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古文書研究熱潮再起
溫振華(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臺灣民間古文書,主要以清治時期的地契為重要。除了地契之外,以鬮書為多,不過用詞大致相同。目前留下的古地契數量頗為龐大,透過這些資料,可以建構較細緻的鄉民社會經濟史。
本書就古文書常用的用詞加以解釋,提供解讀上的參考,是本書最重要的目的。
清治時期的二百一十二年中,因官方政策、拓墾方式差異,以及族群間不同的互動,在契字中留下珍貴的資訊。
為具體說明地契對鄉民社會細緻性的建構,在此舉三個例子,以供參考。
由於清治初期,禁止漢人承墾原住民「熟番」的土地,為了避免違反官方的禁令,雙方以「合約字」方式立約,而没有禁令解除後的招墾字。又,「番業户」是土地的經營管理者,在部落中身居重要角色,其與官方有著重要的關係,值得進一層地整理分析,繪製一張「番業户」的社别,或可發現未為人所知的內涵。而各地不同的度量衡名稱,如「擺接篙」、「二延斗」,也反應區域發展上的差異。
除了各地出版的古地契外,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收錄的古地契,不但數量龐大,又具有系統性,對臺灣歷史建構的細緻化具有貢獻。
在清治時期的研究漸漸遭到忽視之際,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燃起年輕學子對這個年代研究的興致。
探索古文書寶庫的幫手
陳哲三(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
臺灣古文書的蒐集研究始自日治時期。當時的許多調查就蒐集了許多古文書,總量接近三千件。戰後,開風氣之先的是王世慶先生的《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本》十二大冊,近六千件。此後,古文書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蒐集、出版、研究蔚然成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在1999年出版《草屯地區古文書專輯》一書,是公家機關出版古文書的先聲,主其事者便是時任採集組長的劉澤民先生。2005年在謝嘉梁主委、劉峯松館長、梁志忠先生等人登高一呼下,成立臺灣古文書學會,成為第一個古文書同好的民間團體。在會員的努力下,不斷有新的古文書出土,公私機構也認識到古文書的重要性而加以收藏,其中以中研院臺史所藏量最多,臺灣文獻館居次。
在此氛圍之下,古文書的研究成為歷史學界不可或缺的史料,也逐漸感覺到古文書中有許多特殊字詞,如果不了解,對古文書的運用便大大受阻,一本古文書辭典之類的工具書是不可少的。在此需求下,古文書學會理事長梁志忠先生便懇託劉澤民先生負起編著此一辭典的重任。2007年在大家的殷殷期盼下,古文書學會終於出版劉澤民先生編著的《臺灣古文書常見字詞集》一書,研究者人手一冊,人人稱便。
第一版辭典共收到七百二十九條,以筆劃排列,查找方便。當然,學海無涯,不免也有找不到想找字詞的困窘。劉澤民先生精益求精、好要更好,也知道有增補的需要,所以蒐集字詞的工作持續不斷;另外,也有市場需求的急迫性。我個人也以古文書為主要史料,進行歷史研究、寫作論文,並在逢甲大學、東海大學、彰化師大開授「古文書與歷史研究」課程,很受學生歡迎。課程的第一節,我一定介紹劉澤民先生的字詞集,告訴他們是必備的工具書。但後來同學會告訴我買不到,書已經賣光了。因此,每次見到劉澤民先生,我總要催促他增訂再版。多年前他告訴我已經又增加兩百多條。現在看到新增訂的辭典稿,總共至少增加六百四十八條,總數達到一千三百七十七條以上。此外,又增加附錄八種,如清代以降臺灣干支年代對照表、蘇州碼等,並將書名改為《契文解字:解碼臺灣古文書》,內容更為完整豐富。相信出版後,一定洛陽紙貴,大受學界歡迎。
以上略述個人與本書的緣分,並對劉澤民先生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敬佩與感謝。是為序。
看見承載於古文書中的記憶
蘇全正(臺灣古文書學會第八屆理事長)
臺灣古文書又稱「契紙」、「契約書」、「古契」,為早期民間社會留存的各式契約文書之通稱。古文書的內容型式多元,記錄著漢人來臺墾拓歷程及與平埔族群的互動情形、原住民的社域變遷、漢人聚落發展、原漢地權移轉、土地租佃關係、墾殖組織型態、家族產權更迭、族裔繁衍,乃至官方政令宣達、人身買賣、金錢借貸、神明會組成等官私文書。
臺灣最早集結出版的古文書專書,首推1933年日人村上直次郎編譯17世紀荷蘭據臺時期,所使用羅馬字母拼寫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的語言製作,所謂的《新港文書》(Sinkan Manuscripts)專輯開始,出版至今已歷八十多年,而古文書已成為研究臺灣史的重要參考依據。唯戰後至1987年解嚴前,古文書只有零星斷續的蒐集和研究,真正的開展則在解嚴後,社會束縛為之鬆綁,整體社會活力進而迸發,古文書契的史料價值逐漸為學者關注和重視,並開展相關田野考察與研究。
2005年臺灣古文書學會遂在收藏家與研究者的共同響應下,於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正式成立,迄今已歷十五個年頭。期間學會諸多前輩深感古文書研究方興未艾之際,不少對古文書契有收藏或有志探討的會員、民眾、公部門,苦其內容解讀過於專門、艱難,有不得途徑之憾,尤其獨缺一本臺灣古文書專有名詞解釋的入門參考手冊可供按圖索驥,於是委請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任職的劉澤民先生,以其古文書解讀之專業,蒐錄相關字詞、關鍵字,加以釋義後,按筆劃編排印製成冊,供會員和學界同好參考使用,頗受好評,而供不應求。唯未正式登錄出版,且常有需求者要求出版增印的呼籲,加上古文書教學上的教材之需,承前任理事長李宗信教授任內思以推動古文書研究風氣,遂商量於劉澤民先生,請其增錄字詞和修訂,承蒙劉澤民副館長的授權和同意學會無償使用該著作內容,作為古文書研究的推廣與實踐,並經洽妥玉山社應允出版簽約在案。
如母大地,千百年來,看顧著這塊土地上來來往往的人群和萬事萬物,而古文書則透過文字承載著土地、族群、環境之間的故事,層層疊疊,交織著無數的血淚與記憶,等待有緣。慶幸得遇付梓之盛事,謹代表臺灣古文書學會全體理監事會及會員,感謝劉副館長澤民的翊贊大作,嘉惠學人及對古文書有興趣的社會大眾,再者感謝臺灣史學者溫振華、陳哲三教授協助專業審查和指導,也感謝前任理事長李宗信教授的策劃、接洽和全帙校對事宜,同時也感謝全體理監事、諮詢委員及行政團隊的支持,飽滿的稻穗是迎接豐碩的成果,也是更加謙恭感恩的喜悅。特為之誌,以紹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