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呢?
作者 吉竹伸介
本書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學校、快樂、謊言、朋友等12個主題,我在此先為大家介紹書中的部分內容:
「快樂」是什麼呢?
「快樂」是一種感情,不管是小孩或是大人都有個基本概念,腦海中會浮現「快樂就是那種感覺吧」。因此,當我提到「快樂」的感覺時,大家應該都能理解「有人把這種感覺當作快樂」。用這種方式去理解的話,其實「快樂」的定義是狹隘的。只要衣食住方面不虞匱乏,除此之外,再加上一些自己覺得愉快的元素,那便是「快樂」了!
但是,換個角度想想,我們也可以說「快樂」是「無聊」的反面。在非常無聊的時候,本來覺得還好的事也會變成一種「快樂」吧。簡而言之,「快樂」就是一種相對概念。除此之外,有時剛開始感到麻煩的事,之後卻漸漸發現其中的樂趣,這是伴隨時間變化而來的「快樂」。這種類似想法改變的情況也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可以對低年級的小朋友這麼描述吧,這種改變像是種輕飄飄的東西。雖然如此,與其在這個階段讓孩子做一些太艱深的思考,不如讓他們有所共鳴「我知道,我知道,我感覺快樂的時候是……」,若能以這種方式喚起孩子的記憶,我覺得就十分足夠了。
總而言之,一個主題以兩頁來描述,我覺得已經非常……(笑)。但是,如果有一百頁的話,是不是就能全部完整表達呢?我倒覺得不盡然。
推薦序
喚醒靈魂開通思路的好書
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資深教師 葉惠貞
當小孩頻頻問著「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時,恭喜!這表示孩子心智開啟了、大腦活絡了,在問題中顯示出興趣與好奇,大人絕對要重視及珍惜喜歡問問題的孩子。
但當孩子連珠砲的這那提問讓人招架不住時…「學校是什麼?」(你以後上學就知道了。)「朋友是什麼?」(你上學就能交到朋友了。)「夢想是什麼?」(你長大就會懂了。)「正義是什麼?」(這不好解釋。)「一般是什麼?」(蛤!)「立場是什麼?」(#¥…)當詞窮不知如何回應或耐心盡失想敷衍搪塞孩子時,翻開書本吧!書中自有通往解惑的任意門。
本書太妙趣,書名直指小孩最常問的問題,內容則以生動漫畫表現日常生活情境與人我互動的真實樣貌,有喃喃自語的思考,也有對談展現多元想法。
讀著讀著,不妨把某些問句讀成肯定句,因為解鎖問題的魔法就在其中。
例如,排除自己不想做的事,最後留下來的東西姑且就稱之為夢想,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吧?
又如,幸福是常常覺得現在好像挺不錯的嗎?
書中巧思是以問句為篇章開頭卻又以相同問句做為結束,這便是希望小讀者不受限於標準答案,而能在閱讀中開啟自己解答的問思動機與歷程。
本書適合孩子獨立閱讀,照映自我;邀同伴一起看也行,在對話間分享看法;親子共讀更棒,能開啟家庭聊天話題。重要的是打開孩子的哲思通路,在閱讀中自我探索與覺察環境,發展友伴關係更學習問題解決,先形成概念繼之滾動更多問題也鼓勵尋求論證。
書中說好點子就跟屁一樣,該放的時候就放,而且會一個接一個的放出來。 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孩子們問問題,這就是孩子的天賦。問題也是跟放屁一樣,這可是生理自然現象而且象徵健康,雖然有許多問題想不通,但學著思考是一件好事,因為有趣的事就變多了!一本可以喚醒靈魂開通思路的好書就是它了〈蓋章〉!
沒有標準答案,也能是親子間甜蜜的討論
作家/家庭素養教育推動者 顏安秀
孩子從開始探索這個世界開始,最常掛在嘴上問爸媽的其中一句是:「OO是什麼?」有形的物體很好解釋說明,容易理解的概念也能不難回答,像是「麻辣鍋」是什麼?像是「老師」是什麼?之類的。
但當開啟這繪本,爸媽卻感到眼睛一亮,像是視野被開得更大了。
因為我們過去理所當然的認為「學校」是什麼、「朋友」是什麼?竟能透過作者細膩的觀察與筆觸,用問句提出了更多延伸的見解。而每一條敘述,都能透過親子共讀與對話,讓孩子對原本以為熟悉的詞彙,有更多思考。
就更別說書中一一出現的「快樂」、「幸福」、「正義」、「原諒」等概念,本書也從正反角度去闡述同一個詞彙的精髓,就像「立場」那篇一樣,對彼此的理解,也蘊含著同理與體貼呢!
原本以為是淺顯可愛的繪本,沒想到卻是一座寶庫,提供了父母可以和孩子對話的許多線索,從幼兒到中學以上的孩子,通通適合。就算每一個主題的解釋都沒有單一的標準答案,但因著對話來的激盪與思考,卻能顯出親子間的緊密陪伴。答案,不是我們要的;能有更多元更有層次的親密討論,才是本書帶給親子,真正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