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材又出大问题?can you speak YINGYU?(图)
新闻来源: 雷叔写故事 于2024-08-30 13:44:1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1
跟毒教材异曲同工,我们的课本似乎在走另一个极端。
这就是最近的争议话题。
原来一些网友觉得英语教材的改动有问题。
一个是,把外方编写人员全部踢走了;
一个是,封面上也不印各色人种,只印中国景点;
最狠的是,“ENGLISH”直接写成“YINGYU”。
那还让人学什么英语呢?
过去几天,很多平台上都有这样的内容,表达着对所谓过分保守行为的暗讽。
稍微风趣一点的网友,会玩出中英双语的梗。
犀利一点的就痛斥:“这本教材就算是拼音写的,都不会影响富人家的孩子,最可怜的是底层不重视英语的家庭。”
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行为是拒绝西方文化,很不自信。
问题来了:
这种走极端的问题真存在吗?
2
要探究这些问题,就要知道原博放了哪些图。
·而它们又出自哪个出版社?
第一张图,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2024年版教材,封面写了“ENGLISH”,印了长城;
第二张图,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2019年版教材,封面写着“YINGYU”。
(其实这不是北师大出版社的最新版)
一看就明白,它们不是一个出版社出的,版本时间也不统一,那这样错位的对比明显缺乏说服力。
你非要牵强比较,2019年的拼音到了2024年变成英文,这么拨乱反正的好事还有啥好批评的呢?
所以我们需要把控变量,科学地去看看:
·封面是不是只印了中国景点?
很遗憾,在人教最新版里,你想找一个中国景点多少有点难度。
而在北师大2019版里,就有直接印旧金山金门大桥的,你总不能说旧金山自古以来属于咱们吧?
所以英语教材只印中国景点这事,是十足的假消息。
好了,我们冷静下来,再次把控变量,看看新的问题:
封面上不印各色人种了吗?
所谓“印了韩梅梅Jim各色人种”的版本是在2001年出的,非常经典。
但随后这种时代印记开始消失。
2002年初审通过的新目标版已经变成了真人合影。
到了2012年,人物已经没有眼睛了。
可以说人教版在初中英语书封面上放弃韩梅梅形象至少十多年了。
这一件不是新闻的新闻,现在再谈没什么意义。
你一定要细究的话,我也可以说,小学英语封面上还保留着很多外国孩子呢。
其他出版社的保留也不少。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吐槽了,就算这些没问题,但把英语写成“YINGYU”总有大错吧。那问题来了:
能写YINGYU吗?
不可否认,北师大版英语书确实这么做了,甚至高中英语被直接机械拼写为:
GAOZHONGYINGYU。
但这并不新鲜。
过去的三版数学一直用拼音来点缀封面。
过去的两版物理也喜欢这么做。
就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测,给科目写拼音不过是北师大课本的一种传统。
说不合情吧,但一定意义上又很合理。
编写人员都是中国人总不合理了吧?
之前,编写组有外国人被说是西方文化入侵,这就不说了。
这次很多人误解则完全是因为没有查全,毕竟其他出版社也干了。
比如,人教版的一本初中英语书里,编写人员清一色的中国人;沪教版的一本高中英语书里,编写人员也都是中国人。
(很多时候,人教版英语书编写人员里有外国专家)编写组里有外国专家在人员构成上会显得科学合理,当然是件好事。但从实用性上而言,都是中国人也有一定根据。
因为现在家长关心的是,如何让初高中英语更贴近考试题型。
那答案就是让中国人出一本教材呗。
在应试考试机制下,在时间和经费有限条件下,有的课本往这个方向发展,似乎也情有可原。
事实上,北师大出版社也不是这次才干。
2019年他们就改了,再往前两版里,起码主编里有一位外国人。
至于更小的出版社,它们的编写组里很早只让中国人参与了。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成本问题,毕竟请外国专家需要花更多钱,协调更多资源。
但这也不是说外国专家绝迹了,毕竟有的出版社还在请他们提供帮助。
再说了,也没法律和章程规定英语教材编写人员的国籍。
所以,把外方编写人员全部踢走这事并不准确;由中国专家自行完成教材编写这事也不新鲜。
没必要一惊一乍,更没必要被开头的微博带偏思考。
因为出版社的做法都能自圆其说,而不是别有用心。
3
但这里是网络,爱在极端里摇摆。
一会儿告诉你,外国畸形思想正在入侵,您几位这么不上心,半点没有发现敌人的意识啊。
一会儿告诉你,自己人太保守了,都要跟世界脱钩了。
有趣的是,这两边的人往往不掐架,只是滚雪球一样去影响正常人,把乌合之众的大火越点越爆。
你看,在12月科普圣诞节常识,都能被骂文化侵蚀了。
去儿童剧院看戏,演员里有男扮女,也有女扮男,结果这场戏被骂是输出异装癖和跨性别认知。
最惨的是封面这三个孩子,莫名其妙被讽刺成了关系户。
理由是他们背后有一群牛马。
真能联想,仅凭一张图片就给人扣帽子,这样的人可以说能力超强,有非人般的火眼金睛。
但多少缺了点包容心。
这次,有网友放出来图片,分别来自两本英语课本里的小故事,他坚定地认为新人物形象更有受众。
可最高赞的评论告诉他,还是老图好看。
其实他们都没啥问题,因为审美自始至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事。
很多人却不这么想,他们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给不同的建议,还逼着你照他们说的去做。
大学时跟你说不要谈恋爱,一毕业又让你马上结婚,口口声声说最好找有感情的,结果给你推荐的相亲对象又是异地的陌生人。
找工作时,有人跟你说要在家乡找个铁饭碗,有人劝你去大城市闯荡,有人说找好了关系去他朋友厂里上班,但就是没人给你发来最新的招聘启示看看合不合适。
如果都信他们的话,那你的人生就要出问题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建议是什么,只是在输出情绪,人云亦云。
就像这次,北师大英语课本又改回了ENGLISH,你可以说它是在积极响应网友意见,也可以继续逼问,英语和数学格式不统一,你们工作这么不专业吗?
(2024年版英语教材的出现,
足以证明原博“(2019)高一新版”措辞不严谨)
想发飙,有的是理由;想展示为了你好的形象,也有说不完的“过来人建议”。
一个残酷真相就是:总有人喜欢不负责任地过嘴瘾。
4
最后呢?
真正关于教材质量的讨论少之又少,像这样有水平的幽默反讽更是稀缺:
外研社英语教材真的很好
反歧视(所有的英国小男孩全是秃头)
简单易懂(四年级深度学习一般过去现在进行时)
内容严谨(所有的a都是电脑字体学生跟着写错)
所以我们撕逼了这么久,到底在撕什么?
有一点可以肯定:与其发泄情绪,不如好好讲道理。
即使我们说一万次没人听,但一定要说。万一一万零一次后,有人听进去,并扩散开来了呢。
到时候大家拒绝人云亦云,那那些带节奏的言论就只会蜷缩在一个狭小封闭空间里自娱自乐,也挺好的。
这种展望的出现,从来都是从今天的一点付出开始。
就像我们都爱转发福柯恨铁不成钢的图片。
但他也是无数次倡导大家理性思考后,才骂人的。
我以前的表达欲:
我们想做的是去证明那些个体的、特别的、人类特有的经历,不过是一些庞大的形式系统下面极其表面化的闪烁而已
我现在:
CNM,听清没,CNM
-END-
跟毒教材异曲同工,我们的课本似乎在走另一个极端。
这就是最近的争议话题。
原来一些网友觉得英语教材的改动有问题。
一个是,把外方编写人员全部踢走了;
一个是,封面上也不印各色人种,只印中国景点;
最狠的是,“ENGLISH”直接写成“YINGYU”。
那还让人学什么英语呢?
过去几天,很多平台上都有这样的内容,表达着对所谓过分保守行为的暗讽。
稍微风趣一点的网友,会玩出中英双语的梗。
犀利一点的就痛斥:“这本教材就算是拼音写的,都不会影响富人家的孩子,最可怜的是底层不重视英语的家庭。”
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行为是拒绝西方文化,很不自信。
问题来了:
这种走极端的问题真存在吗?
2
要探究这些问题,就要知道原博放了哪些图。
·而它们又出自哪个出版社?
第一张图,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2024年版教材,封面写了“ENGLISH”,印了长城;
第二张图,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2019年版教材,封面写着“YINGYU”。
(其实这不是北师大出版社的最新版)
一看就明白,它们不是一个出版社出的,版本时间也不统一,那这样错位的对比明显缺乏说服力。
你非要牵强比较,2019年的拼音到了2024年变成英文,这么拨乱反正的好事还有啥好批评的呢?
所以我们需要把控变量,科学地去看看:
·封面是不是只印了中国景点?
很遗憾,在人教最新版里,你想找一个中国景点多少有点难度。
而在北师大2019版里,就有直接印旧金山金门大桥的,你总不能说旧金山自古以来属于咱们吧?
所以英语教材只印中国景点这事,是十足的假消息。
好了,我们冷静下来,再次把控变量,看看新的问题:
封面上不印各色人种了吗?
所谓“印了韩梅梅Jim各色人种”的版本是在2001年出的,非常经典。
但随后这种时代印记开始消失。
2002年初审通过的新目标版已经变成了真人合影。
到了2012年,人物已经没有眼睛了。
可以说人教版在初中英语书封面上放弃韩梅梅形象至少十多年了。
这一件不是新闻的新闻,现在再谈没什么意义。
你一定要细究的话,我也可以说,小学英语封面上还保留着很多外国孩子呢。
其他出版社的保留也不少。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吐槽了,就算这些没问题,但把英语写成“YINGYU”总有大错吧。那问题来了:
能写YINGYU吗?
不可否认,北师大版英语书确实这么做了,甚至高中英语被直接机械拼写为:
GAOZHONGYINGYU。
但这并不新鲜。
过去的三版数学一直用拼音来点缀封面。
过去的两版物理也喜欢这么做。
就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测,给科目写拼音不过是北师大课本的一种传统。
说不合情吧,但一定意义上又很合理。
编写人员都是中国人总不合理了吧?
之前,编写组有外国人被说是西方文化入侵,这就不说了。
这次很多人误解则完全是因为没有查全,毕竟其他出版社也干了。
比如,人教版的一本初中英语书里,编写人员清一色的中国人;沪教版的一本高中英语书里,编写人员也都是中国人。
(很多时候,人教版英语书编写人员里有外国专家)编写组里有外国专家在人员构成上会显得科学合理,当然是件好事。但从实用性上而言,都是中国人也有一定根据。
因为现在家长关心的是,如何让初高中英语更贴近考试题型。
那答案就是让中国人出一本教材呗。
在应试考试机制下,在时间和经费有限条件下,有的课本往这个方向发展,似乎也情有可原。
事实上,北师大出版社也不是这次才干。
2019年他们就改了,再往前两版里,起码主编里有一位外国人。
至于更小的出版社,它们的编写组里很早只让中国人参与了。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成本问题,毕竟请外国专家需要花更多钱,协调更多资源。
但这也不是说外国专家绝迹了,毕竟有的出版社还在请他们提供帮助。
再说了,也没法律和章程规定英语教材编写人员的国籍。
所以,把外方编写人员全部踢走这事并不准确;由中国专家自行完成教材编写这事也不新鲜。
没必要一惊一乍,更没必要被开头的微博带偏思考。
因为出版社的做法都能自圆其说,而不是别有用心。
3
但这里是网络,爱在极端里摇摆。
一会儿告诉你,外国畸形思想正在入侵,您几位这么不上心,半点没有发现敌人的意识啊。
一会儿告诉你,自己人太保守了,都要跟世界脱钩了。
有趣的是,这两边的人往往不掐架,只是滚雪球一样去影响正常人,把乌合之众的大火越点越爆。
你看,在12月科普圣诞节常识,都能被骂文化侵蚀了。
去儿童剧院看戏,演员里有男扮女,也有女扮男,结果这场戏被骂是输出异装癖和跨性别认知。
最惨的是封面这三个孩子,莫名其妙被讽刺成了关系户。
理由是他们背后有一群牛马。
真能联想,仅凭一张图片就给人扣帽子,这样的人可以说能力超强,有非人般的火眼金睛。
但多少缺了点包容心。
这次,有网友放出来图片,分别来自两本英语课本里的小故事,他坚定地认为新人物形象更有受众。
可最高赞的评论告诉他,还是老图好看。
其实他们都没啥问题,因为审美自始至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事。
很多人却不这么想,他们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给不同的建议,还逼着你照他们说的去做。
大学时跟你说不要谈恋爱,一毕业又让你马上结婚,口口声声说最好找有感情的,结果给你推荐的相亲对象又是异地的陌生人。
找工作时,有人跟你说要在家乡找个铁饭碗,有人劝你去大城市闯荡,有人说找好了关系去他朋友厂里上班,但就是没人给你发来最新的招聘启示看看合不合适。
如果都信他们的话,那你的人生就要出问题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建议是什么,只是在输出情绪,人云亦云。
就像这次,北师大英语课本又改回了ENGLISH,你可以说它是在积极响应网友意见,也可以继续逼问,英语和数学格式不统一,你们工作这么不专业吗?
(2024年版英语教材的出现,
足以证明原博“(2019)高一新版”措辞不严谨)
想发飙,有的是理由;想展示为了你好的形象,也有说不完的“过来人建议”。
一个残酷真相就是:总有人喜欢不负责任地过嘴瘾。
4
最后呢?
真正关于教材质量的讨论少之又少,像这样有水平的幽默反讽更是稀缺:
外研社英语教材真的很好
反歧视(所有的英国小男孩全是秃头)
简单易懂(四年级深度学习一般过去现在进行时)
内容严谨(所有的a都是电脑字体学生跟着写错)
所以我们撕逼了这么久,到底在撕什么?
有一点可以肯定:与其发泄情绪,不如好好讲道理。
即使我们说一万次没人听,但一定要说。万一一万零一次后,有人听进去,并扩散开来了呢。
到时候大家拒绝人云亦云,那那些带节奏的言论就只会蜷缩在一个狭小封闭空间里自娱自乐,也挺好的。
这种展望的出现,从来都是从今天的一点付出开始。
就像我们都爱转发福柯恨铁不成钢的图片。
但他也是无数次倡导大家理性思考后,才骂人的。
我以前的表达欲:
我们想做的是去证明那些个体的、特别的、人类特有的经历,不过是一些庞大的形式系统下面极其表面化的闪烁而已
我现在:
CNM,听清没,CNM
-END-
Advertisements
网编:和评 |
|
34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生活原创】【学习园地】【爱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