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不好,人会变“丑”,注意这6种变化其实很危险(组图)
新闻来源: 生命时报 于2024-10-05 21:57:3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俗话说,“肝好人不倒。”肝脏在人体中担负着新陈代谢、过滤解毒、调节平衡等作用,《黄帝内经》中甚至将肝脏称为“将军之官”。
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器官,受伤了却不易被察觉。医生提醒,肝不好会影响外貌,让人慢慢变“丑”。
肝脏不好,外表能体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武楠表示,肝脏受损后,会降低颜值,导致皮肤暗沉粗糙,面部浮肿且无光泽,还可能引发黄疸、黑眼圈、蜘蛛痣等特殊的肝病面容。
手掌变红
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以及指尖处,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按压后为苍白色,就要警惕“肝掌”,这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标志之一。
由于肝炎、肝硬化引起肝功能减退,对雌激素的灭活减少,导致雌激素在体内增加,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久之形成肝掌。
出现蜘蛛痣
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引起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在面、颈、胸部和后背出现“蜘蛛痣”。用手按压中心部位时,痣会消失,松开又会恢复。
皮肤发黄
肝脏处理废弃血细胞,并产生名为“胆红素”的黄色化合物。肝功能下降,胆红素会堆积在血液,让皮肤和眼睛变成黄色;暗色尿液和浅色粪便也是黄疸迹象。
腹部青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竺挺表示,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位置略深,很少会青筋显露。但当发生肝硬化、腹水时,会出现粗壮、扭曲的青筋。
无精打采
肝脏受损导致消化不好,还可能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长期如此,人会容易疲劳、四肢乏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头昏耳鸣等,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异常出血
肝脏异常会造成凝血因子合成异常,易出现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等症状。比如,刷牙时牙龈出血或活动时鼻子出血,也可能吃东西时,食物上出现血痕。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肝掌、蜘蛛痣等外貌变化不一定就能确诊肝病,应及时检查,经医生的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损伤肝脏,只需5件小事
武楠表示,许多不经意的习惯可能正在危害肝脏健康,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堪称“肝脏克星”的伤肝行为。
超重肥胖
长期暴饮暴食,日常缺乏运动,易使体重升高、脂肪堆积在肝脏,导致肝脏负担增加,机体代谢紊乱,形成脂肪肝并引发“三高”等问题。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刊文称,过量摄入超加工食品损害肝脏健康,可能增加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风险。
无酒不欢
乙醇在进入人体需经肝脏代谢,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可能造成急性酒精性肝炎,长期饮酒则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
用药不当
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不合理或错误用药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还有人痴迷于吃“护肝药”,或滥用宣称具有“护肝”作用的保健品,也会损伤肝脏。
饮食不洁
玉米、大豆、花生等食物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具有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且无法通过煮、炒、炸等烹饪手段破坏,长期摄入易导致肝癌。
未煮熟或被污染的肉类、海产品、饮用水等,也存在传播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病毒的风险。
熬夜晚睡
通常,肝脏在晚上11点开始进行代谢、排毒和修复工作,中医也讲究睡“子午觉”。
长期熬夜会影响肝细胞修复能力,致使肝脏解毒功能受损。熬夜还会加重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管炎等肝病。
人人都需要的健康“肝”货
其实肝脏十分脆弱,“受伤”后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影响外貌,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导致消化道症状,影响机体凝血因子的合成功能。
生活中,不同人群各有护肝要点。
01
儿童青少年防肥胖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愈发突出,这使得他们脂肪肝患病率越来越高。
肝功能受损会导致儿童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出现异常,拖累生长发育,破坏免疫力。家长应注意保障孩子饮食健康,并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预防脂肪肝发生。
02
成年人养成好习惯
成年人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往往让肝脏“负重前行”。
规律作息,将入睡时间调整至晚上11点前,给肝脏充足的时间完成代谢、解毒等工作。
积极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总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可选慢跑、骑行、游泳、跳舞等有氧运动。
少吃高脂食物,适当摄入鸡蛋、豆腐、牛奶等高蛋白低热量食物,糙米、燕麦、荞麦等杂粮,荠菜、菠菜、西兰花等绿色蔬菜,黑豆、黑芝麻、黑米等养肝补肾的黑色食物;尽量少喝或不喝酒。
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及时减重。
03
老年人注重体检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均衡膳食,适量摄入膳食纤维、蛋白质,多喝水以促进新陈代谢。
保持心情愉悦,不生闷气、不过度思虑,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部分老年人因控制慢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切忌擅自增加药量或使用护肝药,谨防药物性肝损伤。▲
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器官,受伤了却不易被察觉。医生提醒,肝不好会影响外貌,让人慢慢变“丑”。
肝脏不好,外表能体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武楠表示,肝脏受损后,会降低颜值,导致皮肤暗沉粗糙,面部浮肿且无光泽,还可能引发黄疸、黑眼圈、蜘蛛痣等特殊的肝病面容。
手掌变红
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以及指尖处,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按压后为苍白色,就要警惕“肝掌”,这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标志之一。
由于肝炎、肝硬化引起肝功能减退,对雌激素的灭活减少,导致雌激素在体内增加,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久之形成肝掌。
出现蜘蛛痣
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引起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在面、颈、胸部和后背出现“蜘蛛痣”。用手按压中心部位时,痣会消失,松开又会恢复。
皮肤发黄
肝脏处理废弃血细胞,并产生名为“胆红素”的黄色化合物。肝功能下降,胆红素会堆积在血液,让皮肤和眼睛变成黄色;暗色尿液和浅色粪便也是黄疸迹象。
腹部青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竺挺表示,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位置略深,很少会青筋显露。但当发生肝硬化、腹水时,会出现粗壮、扭曲的青筋。
无精打采
肝脏受损导致消化不好,还可能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长期如此,人会容易疲劳、四肢乏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头昏耳鸣等,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异常出血
肝脏异常会造成凝血因子合成异常,易出现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等症状。比如,刷牙时牙龈出血或活动时鼻子出血,也可能吃东西时,食物上出现血痕。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肝掌、蜘蛛痣等外貌变化不一定就能确诊肝病,应及时检查,经医生的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损伤肝脏,只需5件小事
武楠表示,许多不经意的习惯可能正在危害肝脏健康,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堪称“肝脏克星”的伤肝行为。
超重肥胖
长期暴饮暴食,日常缺乏运动,易使体重升高、脂肪堆积在肝脏,导致肝脏负担增加,机体代谢紊乱,形成脂肪肝并引发“三高”等问题。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刊文称,过量摄入超加工食品损害肝脏健康,可能增加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风险。
无酒不欢
乙醇在进入人体需经肝脏代谢,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可能造成急性酒精性肝炎,长期饮酒则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
用药不当
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不合理或错误用药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还有人痴迷于吃“护肝药”,或滥用宣称具有“护肝”作用的保健品,也会损伤肝脏。
饮食不洁
玉米、大豆、花生等食物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具有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且无法通过煮、炒、炸等烹饪手段破坏,长期摄入易导致肝癌。
未煮熟或被污染的肉类、海产品、饮用水等,也存在传播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病毒的风险。
熬夜晚睡
通常,肝脏在晚上11点开始进行代谢、排毒和修复工作,中医也讲究睡“子午觉”。
长期熬夜会影响肝细胞修复能力,致使肝脏解毒功能受损。熬夜还会加重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管炎等肝病。
人人都需要的健康“肝”货
其实肝脏十分脆弱,“受伤”后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影响外貌,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导致消化道症状,影响机体凝血因子的合成功能。
生活中,不同人群各有护肝要点。
01
儿童青少年防肥胖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愈发突出,这使得他们脂肪肝患病率越来越高。
肝功能受损会导致儿童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出现异常,拖累生长发育,破坏免疫力。家长应注意保障孩子饮食健康,并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预防脂肪肝发生。
02
成年人养成好习惯
成年人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往往让肝脏“负重前行”。
规律作息,将入睡时间调整至晚上11点前,给肝脏充足的时间完成代谢、解毒等工作。
积极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总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可选慢跑、骑行、游泳、跳舞等有氧运动。
少吃高脂食物,适当摄入鸡蛋、豆腐、牛奶等高蛋白低热量食物,糙米、燕麦、荞麦等杂粮,荠菜、菠菜、西兰花等绿色蔬菜,黑豆、黑芝麻、黑米等养肝补肾的黑色食物;尽量少喝或不喝酒。
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及时减重。
03
老年人注重体检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均衡膳食,适量摄入膳食纤维、蛋白质,多喝水以促进新陈代谢。
保持心情愉悦,不生闷气、不过度思虑,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部分老年人因控制慢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切忌擅自增加药量或使用护肝药,谨防药物性肝损伤。▲
Advertisements
网编:睿文 |
|
1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健康园地】【运动健身】【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