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三】 多樣而簡樸的生活 區紀復
新自然主義的編輯打電話找我,希望我為《超越文明》寫序推薦。我雖然對出版社及這本書同感陌生,等我看了簡介及新書譯本後,我想他們似乎找對了人。
我在花蓮「鹽寮淨土」生活了十五年,起初因為看到資本主義社會提倡科技、工業、消費、速食等文化,對所謂二十世紀的進步文明而導致環境生態污染與破壞,感到痛心。
我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初想由解決垃圾問題開始改變這個社會,便開始推行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舊物再利用等,以為問題可因此解決。不過社會上仍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多此一舉;再加上工廠大量生產製造,人們大量消費、丟棄,垃圾永遠也分不完收不盡。資源回收其實只是收拾經濟發展、工業製造及消費文化所遺留下來的爛攤子,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我們反省之後,覺得人如果有中國傳統的「惜福」美德和生活態度,大概就不會如此浪費。可是整個社會是鼓勵消費的,國家經濟政策鼓勵生產;科技工業進步使生產愈來愈快,產品愈來愈多,愈來愈便宜;媒體廣告的現代化、多元化更助長這種趨勢,誰會去惜福?只有宗教人士吧。
惜福可不是讀書、上課、看電視就能學到的東西,也不是呼籲、宣傳、貼海報就能使人遵循的規範。人要從哪裡學習這種精神呢?現代人如果能有機會過簡樸生活,也許惜福精神會比較容易進入心中吧?於是我們設計了一個「鹽寮淨土」,使人們可以來體驗一下不同於今日物質、消費、功利取向的另一種生活方式,反省現代文明生活的價值,進而改變生活態度。我們也在進一步構思,建立一些自由、平等、民主、和平、關懷、信賴、分工、合作、分享、喜樂、平安的小小大同村。
我曾利用不少時間到世界各地去參訪類似性質的地方,如美國的阿米許(Amish),以色列的奇布茲(Kibuttz),法國的方舟(L’arch)及真福團(Beatituades),英國的經濟共同體公司(Common-wealth Co.),巴西普世博愛運動(Focolare)的共融經濟企業(Economy of Sharing)等,也研究了一些公社、共同社區、生活團體等組織。
想不到丹尼爾.昆恩(Daniel Quinn)在新書《超越文明》也提出了同樣的構想。書裡介紹了許多新的理念,如:我們要放棄、離開現有的掠奪式文明,從階級制度中出走,走向「新部落制度」。所謂「新部落制度」就是一群人結合,為求生存而平等工作。在部落裡大家不是在放棄某些東西,而是在生活中獲得更多東西。部落就像一個大家庭的延伸,提供安全感。
他認為在這場新部落式的生活革命中,不必攻擊、對抗原有的文明,只要改變思考方式,打開我們新的心靈,過另一番生活新貌,便是成功地跨越了現有文明的極限。這是人類朝向下一個文明前進時,所必須進行具創造性的偉大冒險!
當然,在我的實踐和昆恩的理念之後,不會所有人都往這方向改變,但是只要有愈來愈多的人願意改變,世界就會不一樣。大同世界不會一天就成功,也可能我們都未必能看見它成功的那一天,不過仍然要試著盡每一分力量。當然,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不會影響世界多少,不過仍然要開始一試。
昆恩的很多想法與我不謀而合;我目前在採行的生活方式,也正符合了書中所提倡的「具創造性的多樣生活」。我衷心向大家推薦這本值得一讀、充滿各種新觀念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