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11:06
Kai.楷富|Wow這就是人生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從青少年到世界,揭開演算法的真相|觀影心得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一部探討社群媒體對現今世界影響的電影紀錄片。內容訪問了各大當紅社群媒體的前開發人員與高階主管,探討他們所發現的隱憂議題,並以真實數據告知觀眾,社群媒體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心智與生活。本文與你分享我的觀影心得,內容絕對值得你留意與關注。
▍智能社會帶出的可怕數據
對於心智還在發展階段的青少年孩童來說,社群媒體所帶來的「社交價值觀」的確是一種嚴重的威脅。
- 2011年至2013年,美國少女非致命性自殘人數每十萬人每年大幅提升。年齡較大的少女增加62%,青少年前期女性增加了189%。
- 美國每百萬名女性自殺率,15~19歲比21世紀的頭十年增加了70%,青少年前期女性則增加了151%。以上人數的提升,全來自於社群媒體的出現。
▍青少年的社交障礙
對青少年而言,校園生活是繼家庭之後,接觸社交圈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習與人相處和建立連結的重要時期。然而,如今的青少年卻將注意力大量轉移至社群媒體。
- 他們透過拍照並上傳到社群平台,期待獲得按讚或留言的回應。如果按讚數多,他們會認為自己很棒、很有吸引力。
- 但按讚數少時,往往陷入自我懷疑和批判。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刪掉照片,重新拍攝並添加濾鏡,再次上傳,直到按讚數增加,才重新找回自信與笑容。如此一來,他們的自我價值和認同感幾乎完全依賴於社群媒體的回饋。
- 由於尚未具備充分的辨識能力,他們難以分清虛實,甚至可能因為昨天在社群上的言論或互動,直接影響到今天在校園中的真實人際互動。
- 這種心智上的依賴,讓他們的生活重心過度聚焦於社群媒體,以至於即便面對面坐在一起,滑手機的時間也遠多於實際的對話與交流。
- 許多父母因工作繁忙,常以手機作為對孩子的陪伴工具。久而久之,當手機成為青少年社交生活的必備品,沒有手機的孩子可能因此被排除在同儕圈之外,迫使他們向父母要求擁有自己的手機,進而陷入社群媒體價值觀的惡性循環。
- 即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輕易擺脫社群媒體對心智的影響,更遑論尚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
❚ 建立使用規範,減少自我批判
人們總容易看著他人看似美好或成功的照片進行「腦補」,導致自我批判,讓負面情緒佔據了我們的大腦與心智。
- 在情緒掌控行為的狀況下,青少年孩童如果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很可能會引發自殘或是自殺的行為,也包括成年人。
- 建立手機的使用規範,以及教導自我認同的重要性,是現代青少年孩童與成年人的共同課題。試著從一天裡的某時段,讓手機遠離身邊5至10分鐘開始練習是個可嘗試的方法。
▍為何社群媒體讓人難以放下?揭開注意力經濟的真相
為什麼明知社群媒體帶來諸多問題,我們卻還是無法停止滑手機?原因其實和「吃角子老虎機」的運作原理相似。
- 每次拉下拉霸,都充滿期待;一旦中獎,尤其是777,便會讓人對這種行為上癮,因為人類天生就喜歡追求「獎賞」。吃角子老虎機提供快速獲得獎勵的機會,而社群媒體運用了類似的心理機制。
- 在社群媒體上,更新的貼文、互動通知、推薦的商品等,像是一場永不停止的資訊秀。只需手指輕輕一拉,最新內容便出現在眼前,帶來無窮的期待——雖然這期待偶爾也伴隨失落,例如看到你喜歡的人與別人親密的照片。
❚ 演算法追求的不是你的愉快,而是你的注意力!
演算法的使命,是確保你「停留」在平台上。
- 在注意力經濟的時代,你的使用時長決定了廣告商的利益。為此,社群媒體不斷優化演算法,推薦讓你難以抗拒的內容,即便有時會觸及你的不安與負面情緒。當你嘗試減少使用手機時,演算法會「反撲」。
- 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the social dilemma》的紀錄片裡,就形象化地描述了這個過程——把演算法擬人化成三個AI角色,密謀如何吸引用戶重返平台。
- 他們分析用戶喜好的內容,發送精心設計的通知,讓人重新陷入刷手機的循環。一旦你再次上鉤,廣告便悄悄現身,重新啟動獲利機制。
❚ 「盈利」是唯一的目的
對社群媒體而言,真正的客戶是廣告商,而我們不過是被出售的「產品」。我們滑手機的行為,直接影響廣告商的商品曝光和銷售成效。這一切,終究圍繞著「商業利益」運轉。
引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the social dilemma》紀錄片裡的一句經典話:
- “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如果你沒有為產品付費,那麼你就是產品本身。」
▍社群媒體對世界的潛在影響
現在已經知道,演算法會根據用戶的興趣推送相關內容,以確保用戶持續使用手機。然而,這種機制在全球範圍內可能帶來深遠且潛在的問題。
- 假如某個人或組織對社會感到不滿,他們可以透過網路發表論述或上傳影片。演算法會將這些內容推送給理念相似的受眾,進一步促使這些人形成一個小團體。隨著相同觀點的持續互動,這些小團體會逐漸壯大,最終可能演變為一股具有影響力的勢力。
-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理解一點:每個團體的理念都不會完全相同,而正是這種差異,讓人們根據相似的信仰彼此靠攏。
- 這種信仰一旦建立,便會變得堅不可摧,很難容忍外界的挑戰或反駁。結果,分歧逐漸擴大,小到言語爭執,大到激烈的對抗,甚至可能引發革命或其他形式的社會動盪。
- 在古代,一個朝代的推翻與滅亡,多半源於人民生活困苦。但今天,一條論述或批評(例如針對某國政策)可能只是來自世界某個角落的個人分享,演算法會將這些內容精準推送給某些人群,造成騷動漣漪,甚至還能引發擴大問題的嚴重性。
- 但這些訊息是否真實,真的無法保證。但可以確定的是,演算法的推送可能引發對立與衝突,而這背後的驅動力往往是經濟利益——某些團體藉此獲得了收入。
- 因此,在這個資訊真假難辨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練習批判性思考。不要輕易接受每一條訊息,而是試圖質疑其真實性與來源。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保持清醒,真正掌握自己的心智與判斷,不至於被假資訊或情緒操控,陷入他人設定的圈套。
▍關掉通知,重拾生活的主導權
以上是我在看完《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紀錄片後的心得與整理。相信正在閱讀的你,已經能理解社群媒體,與演算法對人類心智的影響。
- 我很誠實的向各位坦承,會寫下這部紀錄片的觀影心得,是因為我感到害怕。實在是沒想到背後有這麼嚴重的潛在影響。
- 因此,我花時間覺察自己害怕的本質問題是什麼?得到的答案是:害怕失去生活的主導權。我也很好奇,身處在科技發達世代的你,有覺察自己潛在的擔憂與害怕嗎?
- 事實上,社群媒體對我身邊的有些朋友,造成的傷害是「比較」的壓力。害怕自己的人生過得沒他人的精彩,或是越看別人的成功,越發覺得自己的無能。如果你有一樣的困擾請相信我,這些負面的念頭,多半只是「想像」不是「事實」。
❚ 未來同時會是天堂與地獄
分享紀錄片裡的一段話:「天阿,科技要毀滅全世界,要毀了我的孩子。其實不對,大家會迷惑的原因在於,未來同時會是天堂與地獄。」
我們不能否認這是個方便的時代,例如Uber。遇到困難試著在社群媒體上PO文請求幫忙,就會有人按讚與分享,很快便能讓更多人看見,獲得幫助。
- 社群媒體一開始會有這些功能的出發點是好的,是想提高人類生活的效率,是想要傳遞「愛」。然而,在商業模式操作下,這些好功能慢慢的變質,演算法開始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潛移默化的控制我們的心智,擾亂生活。
- 更別提現在詐騙集團湧現在社群上騙錢,Meta似乎也放任不管的情形下,傳遞愛的本意,我實在不敢確定!
❚ 聰明使用社群,並與真實人互動
- 事實上,在這個以自媒體當道的時代,同時有很多優質的創作者,利用社群媒體發揮好的影響力,啟發了很多人重新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並且透過演算法推波,形成一個善的同溫層。
- 另外,如果你真的深陷社群媒體的毒害,我鼓勵你放下手機,將注意力放在真實生活,以及能與你實際互動的人身上。透過與這些「真實人」的互動連結,絕對能重獲健康的身心。
- 可怕的不是科技,而是人心的黑暗面。如何建立好使用手機的規範是重點。
- 專家們都建議,想不被手機綁架心智的方法就是「關掉通知」。刪除不必要的APP減少收到通知,好讓「大腦專心」。
感謝你願意花時間看到這。如果你覺得此篇文章很有幫助,我想邀請你分享我的文章,一起將理念傳達給身邊的人,幫助他們好好活著。
- 也邀請你「訂閱」我的部落格《Wow這就是人生》,你將能第一時間收到新文章的上架通知,讓我陪你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
------
▶️ 延伸閱讀:黑白大廚為什麼這麼好看?從黑白湯匙的階級戰,體悟出的人生哲學
▶️ 推薦閱讀:如何提升自己的「職場價值」?謹記4個提示,成為高價值職場人
▶️Podcast推薦:歡迎你至《Wow這就是人生 Podcast》收聽《EP237|我「自律」但卻沒成功怎麼辦?5個你該知道的事,自律不等於自由》節目內容,讓我們陪你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
▍邀你追蹤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