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多次敲詐海底撈「寧吃玻璃渣」 陸打假維權變造假亂象
![「4人含碎玻璃渣吃火鍋」經查屬於無中生有,敲詐勒索海底撈,最後4人被刑拘。圖/影片截圖 「4人含碎玻璃渣吃火鍋」經查屬於無中生有,敲詐勒索海底撈,最後4人被刑拘。圖/影片截圖](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4/11/16/30915494.pn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媒體近日調查發現,在社交平台和短影音平台以「消費維權」為主題的影片和貼文都不少,閱讀量和點讚量不低。但隨著「造假打假」現象的出現,部分影片和貼文其實出自別有用心者,所謂的「打假」維權成了「造假」維權,例如有人說在200份外賣中吃出了頭髮,還有人不惜把碎玻璃含進嘴裡只為惡意索賠,亂象不僅影響企業聲譽,且涉嫌敲詐勒索。
上觀新聞報導,上海靜安區人民法院近期公開一起判例,情侶何某、王某某2023年5月至8月從電商平台購買不同品牌奶粉,暗中投放異物再拍攝開箱影片,然後向網購平台和廠商要求退一賠十,多次敲詐得款人民幣1.7萬餘元(約新台幣7.6萬元)。法院一審判決何某2年徒刑,並罰金人民幣1萬5000元;王某某1年徒刑,罰金人民幣8000元。
報導指出,這不是第一起「受害者」自編自導敲詐商家的案件。今年4月,「4人含碎玻璃渣吃火鍋敲詐被刑拘」曾登上熱搜。4名嫌疑在5個月內連續在北京、承德等地5家海底撈門店多次惡意索賠,涉詐金額人民幣1萬餘元(約新台幣4.4萬元)。監視器畫面顯示,當事人故意將玻璃渣放入醬料桶,製造假象。
也有「消費者」故意在監控盲區稱自己吃到了頭髮。上海一家餐飲業說,「碰到這種情況只能認栽」,因為沒有證據證明他造假;賠付是為了息事寧人,如果不賠,「受害者」威脅要把照片影片傳上網,這意味著商家要花更多力氣來澄清。
企業的困境還能從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披露的數據看出,去年上海索賠投訴量高達24.6萬件,有部分打假人淨化了市場,也有些人成為敲詐者。比如一名「消費者」3年來在近200份外賣中吃到頭髮、鋼絲,每次都索賠;經查屬於「無中生有,敲詐勒索」,最終被判刑7個月。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社交平台的「消費維權帖」,大部分網友會站在「受害人」這邊。
「受害貼文」不可全信,「維權經驗貼文」也問題多多。專家說,「造假維權」現象的出現,也提醒經營者承擔責任,並強化經營場所的影片監控。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