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童書展
培養感受力:打造自我風格的日常練習

培養感受力:打造自我風格的日常練習

感性のある人が習慣にしていること

  • 定價:380
  • 優惠價:269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日本京都傳承330年的陶藝名家,打磨內心的方法
觀察X整理X轉換觀點X保持好奇心X下決定
在五大生活習慣下工夫,提高生活解析度
 
  適合自己的事物,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對自己的感覺,能讓自己喜歡上的事物……
  這些,全都沒有正確答案。
  能夠感受到這些無形的價值,
  並且有能力選擇沒有正確答案的事物,就是感受力。
  
  「感受力」不僅是「品味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擁有感受力代表著相信自己、珍愛他人,堅持選擇自己人生的基礎。從一日三餐、居家環境,乃至工作與人生的方向,我們每天都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如果缺乏感受力,便只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地選擇那些可能並不適合自己的事物。
 
  作者透過「觀察」、「整理」、「轉換觀點」、「保持好奇心」、「下決定」五大習慣,介紹能讓你的培養感受力的準則。
 
  【觀察的習慣】:細心捕捉日常生活的變化和特別之處,藉此擴增資訊量
  透過擴展視野範圍、光腳走路等方法,加深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
  藉由語言、感知聲音與味道的細節,進一步豐富觀察的層次。
  感受季節與自然變化;甚至在外食時觀察器皿和店家陳設,都能成為創造力的來源。
 
  【整理的習慣】:保持空間和心靈的清明,擺脫困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
  外在從整理錢包、居家環境開始,維持整潔的環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思考能力;
  同時減少不必要的交際,珍惜與關注自己的時間,培養真正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內在則可嘗試坐禪和冥想,將意識轉向呼吸的體驗。
  並可藉由寫日記表達情感,接納自己的情緒。
  
  【轉換觀點的習慣】:用不同角度理解事物,克服主觀和偏見的干擾
  盲點經常近在眼前,欣賞藝術作品時可以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重新理解作品的意義。這種方式也可運用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以俯瞰的方式理解批評,可能會發現其中的啟示。而透過不斷追問自我、質疑常識,更能藉此找出隱藏在內心的真正想法,做出符合內心的判斷與選擇。
 
  【保持好奇心的習慣】:好奇心能擴展感受力的多樣性,察覺更豐富的世界
  待人接物時保持好奇心,可讓我們探索不同的價值觀。無論是近在身邊的家鄉土產、不同的日本茶品種、筷子使用方式與吃飯的禮節,以好奇的眼光重新發現其深層的意義;與人相處時亦然,保持好奇心和愛情對待彼此,選擇長久珍惜的關係,都有助於提高感受力,並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下決定的習慣】:相信自己的感覺,培養的決斷力
  每天都讓自己做一些小小的決定,累積成屬於自我的軸心,並藉由克服自卑感、找出「不想做的事」,慢慢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在「人生一百年」的時代,我們需要思考未來、對所有選擇負責,自主地生活下去。
  
  培養感受力並非一蹴可躋,必須透過每天累積的習慣。作者藉由反思「感受力」這個抽象詞彙的意義,並提出一系列習慣幫助我們培養感受力。只要憑藉感受力面對未來,即使遇到挫折也無須為此擔心,這些經歷都將成為自信的養分。
 
本書特色
 
  作者是一位出身京都的陶藝家,也是一位單親媽媽。他憑藉自身的專業、經驗,以49個小習慣,讓人在日常中學習培養「感受力」的能力,藉由這些練習,那些看似稀鬆平常的日常茶飯事,都能成為怦然心動的美好事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SHOWKO
 
  陶藝家、藝術家。出身日本京都擁有330年歷史的茶器窯戶世家「真葛燒」。
 
  2002年,開始在本佐賀縣武雄的草場一壽先生門下學習。2005年回到京都,開設自己的工作室「Spring Show Studio」,透過多次上釉、反覆燒製來增加立體感和透明度的獨創手法,開始製作陶板畫。
 
  2009年,創立品牌「SIONE」,在日本各地舉辦個展。
 
  2011年開始向海外發展。首先參加米蘭家具展,之後多次在歐洲舉辦展覽。後續也在亞洲各國舉辦展覽、茶會,透過藝術工作和器皿傳播日本文化。
 
  2016年,改建位於京都銀閣寺附近的旅館,開設工作室兼營店面。2017年被選為LEXUS NEW TAKUMI PROJECT的京都代表並參與企劃活動。
 
  2019年,在京都新建的藝術旅館中,在其中兩個房間進行創作。此外,因為參演反映女性生活的紀實節目《7 Rules》,而打開知名度,受到廣泛關注。
 

目錄

前  言  擁有感受力的人,就是能理出答案的人
 
序  章  培養感受力的5種習慣
觀察的習慣:察覺細微的差異
整理的習慣:知道自己對某件事感到迷惑
轉換觀點的習慣:從多重角度看待事物
保持好奇心的習慣:了解新事物
下決定的習慣:相信自己感覺
 
第一章培養感受力之觀察的習慣
試著用肌膚的感覺來測氣溫
試著在視線朝向前方時,也看兩旁的風景
試著每天在家中打赤腳走路
試著保有同時處理幾件事情的意識
試著感受看不見的事物
試著學習同義詞
試著用言語來描述酒的味道
試著在欣賞藝術時不先看解說
試著把聲音分解著聆聽
試著用身體記住物品擺放的位置
試著根據季節變化改用不同的器具
試著記住表達各種季節的詞語
試著觸摸餐廳裡端出來的器皿
 
第二章培養感受力之整理的習慣
試著整理錢包內的物品
試著在出門上班前打掃家裡
試著把常用物品放在櫥櫃裡的前排
試著減少家裡的衣架數量
試著整理人際關係
試著不吃午飯
試著使用「番茄鐘工作法」來管理時間
試著花十分鐘把意識專注在呼吸上
試著不帶任何目的塗鴉
試著將真實的情緒書寫下來
 
第三章培養感受力之轉換觀點的習慣
試著反轉看地圖的方式
試著代入作者的心情來鑑賞作品
試著把話語形諸文字
試著把碗當成花盆使用
試著將人際關係當成聯繫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試著在交談時看對方的眼睛
試著在暢所欲言時停下來
試著學習不同的語言
試著學習修補器皿的技術
試著持續問「為什麼?」
試著懷疑你人生中的初始設定
 
第四章培養感受力之保持好奇心的習慣
試著把家鄉的名產當作伴手禮
試著探究周遭事物的深奧之處
試著了解日常用具的使用方法和意義
試著喜歡語言的餘韻
試著停止說「我知道了」
試著根據季節更換香水
試著買下能使用二十年的物品
試著買下能使用一百年的物品
試著對他人保持名為「愛情」的關心
 
第五章培養感受力之下決定的習慣
試著把選擇的理由說出來
試著不設定目的地來行走
試著克服自卑感
試著寫不做的事項清單
試著寫自己的「百年史」
試著保持參與社會的意識
 
結語  人生,是一場培養「感受力」的旅程
 

前言
 
擁有感受力的人,就是能理出答案的人
 
  穿戴適合自己的服裝及飾品。
  到訪某地時,用充滿好品味的伴手禮抓住人心。
  會關心他人的狀況、具有敏銳的直覺,掌握工作的速度也十分迅速。
  甚至能察覺細節上的不協調感,並發想嶄新的點子。
  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可以在工作上取得良好的成績。
 
  在我的周遭,許多人都成為這樣的榜樣。
 
  例如,一位與我有二十年交情的朋友,非常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服裝打扮,無論活到幾歲,她的形象都沒有什麼改變,始終維持著青春的樣貌。
 
  到她家拜訪時,會發現室內裝潢的風格,彷彿是她自身散發的氣息,被原封不動地轉換成具體的形態,並將她包圍一般,令人感嘆屋內擺設的美妙之處。
 
  還有一位朋友,即使只與人交談片刻,也能理解對方的性格和氣質。
 
  而且他不會隨意評價或批判他人,能展現自己對他人的理解,是一個待人和善,與任何人都可以融洽相處的人。從他與人相處的方式中,我總是能感受到他的品格。
 
  在他的周圍,也充滿許多總是會幫助他的夥伴。
  此外,還有一位朋友,則是能迅速做決定的極簡主義者。
  他能夠立刻判斷自己所需的事物,並將那些想法付諸實行,像這樣的生活方式,可說是既簡單又美好。
 
  非常了解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選擇。
  能夠展現自己對他人細膩情感的理解,並主動與他人建立關係。
  有辦法判斷自己需要與不需要的事物是什麼,並果斷地做出決定。
 
  我認為,能以自己的力量,對這些「沒有正確答案」的事物做出回應的人,正是擁有感受力的人。
  所謂感受力,並非只是「品味好」這樣表面的層次,而是和那個人本身的生活方式有關。
 
  提高感受力的方法,不是才能而是培養習慣
 
  那麼,為了提高感受力,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感受力是只有出身良好的人才有辦法培養的能力。」
  「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無法靠後天培養。」
  「這是只有年輕人才具備的能力,等到上了年紀才想培養就為時已晚了。」
  「工作和養兒育女實在太過忙碌,哪有時間提升自我。」
  「不知道該從哪裡做起才好。」
  「首先,我根本就沒有自信。」
  這些話好像把世界上所有的消極因素都聚集在一起。不過,他們全都搞錯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提升感受力並不需要特別的環境。
  感受力可以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來提升。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發現自己由於改變習慣而漸漸提升了感受力。
 
  我出生在京都,家族是延續了三百三十年的陶藝之家。
  我的老家設有工作室,主要製作抹茶茶碗或水罐等茶具類為主的陶藝作品。
  現在,我也以陶瓷器作為創作的素材,並從二○一一年開始,在歐洲的米蘭和巴黎,以及中國和台灣等地舉辦展覽。
  不過,我並非天生就具備感受力。
  我是在二十歲之後才立志成為藝術家的。
  我的老家曾有一段時期只有女性子嗣出生,我的祖父和父親是以上門女婿的身分,
  入贅進來當陶藝家並繼承家業的。也就是說,無論祖父或父親,都不是從小就接受陶藝家養成教育而長大成人的。
 
  我也一樣,由於不需要繼承家業等原因,我並未進入藝術相關領域的大學就讀,而且直到自己選擇陶藝這條路為止,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藝術教育。
 
  如今,我身為製作器皿的藝術家,從事需要具備感受力的工作。
  我的創作跨足不同領域,除了食器以外,還製作、監修以陶瓷器為素材的概念作
  品,有時也會設計飯店大廳的裝飾和辦公室的壁紙等等。
  所謂創作,正是身處在沒有正確解答的世界裡,必須時刻依靠自己的感受力,追求只屬於自己的正確解答。
  我感覺到,我的感受力源於自己過去至今所擁有的習慣培養而成。
  
  舉例來說,我經常在器皿上繪製植物。
  會注意到植物生長的模樣,以及葉脈的優美之處,是因為我的視力不好,從小就養成近距離察看事物的習慣。
  各位是否知道,陶瓷器的柔軟度會根據燒製過程的溫度而產生不同的變化?
  之所以能感覺到這種細微的柔軟度差異,也是因為我擁有從樂燒到瓷器等,將各種溫度下燒製的器皿拿在手上的習慣。
  藉由這些習慣,我獲得了許多知識與經驗,並在日積月累當中,形成自己的感受
  力。直到現在,我也會在每天的生活習慣中下工夫,藉此提升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力。
 
  誠如上述所說,感受力並非與生俱來的特質,而是透過從今天起便能執行的習慣,不花費金錢就能逐漸培養而成。
  引導讀者掌握培養感受力的習慣,並發揮自身的潛力,正是本書的主旨。
 
  所謂感受力,就去是感覺、吸收、積累
 
  那麼,具體而言,感受力究竟是指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聽到別人說:「那個人很感性。」不過,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大辭泉》查詢「感性」的意思時,可以看到以下解釋:
  1、深刻感受事物的能力。感受力。例句:「○○很敏銳」、「豐富的○○」。
  2、接受來自外界刺激的感覺能力。
  ……等等。
  總歸來說,感受力就是感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及相應的情緒。
 
  以印象派畫家,塞尚的作品為例。
  現在假設我們在美術館看到他的代表作《蘋果和柳橙的靜物》。
  如果只是不假思索地單純注視著這幅畫作,就只會以「這是蘋果跟柳橙的畫」的印象來理解這幅作品。
  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它的透視法不太尋常,盤子看起來也有些歪曲。
  當然,這是為了達到這種效果而特意如此繪製的手法。
  畫作中混合著幾個不同視角的描繪,據說這樣的手法,是為了讓鑑賞者把目光投向作品中央的蘋果。
  當時,這樣的效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那之後,也對由畢卡索及布拉克開創的「立體主義」產生了影響。
  在接收到上述這類觀看畫作的外部刺激後,人會得到什麼樣的感受呢?
  除了單純想著「啊,這是蘋果」的人,應該也有人領悟到畫家的意圖,並深深受其感動吧。
 
  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具備對細節深入觀察的視角,以及能夠承受刺激的心靈,對作品抱持興趣和具備知識,否則就無法從中得到深刻的覺察。
 
  換句話說,所謂擁有感受力,就是高度具備能深切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並將其吸收、累積,以自己的價值觀進行判斷的能力。
 
  當你擁有感受力,就能察覺他人的感受
 
  培養感受力,不只能為苦惱於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的人,以及從事企劃或設計等創意工作的人帶來幫助,當然也能為從事業務工作的人帶來幫助,甚至將範圍擴大到對每天的日常生活感到困惑的人來說,都是有所幫助的。
 
  具體而言,由於提高了感受力,便能開始理解人的心意。
  那麼,能夠理解他人的心意,又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你能夠理解他人在當下是如何關心你的。
  請你試著想像,在炎熱的盛夏,被朋友邀請到家中作客的畫面。
  友人家中的玄關裝飾著花卉,花瓣上布滿細密的水滴,顯得十分鮮豔美麗。
  花瓣上的水滴是自然結露的嗎?
 
  不,並不是。花瓣上會有水滴,是因為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這家的主人也要用美麗的花朵迎接你的到來,所以才會事先準備好花飾,並在你抵達的不久之前,為花瓣噴水保鮮。
 
  接著,你一進入客廳後,點心就送上來了。
  點心是外型如浪峰一般美麗的寒天。想必在夏季炎熱的天氣中,也能令人感受到一些涼意。
  那應該是主人為了今天到訪的客人,特地準備的點心。
  擦手巾也不是常溫的毛巾,而是冰鎮過的,應該會讓你感到更加舒適。
  只要代入主人的心情,站在主人的立場解讀他的心思,就能深刻感受到主人的心意,體會到他為了招待自己付出多少心力。
 
  如果能察覺到這份心思,並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對方應該也會高興地這麼想:「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我對客人的這份心意確實傳遞出去了呢!」
 
  最重要的,就是這份對東道主的「感謝之情」。
  更何況,如果能感覺到「對方為了我做到這樣的程度」,自己也會感到非常高興吧。
 
  上述的道理也能活用在工作上。
  例如,當業務員到客戶家中拜訪的時候。
 
  此時,如果業務員能仔細觀察室內裝潢,從中察覺到客戶的愛好,以及在設計上所下的工夫,並針對這些布置展開話題,或者稱讚對方的話,就能與客戶產生更深入的相互理解。
 
  或許這並不是透過銷售術等技巧,而是單純站在身為「人」的立場,去和對方進行交流,並藉此滿足顧客的需求也說不定呢。
  如果能觀察狀況,並擁有能夠想像對方心情的感受力,就有辦法注意到那些細微的關懷之心,甚至也能察覺到其中蘊含的意圖。
  如此一來,應該也能逐漸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獲得他人的信賴。
 
  擁有感受力的人具備的五種習慣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培養感受力呢?
  我觀察身邊擁有感受力的人之後,發現他們都十分重視以下五種習慣。
  這五種習慣,就是觀察的習慣、整理的習慣、轉換觀點的習慣、保持好奇心的習慣、下決定的習慣。
  因此,本書會根據這五項要點,來跟大家介紹這幾種習慣。
 
  雖然感受力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概念,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抽象或難以理解的理論,但接下來我會盡量以具體而簡單的方式,向大家介紹能夠立即開始實踐的習慣。
 
  首先,觀察的習慣是指把目光投向日常中的細節,甚至注意到以往沒注意過的事情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提升看世界的「解析度」,察覺到其中隱藏的意圖,或者感覺到不尋常之處。
 
  其次,整理的習慣是指整理日常生活及調整心靈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以冷靜、不偏頗的頭腦,來捕捉那些透過觀察所獲得的資訊、線索。
 
  再來,轉換觀點的習慣是指從不同於以往的層面來掌握事態、解釋事物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不被常識所束縛,對事物展開本質上的發想。
 
  接著,保持好奇心的習慣是指對之前不關心的事物抱持興趣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擴大自己的興趣範圍,並站在獲取新知與教育機會的入口。
 
  最後,下決定的習慣是指在日常瑣事上也保有自發性的選擇意識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建立自己的判斷基準,不只下決定的速度會變快,還會開始對自己下的決定產生自信心。
 
  藉由實踐這五種習慣,便能逐漸培養出自己的感受力。
 
  感受力能造就自己的標準
 
  透過磨練感受力,可以帶來有自信的生活方式。
  例如,進入憧憬的公司、從事己想做的行業。
  剛進公司的時候,總是會全神貫注地努力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吧。
  保持坦率的性格,受到前輩的疼愛,接觸各式各樣的事物,閱讀許多專業書籍,取得資格證照,一絲不苟地朝著前方邁進。
  然而經過幾年,卻不知為何陷入了萎靡狀態。
  無論是自身的知識還是技能,都開始變得無所適從。
  不知道究竟還要多做些什麼,才有辦法突破自己的障礙。
  說到底,也不知道如果繼續從事現在這份工作,對自己來說是否有利。
  於是,免不了就會被他人的建議和社會的趨勢所左右:
  「因為前輩跟我說﹃要不要試著再努力一下?﹄,所以我就想再堅持看看。」
  「既然朋友全都跳槽了,那我是不是也差不多該轉換跑道了……」
  人生是透過反覆進行各式各樣的選擇所造就。
  從就業、轉職、搬家、結婚等大事開始,到吃什麼、和誰打交道、談論哪些話題等小事為止。
  我們每天都在為各種選擇而苦惱,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
  接著,在經過左思右想後,有時卻會用社會或他人口中的「大眾標準」來做決定。
  但是,大家其實應該都十分嚮往擁有自我標準的生活方式。
 
  擁有感受力的人,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
  擁有感受力的人,可以不斷創造出新的點子。
  擁有感受力的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也能理解別人的心情。
  而且,他們也不會被周圍人的意見所迷惑,能夠走上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也就是說,他們擁有自己的標準。
 
  如果能培養本書所介紹的習慣,無論是看待世界的角度、能吸收掌握的新知,還是從中衍生的思考,以及下判斷的方式等等,應該都會有所改變吧。
 
  在這段過程中,你的內心會產生自己的判斷標準。也就是說,你能培養出自己的感受力。
  人生中並不存在什麼百分之百正確的道路。
  為了沒有迷惘、沒有悔恨地活著,只能開始以自己的標準做決定。
 
  最終,這也會成為決定自己人生方向的強大力量。這是因為,感受力能改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理解方式,成為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多采多姿的指標。
 
  感受力會透過每天累積經驗磨練而成
 
  所謂自己的標準,並不是靠著火速追求趨勢、閱讀暢銷書、觀看網路紅人的影片就有辦法培養而成。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只能藉由自己去嘗試看看來培養而成。
  誠如先前所述,感受力並非天生就具備的資質,而是藉由每天的習慣所培養而成。
 
  我現在之所以能像這樣從事發揮感受力的工作,也是因為我從至今為止的經驗和習慣中,一點一滴地培養了自己的感受力,而且一直都把它視為珍寶。
 
  試著把能培養感受力的習慣引進日常生活吧。
  當過往一直被封閉的感受力,越來越常發揮作用的時候,它的精密度就會跟著逐漸提升。
  透過每一天的經驗累積,感受力也會不斷被琢磨、錘鍊成形。
  接下來,就讓我們踏上探索自己內心深處所擁有的感受力的旅程。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45276
  • 叢書系列:ADVICE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4/02/20
塑造觀點

■ 提要

作者 SHOWKO 出身日本京都擁有330年歷史的茶器窯戶世家「真葛燒」。她認為要度過精彩人生,需要的恰是那份感受力,從客觀上沒有正確答案的事物中,挑選出喜愛並適合自己的產品,藉此塑造、形成「品味」。
我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是「能打動人心的文章是會留有餘韻的」,在現在的商業世界中如果沒有把想法明確表達,不論是產品規格書或者專案報告,這大概都會很讓人困擾。但是文學如果一昧的填滿,讓人失去思考空間與品味空間,那反而失去美感,與穿越時空的那份共鳴。


■ 心得

要決定沒有正確答案的事情,總是讓人困惑,甚至因為選項過多而造成決策癱瘓,無法抉擇或者放棄,這其實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畢竟,此時此刻正是相較於過往最開放與自由的年代,相較於以往有限的選項,更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事物。因此打開感官去感受,去體會、去喜愛,在人生中持續的做出選擇,而非被動接受,正是培養自信,與充分享受人生的方式,藉由這些練習,將稀鬆平常的日常,成為怦然心動的美好。
展開
user-img
4.0
|
2023/12/06

◆ 提要

作為一位藝術創作者,或是從事各種與「美」相關的行業的人,絕大多數會擁有特別敏銳的感官,總是能覺察到四周人事物的各種變化,甚至能夠將其納入自己的創作中,作者SHOWKO將其稱為「感受力」。

☘️「感受力並非與生俱來的特質,而是透過從今天起便能執行的習慣,不花費金錢就能逐漸培養而成。」

作者是一位出生在京都的陶藝家、藝術家,雖然他的家族與陶藝的羈絆與緣分可追溯至數百年前,但他並非天生就擁有高度的「感受力」,反倒是到了二十歲才立志成為藝術家。他認為,感受力並非天生具有,而是可以透過練習來加強的。

《培養感受力》一書即為這些作者認為能夠有效培養感受力的練習,分別以五個章節來介紹五種培養感受力的習慣,分別為:「觀察」、「整理」、「轉換觀點」、「保持好奇心」及「下決定」,目的是使讀者透過作者給的方向來練習、增加感受力。

◆ 心得

一開始閱讀這本書時,坦白說我覺得有點危險,因為這本書所為的「感受力」和我所擁有的「高敏感特質」似乎有點相似,但讀著又覺得哪裡不同。大致翻了一下,可能是因為第一章的很多習慣我都有,而且標題非常淺白,默默想著這該不會是一本只需要看目錄就可以讀完的書吧?

第一章的討論的「觀察」和正念其實有點像,多多觀察身邊細碎的小事小物;第二章就很日系,有點「簡單生活」的斷捨離概念,但還是有各種意想不到的延伸。一直讀到第三章,我開始覺得有點意思、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這本書主要是提出建議,以及給讀者一個改變、練習的方向,並沒有手把手教學如何培養這些習慣,但內容大多都是非常正向與健康的,與我的理念非常符合!不過就像我說的,習慣培養這部分可能要各位自己挑出自己有興趣的項目,搭配其他習慣養成的方法來練習。



身為高敏人士,我深知敏銳度高的優缺點,所以我滿羨慕需要這本書的讀者,因為他們是出於有目的的練習,所以再怎麼練習,應該都無法體會到高敏人脆弱的那一面,所以等於是高敏、低敏的優點他們都有了。

但我當然還是希望敏感度不偏高的讀者們來加入體驗生命的行列(說真的,各位看到我們這種好像生活很有儀式感、很懂得感恩宇宙感謝生命的人,通常都是高敏族群XD),因為這世界真的太需要多一點同理心了!

滿可愛的一本書,推薦給有興趣的讀者。

更多好書/書摘:IG @77READING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碁峰全書系(止)
  • 性別主題展
  • 采實童書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