凱:一失足成千古恨
戊戌變法:告密者還是自首者
晚清重臣:練兵與辦新政
東山再起:「養病」與逼宮
宋教仁案:幕後主使?庇護兇嫌?
艱難抵抗:袁世凱與「二十一條」
洪憲帝夢:中國還得有皇帝?
後袁時代:民國從此成亂世

第三章 黎元洪:菩薩總統梅開二度
武昌首義:別無他選的都督
張振武案:誣陷案背後的黎袁鬥法
被迫離鄂:黎元洪搬進了瀛臺
府院之爭:引狼入室成復辟
法統重光:盡職演員與虛假鬧劇
息影津門:黎元洪的隱居時光

第四章 馮國璋:軍閥與非典型總統
發跡之路:馮國璋的早期經歷和性格
虎踞南京:軍閥割據開始了
四哥快來:與段祺瑞的明爭暗鬥
進退兩難:總統位上走末路

第五章 徐世昌:民初亂世的文人總統
艱難崛起:窮秀才的「仕途三道檻」
總督東北:在晚清政壇的短暫作為
居中調停:前清遺老和民初「老好人」
偃武修文:文人總統不如意
津門寓公:徐世昌的晚景與晚節

第六章 曹錕:總統的誘惑力
賄選鬧劇:「今日仍無總統」
曹錕崛起:大軍閥原是小布販
曹吳配合:最大的本錢
末年流寓:晚年不如意和保守晚節

後記:大變革時期的大人物
 

楔子(節錄)
 
  一
 
  清朝末期,社會動盪,凡是當時有權勢的人都和軍隊沾上關係。民初的多位總統就是行伍出身。所以要介紹他們,就要從軍隊說起了。這裡要說的軍隊可不是清朝的舊式軍隊,而是清廷仿照西方組建的「新式陸軍」。一九〇三年,清廷成立練兵處,在各省設立督練公所,大規模編練新軍,裁汰舊營。練兵處雄心勃勃地制訂了「編練三十六鎮新軍」的宏偉計畫,計劃在十八個行省各編練兩鎮新軍,合計三十六個鎮。
 
  為此,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還從極其窘迫的財政中擠出資金來投入新軍中去,希望能就此重振國威,維護統治,對新軍寄予了極高的期望。但是由於各省的駐軍基礎和財力不同,編練新軍的進度也千差萬別。到清朝滅亡時,多數省分只搭起了某某鎮(師)的架子,沒有編練滿員,少數省分只搭起了某某協(旅)的樣子。其中編練成績最出色的首推袁世凱主持的直隸新軍,其次是張之洞主持的湖北新軍。前者有六鎮之多,被稱為北洋新軍,後者有一鎮加一個混成協,被稱為南洋新軍。這兩支部隊一南一北,是清廷寄予厚望的擎天支柱。
 
  一九〇六年(光緒三十二年)十月,秋高氣爽。清朝政府為了檢驗「新式陸軍」的編練成果,決定在河南彰德府(今河南安陽)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即是秋操。
 
  為檢驗新軍的編練成效,清廷從一九〇五年就開始舉行秋季軍事演習,各國駐華軍官、中外記者和各省代表都受到清廷邀請,前往觀演。一九〇六年,清廷擴大秋操規模,讓南北洋新軍聚集彰德對抗演練,檢驗軍隊戰鬥力。
 
  南軍由湖北新軍第八鎮混合河南新軍第二十九混成協組成,由張彪任總統官、統黎元洪為統制。北軍由北洋新軍第五鎮和曹錕統領的第一混成協組成,段祺瑞任總統官。北軍駐安陽城南,南軍駐湯陰城北,全副武裝,總計有馬、步、炮、工、後勤各兵種人員三萬三千餘人。清廷最精銳的基底就在這了。
 
  十月二十一日兩軍進入演習區域,翌日正式對壘。霎時間,百年不見烽火的中原大地炮聲隆隆,槍聲不斷,人喊馬嘶,塵土飛揚。新型砲兵、騎兵和步兵協同作戰,依次演練衝鋒戰、遭遇戰、防守戰。工兵忙著設雷布雷掃雷,輜重兵保障後勤。這一切都是古老的中原大地第一次見到的。秋操中,南北兩軍棋逢對手,打得難分難解,針鋒相對。後來眼看就要變成一場真實的鏖戰了,南北方軍官費了好大力氣聯絡溝通,才將雙方官兵勸解開。負責秋操的袁世凱和鐵良臨時決定,將計劃一週的演習提前到二十五日結束。南北兩軍舉行了聯合閱兵式,盡歡而散。
 
  《續安陽縣誌》記載,本次演習「列陣數十里,錯綜變化,出奇制勝,極戰爭之能事。外賓作壁上觀者,咸稱讚不置。」
 
  然而,彰德秋操最大的看點不是編練齊整的新式軍隊,而是本次秋操聚集了清末民初的大批風雲人物:練兵大臣袁世凱和鐵良擔任檢閱大臣,王士珍為演習總參議,馮國璋為南軍審判長,良弼為北軍審判長,徐世昌負責秋操參謀處。對陣的南北總統官黎元洪和段祺瑞自不必說了。曹錕、馮玉祥等人當時還只是小字輩,日後的作為卻不在前面諸公之下。這次秋操還幫助了一個日後的重要人物登場了,他就是蔡鍔。之前慣由高級軍官擔任審判員,但是身為下級軍官的二十四歲的蔡鍔,竟被袁世凱一眼看中,平地一聲雷,破格提拔這位小夥子為審判員,蔡鍔於是躋身於朝廷大員的行列。
 
  我們細看,本次秋操匯聚了日後中華民國的五位總統: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如果算上臨時執政的段祺瑞,那就是六位國家元首了。
 
  為什麼清廷國運命脈所繫的新軍系統中隱藏著如此眾多的民國總統呢?亂世出英雄,而亂世英雄往往是掌握軍隊的梟雄。盛世重文、亂世重兵,這是中國傳統的政治規律。軍隊是亂世中最大的權力籌碼,曹操、劉裕、趙匡胤、朱元璋等梟雄誰不是靠軍隊崛起的?亂世紛爭,不是軍隊推著主將上權力競技場,就是志向遠大者與軍隊提前來個親密接觸,早作謀劃。民國的五位總統就分屬上面這兩類角色。亂世重兵已經發展為一種歷史情結,深深融入了中國的社會和百姓的心裡。所以,不管政治傾向如何,全國上下多少目光注視著崛起的新軍和他們的將領,對他們的命運作出種種猜測。彰德秋操是當時輿論關注焦點。一九〇六年在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的年畫的最時髦素材就是「秋操圖」。人們用大紅大綠的傳統畫法來描繪轟動一時的那場近代化軍事演習。不管畫面多麼不倫不類,畫中最醒目的總是那些跨馬配刀、披盔戴甲的將領們。隱隱中,這個躁動不安的社會察覺了某種似曾相識的歷史現象的即將到來。那將是一個軍權至上、由實力說話的大混亂大變革時期。
 
  不論是北洋新軍還是湖北新軍,清廷都投入了巨資,希望編練成效忠朝廷的股肱之臣。不想,南北新軍最終都走到了朝廷的對立面,都成了王朝的掘墓者。湖北新軍首先起義,建立了中華民國;北洋新軍則在袁世凱的率領下奪權逼宮,直接推翻了清朝。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41380
  • 規格:平裝 / 348頁 / 17 x 23 x 1.7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孫中山:中華民國第一位總統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但在他的時代,有人叫他是「孫大炮」。在地方話裡,說一個人「放炮」是批評他說大話的意思。叫某人「大砲」就是說他說的多做的少,或者說的話難以實現,脫離現實。「大砲」是孫中山的綽號,反映了孫中山的宏圖壯志缺乏現實成果,政治生涯敗績累累。孫中山的失敗和他的個性以及時代都有關係,更和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第一位」總統有關。「第一」就意味著你要在前無古人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摸索前行,憑著感覺給後人探路,難免會失利乃至犯錯誤。
 
思想濫觴:西方歸來的革命者
 

 
光緒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十四歲的廣州香山少年孫文第一次遠離故鄉,看到了浩瀚的太平洋。波濤洶湧的太平洋和劈波斬浪的鋼鐵大輪船對一個晚清鄉間少年所產生的影響,是後人難以想像的。從陰暗僵化的廣東鄉村走出來的孫文,漂洋過海,之後四年的僑民生活讓他眼界大開,徹底褪去了身上的鄉村氣息,擺脫了傳統士大夫的思想,成長為了一個完全的西方政治的信徒。
 
孫文此行的原因,是跟隨母親楊氏去太平洋正中的檀香山(夏威夷)投靠哥哥孫眉。
 
當時的檀香山有著數以萬計遠赴重洋謀生的中國同胞,他們大多是中國沿海的窮苦百姓,自願或者被販賣到這座群島上來做苦力,這其中就有孫文的哥哥孫眉。當時孫家也是家境貧苦,孫眉就選擇了來檀香山做工,想來已經有八年了。由於他肯吃苦又很能幹,先是在茂宜島上墾荒,後來又經營了農牧業和商業,竟然從一個打工仔發展成了當地巨富,人稱「茂宜島王」。
 
接母親和弟弟來島上定居後,孫眉就安排孫文進入了當地英國國教會開辦的小學「意奧蘭尼學校」(Iolani School)學習。孫文在這所小學學會了流利的英文,並瞪大眼睛聽進去了新舊聖經、酸鹼反應、天體運行和選舉開會等中國朋友們不可能聽到的知識。在一個人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西方科學和政治理論占據了小孫文的頭腦。
 
當時檀香山的社會氛圍對孫文思想的形成也同樣有深遠的影響。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碁峰全書系(止)
  • 性別主題展
  • 采實童書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