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71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中共建政75周年 中国中产感叹“国运很丧”(图)

新闻来源: 美国之音 于2024-10-01 11:55:3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尽管九月份刚刚从日本度假回来,三十七岁的北京白领杨乐(应本人要求使用化名)还是选择了在中国“十一”国庆期间再度加入出国旅游的人潮。她这次“黄金周”的目的地是韩国,因为北京“够无聊”。

“平时机票也就两千,现在国庆涨到快四千了,不过我还是决定出来玩一下,不然在北京干嘛呢,也够无聊的。”杨乐告诉美国之音。

杨乐注意到,在中共建政75周年的日子,作为首都的北京除了到处可见的悬挂国旗和花坛摆设,并没有太多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杨乐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经济不太好,”她说,“很多人失去工作了,如果国庆再大搞,那肯定会被骂吧。估计国家也没钱搞。”

杨乐说,不久前刚宣布的延长退休措施已经招来了很多老百姓的不满。“延长退休年龄这事网上不少人在骂,可能评论不少都被删了。再搞一个大庆的话,那得多少埋怨啊。政府可不想再树敌了吧,也真的是没钱搞了。”她说。

目前单身的杨乐觉得自己还算幸运,没有家庭的负担,有个体面的白领工作,出去旅游也不算过分的奢侈。但是,这份奢侈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她对美国之音说:“我今天去做指甲,那个技师还说,她身边的朋友都没有工作了。现在很多人都没钱,国内的经济也不好,我们只是不知道有多糟糕而已,又看不到实话。”

2024年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的按照传统布置了国庆主题花坛,各大公园也纷纷张灯结彩和推出各类花卉植物展览,但一些网民讨论的阅兵并未入围庆祝活动。

不过,中共自1949年建政以来,基本遵循“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原则。中国在建国头十年每年举办一次国庆阅兵,不过从江泽民时代开始,基本只是逢十举行国庆阅兵式,所以1999、2009、2019年分别举行了庆祝建国50、60、70周年大阅兵。

在网易新闻一条“今年的国庆会举行大阅兵吗”的帖子下面,不少网民表示对75周年没有阅兵计划感到失望。一位叫“火星网友”的发帖说:“下次阅兵就和台湾省普天同庆了!”另一位网友呛道:“所以你就不用还房贷了吧!”

在抖音上,关于“10月1日是否有阅兵仪式”的讨论也引来很多网友留下“心怀期待”的留言,表示虽然今年看不到,但是明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定会有大规模的阅兵仪式。

中产感叹“国运很丧”

家住上海的从事出版行业的乔先生(应本人要求,不透露全名)并不认为这些言论出自真心。“我比你强,我把你都杀光;我的导弹厉害,能射到你家门口,这种儿童式的话语,你说他有多少民族自豪呢,可能也不见得真的有。现在网上看上去有自豪感的言论啊帖子啊,很多时候都是在怼别人,而且都限于武器装备。只有年轻人,经常在网络上讲比较抽象的话,但是实际上他也不一定这样想。”

乔先生认为,当下的中国,民族自豪的情绪越来越没有市场。他告诉美国之音:“就是因为老百姓个人生活过得不好。而且现在多少有点内外交困的局面,心情也不在庆祝上。”

乔先生笑言,今年大家对国庆调休的关注远远大于国庆本身,因为很多人对调休的意见非常大。

2024年由于中秋和国庆靠得比较近,很多中国人连续经历了两次复杂的调休,不少网民对连续上班的安排并不满意,哪怕有连续休息来弥补。

在微博上,“新浪热点”做了一次题为“你希望怎么放假”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0%的人回答“无需调休,连休长假”或者“不要调休,固定假期天数,长短都行”。在评论区内,留言者也大都怨气满满。网友“炙可”说“讨论这有啥意义,每年做调查,年年无改变。浪费公共资源”;另一位网友诉苦说:“调休干啥?我都连上三个星期的班了,哪有什么双休,还假期?能用劳动法规定得加班工资给我就能给他磕头了。”

住在北京、从事翻译工作的中产人士邹非(应本人要求使用化名)直言,他和身边的朋友都认为“国运很丧”。他解释说,这种心态来自于整体经济的不可预期性。

“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好,是吧。但是你告诉我,有什么能支撑这个国家好?股市好?发债,狂印钞,给国有银行注入资金,坏账一笔注销。中国的经济支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最近几年都是投资回报率要低于借贷的回报率。就是说,你只要有动作,就会赔钱。搞成这样子,谁想去做投资啊?所以,你的经济基本面向好了吗?你的经商环境向好了吗?你的国际环境向好了吗?我觉得这是几个基本问题。法治环境就更不要提了。所以,我们希望向好,我们也愿意向好,但是你告诉我,哪些方面是向好了?”

不过,和杨乐一样,邹非还是决定国庆期间,“丧”中作乐一下。尽管知道交通可能堵塞,他还是决定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京郊度个小假。

邹非觉得,大部分人的心态都比较淡泊。“整体从心态来讲,大家会慢慢的忘掉疫情那种状态,但是也没有恢复到一到假期就是欢天喜地的状态,因为对未来的预期比较低。朋友聊天也都是说,把自己的基础生活安排好就好了,也不要有一个特别高的预期。”

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在9月27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庆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19.4亿人次,平均每天2.77亿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0.7%,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9.4%。

邹非和杨乐一样,认为大众的出行高潮并不意味着繁荣,而是低靡之后的反弹。他说:“并不是说三年疫情后你的收入更高了,而是三年疫情你的花费减少了,所以会有反弹。包括今年,如果只是比十一,那还会有一个反弹。只不过这是一个相对的反弹。”

邹非觉得今年国庆确实没有看到很多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对此他总结为三个原因。第一是“五年小庆”,所以周期上轮不到;第二是财政情况也不支持大规模庆祝。“还有第三点就是,你即使搞个大活动,国民心态也不会跟你一致,不会跟你走和弦,大家的心态调不进去。”

邹非告诉美国之音:“前几天我看新闻,他们还制定了一个带节奏的新闻,所谓‘打开国庆的某种方式’,这种标题你都不想点进去看,心态不会被他们带起来。总的来讲,国庆变成国殇,或者国丧,对很多人来讲只是转念之间的事情。如果再有一次疫情,或者再有一次大的动荡,很多人都支撑不下去目前的基本生活。”

底层人民没有国庆假期

在中产感叹国运不济的同时,中国的底层民众的生活更为艰辛。

在北京从事翻译工作的邹非告诉美国之音:“我今天问出租车司机,国庆怎么计划的,一周工作几天?他说如果一周有八天我就工作八天,根本不要想假期旅行。”

上海的乔先生也告诉美国之音,他今天在上海打车,网约车司机来自东北。“这东北大哥刚来上海,在老家没什么可干的,来上海开网约车开了一周。这一周他就没下过这车,睡觉都是在车上。累了在车上睡,醒了就开。”东北大哥告诉他,作为新手需要“养号”,亦即开车的时间长,接单非常稳定,平台就会给司机多派单,因为觉得这是个更可靠的司机,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对于东北大哥的辛苦,乔先生深有体会,因为见过太多。“像上海的话,最繁荣的长乐路,现在又要拆迁,酒吧全关了。政府本身对酒吧这类行业就不愿意鼓励他们发展。”

乔先生认为,近年来低靡的经济状况使得很多人的生计陷入了恶循环。他解释说:“餐饮业是个入门门槛相当低的行业。很多人打工,挣钱,攒钱,有了启动资金后能做什么呢?没有专业技能,可选择的范围其实是很有限的。只能选择门槛比较低的,比方说开饭店,超市,小卖部。现在可能多加一个物流,快递站,基本就这几个选择。”

乔先生说,但是因为经济不好,打工的人也没有什么选择。“打工又没什么好选择,就只能去开滴滴。很多司机都是这样。有些就是开餐厅亏钱,欠一屁股债,出来跑滴滴。或者干物流,快递站,欠一屁股债,出来跑滴滴。但是他跑滴滴,挣了钱,还了钱,还能干嘛呢,也还只能干这些。过去是开快递站的,现在开火锅店;过去是开火锅店的,现在开快递站。他们的投资选择很有限。”他说。

宏大叙事遭抵制

中文推特最著名的博主“李老师不是你老师”近日发推,转发了一段某单位在三亚市有轨电车上举行党日活动,唱红歌、迎国庆,并在抖音上直播的视频。网友纷纷发弹幕表达不满,以至于直播间评论不得不被关闭。

在李老师所转发的这段9月24日的“庆国庆党日活动”的视频里,一位年轻女子拿着话筒对着车厢里参加活动的队友们慷慨陈词:“75载,我们见证了历史的巨变……凝聚着所有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汗水。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让我们共同祝福祖国生日快乐,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网友“Real Kung Fu Performer”在这个视频的评论中说:“我看到的是满满的求生欲,表忠心。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另一位网友“马一龙”吐槽说:“中国从上到下不都是这样吗?有用的事情一件都不干,没用的但是让领导高兴的事情一直干。”

家住上海的从事出版行业的乔先生总结他对国庆的看法时说:“我感觉这几年大家更不在意这些东西了,不讨论国庆,不会说‘国家成立这么多年不容易’。大家更在意收入啊,自己生活啊,孩子上学啊,很少会去说国家怎么样。老百姓视角更个人化了,对宏大叙事越来越有抵抗了,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它了。”

			
网编:和评

鲜花(2)

鸡蛋(12)
71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