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代价太大!这种癌症,年轻人的发病风险高25倍(组图)
新闻来源: 生命时报 于2024-09-06 21:36:46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肥胖的代价有多大?除了与200多种疾病有关,它还和多种癌症的诱发联系密切,一些研究将其描述为“肥胖癌”。
我国一项针对1414万人的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病例中,接近一半与「胖」有关,并且年轻人的“肥胖癌”发病率飙升。
受访专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 冯长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鹏
年轻人“肥胖癌”发病率飙升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已超50%,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61%。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研究团队发布研究显示,我国人群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正以惊人速度上升,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该研究对2007~2021年中国1414万人的癌症登记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在65.1万例恶性肿瘤病例中,有48.47%与肥胖相关。
研究指出,我国与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每年增加3.6%,在年轻人群体中增长更为迅速,尤其是25~29岁的年轻人,其年均发病率增长超过15%。
此外,“肥胖癌”发病率在连续几代人中呈上升趋势,2000后出生的人群患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是1960年代出生人群的25倍。
结直肠癌发病率,从2007年的17.37/10万人上升到2021年的23.89/10万人,且在25~29岁年龄段增幅最为显著;
1999年后出生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18~25岁的人群中,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个单位,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增加42%。
研究人员预测,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未来十年内我国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可能翻倍。
肥胖会“促癌”的背后原因
肥胖之所以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慢性炎症
肥胖的人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炎症,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细胞因子的释放,都可能促进癌细胞的发生、发展、增殖和扩散。
2
胰岛素抵抗
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减弱,引发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血糖稳定,人体可能分泌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胰岛素及相关调节物质。
许多癌细胞表面存在着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与之结合就可能刺激癌细胞的生长。
3
干扰激素代谢
肥胖还可能干扰性激素的代谢,从而间接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例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与乳腺癌风险的增加相关。
在与肥胖相关的多种癌症中,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更容易找上年轻人。
此外,生活压力、熬夜、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年轻人“肥胖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不同程度的胖,身体各有哪些预警?
临床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来判断是否超重。
对国人而言,BMI介于18~24为正常,超过24即超重,超过28就属于临床意义的肥胖。其中,28~35为轻度肥胖,35~40为中度肥胖,40以上为重度肥胖。
标准体重百分比法的计算更简单,即用身高(厘米)减去105算出标准体重,如果自身体重超过标准的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是中度肥胖;超过50%就已达到重度肥胖。
超重
出现早期警报
与正常体重相比,机体的负担增加,疲劳感随之增强,甚至会出现轻微的代谢紊乱。
此时去体检,报告可能显示1~2项超标的“↑”,比如血脂、尿酸异常,就是机体的早期警报。
轻度肥胖
问题逐渐增多
由于脂肪组织增多,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肺负担变重,心肺耐力可出现明显下降,让人感觉体力不如从前,日常行动也变得不太轻松。
此时,部分人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较典型的症状是黑棘皮,表现为脖子、腋下等皮肤皱褶处变黑,甚至出现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痛风。
如果肥胖是短时间内快速发生的,皮肤结缔组织也会受损,造成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断裂,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皮纹,时间长了转变为银白色,也就是“肥胖纹”。
中度肥胖
需要用药干预
随着体重进一步增加,机体会进入比较明显的疾病状态,通常需要开始药物干预。
内分泌紊乱更加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加重,甚至会进展到2型糖尿病;
血脂代谢障碍导致的脂肪肝可进展至中、重度脂肪肝,甚至出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
高血压与血糖、血脂代谢障碍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脑血管供血,严重者会出现冠心病、大脑供血不足;
部分育龄期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不孕,男性则出现不育;
肥胖人群会有微量的蛋白尿,且尿酸居高不下,常造成痛风反复发作;
升高腹内压,尤其是腹型肥胖,更易并发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出现反酸、烧心;
造成呼吸困难、鼾症,以及压力性关节炎等;
出现情绪问题,合并抑郁、焦虑,甚至双向情感障碍。
重度肥胖
开始威胁生命
慢性炎症、代谢紊乱和内分泌问题变得尤为严重,呼吸、循环等基本生命维持系统功能已经不堪重负。
其中,最直接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包括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发的睡梦中猝死。
肥胖还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直接危险因素。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提出,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的变化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利于减少“肥胖癌”。
根据我国现行标准,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
在饮食方面,应以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为核心,控制总能量摄入,逐步实现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为20%~30%,蛋白质供能比为10%~2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尽量控制在50%~65%。
最后,“迈开腿”,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
我国一项针对1414万人的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病例中,接近一半与「胖」有关,并且年轻人的“肥胖癌”发病率飙升。
受访专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 冯长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鹏
年轻人“肥胖癌”发病率飙升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已超50%,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61%。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研究团队发布研究显示,我国人群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正以惊人速度上升,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该研究对2007~2021年中国1414万人的癌症登记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在65.1万例恶性肿瘤病例中,有48.47%与肥胖相关。
研究指出,我国与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每年增加3.6%,在年轻人群体中增长更为迅速,尤其是25~29岁的年轻人,其年均发病率增长超过15%。
此外,“肥胖癌”发病率在连续几代人中呈上升趋势,2000后出生的人群患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是1960年代出生人群的25倍。
结直肠癌发病率,从2007年的17.37/10万人上升到2021年的23.89/10万人,且在25~29岁年龄段增幅最为显著;
1999年后出生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18~25岁的人群中,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个单位,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增加42%。
研究人员预测,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未来十年内我国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可能翻倍。
肥胖会“促癌”的背后原因
肥胖之所以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慢性炎症
肥胖的人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炎症,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细胞因子的释放,都可能促进癌细胞的发生、发展、增殖和扩散。
2
胰岛素抵抗
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减弱,引发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血糖稳定,人体可能分泌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胰岛素及相关调节物质。
许多癌细胞表面存在着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与之结合就可能刺激癌细胞的生长。
3
干扰激素代谢
肥胖还可能干扰性激素的代谢,从而间接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例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与乳腺癌风险的增加相关。
在与肥胖相关的多种癌症中,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更容易找上年轻人。
此外,生活压力、熬夜、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年轻人“肥胖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不同程度的胖,身体各有哪些预警?
临床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来判断是否超重。
对国人而言,BMI介于18~24为正常,超过24即超重,超过28就属于临床意义的肥胖。其中,28~35为轻度肥胖,35~40为中度肥胖,40以上为重度肥胖。
标准体重百分比法的计算更简单,即用身高(厘米)减去105算出标准体重,如果自身体重超过标准的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是中度肥胖;超过50%就已达到重度肥胖。
超重
出现早期警报
与正常体重相比,机体的负担增加,疲劳感随之增强,甚至会出现轻微的代谢紊乱。
此时去体检,报告可能显示1~2项超标的“↑”,比如血脂、尿酸异常,就是机体的早期警报。
轻度肥胖
问题逐渐增多
由于脂肪组织增多,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肺负担变重,心肺耐力可出现明显下降,让人感觉体力不如从前,日常行动也变得不太轻松。
此时,部分人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较典型的症状是黑棘皮,表现为脖子、腋下等皮肤皱褶处变黑,甚至出现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痛风。
如果肥胖是短时间内快速发生的,皮肤结缔组织也会受损,造成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断裂,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皮纹,时间长了转变为银白色,也就是“肥胖纹”。
中度肥胖
需要用药干预
随着体重进一步增加,机体会进入比较明显的疾病状态,通常需要开始药物干预。
内分泌紊乱更加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加重,甚至会进展到2型糖尿病;
血脂代谢障碍导致的脂肪肝可进展至中、重度脂肪肝,甚至出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
高血压与血糖、血脂代谢障碍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脑血管供血,严重者会出现冠心病、大脑供血不足;
部分育龄期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不孕,男性则出现不育;
肥胖人群会有微量的蛋白尿,且尿酸居高不下,常造成痛风反复发作;
升高腹内压,尤其是腹型肥胖,更易并发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出现反酸、烧心;
造成呼吸困难、鼾症,以及压力性关节炎等;
出现情绪问题,合并抑郁、焦虑,甚至双向情感障碍。
重度肥胖
开始威胁生命
慢性炎症、代谢紊乱和内分泌问题变得尤为严重,呼吸、循环等基本生命维持系统功能已经不堪重负。
其中,最直接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包括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发的睡梦中猝死。
肥胖还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直接危险因素。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提出,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的变化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利于减少“肥胖癌”。
根据我国现行标准,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
在饮食方面,应以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为核心,控制总能量摄入,逐步实现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为20%~30%,蛋白质供能比为10%~2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尽量控制在50%~65%。
最后,“迈开腿”,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
Advertisements
网编:睿文 |
|
5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健康园地】【运动健身】【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