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交棒3/打造首家癌症醫院 黃達夫:醫師到病人的距離要短
1980年代,癌症成為國人十大死因首位,當時台灣卻連一家癌症醫院也沒有。時任政務委員李國鼎,將建設台灣首家癌症專門醫院的責任,交付給和信醫院董事長黃達夫,並找來已故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提供金援。黃達夫依著在美國杜克大學籌建癌症醫院的經驗,從建築設計開始,從無到有籌建和信醫院,至今繳出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75%的佳績。
黃達夫說,1989年底回台時,癌症已連續8年為國人死因之首,人人聞癌色變,認為癌症是絕症,當時他有三位導師,分別是李國鼎、辜振甫,與已故台大醫學院教授宋瑞樓。李國鼎建議、辜振甫捐助,和信醫院前身孫逸仙治癌中心,才能在1990年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分院設立,而當時延請宋瑞樓擔任首位院長,黃達夫則任執行長。
黃達夫自台大醫學院畢業時,美國僅少數醫學中心設有血液腫瘤次專科,他在美國賓州大學附設醫院完成2年內科專科住院醫師訓練後,至美國杜克大學血液腫瘤科擔任專研醫師,更於1969年,參與杜克大學癌症中心的建設,「我是該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是建築工程委員,一下從臨床醫師,變成蓋房子的人,學到了許多事情。」
「癌症醫院不是拿其他既有空間改一改就行,連建築都要為了癌症醫院而設計。」黃達夫表示,癌症病人因治療導致免疫力下降,避免感染是首要之務,醫院人員動線、儀器、空氣管控等硬體設施,都是避免院內感染的重要一環,和信醫院醫療大樓設置氯化鈣過濾池,由11樓導入空氣讓細菌病毒沉澱後,再流至院內;新建的教研大樓更加入對流過濾系統,室內空間PM2.5數值為低於5%,遠低於台北市區的80至100%以上。
此外,黃達夫說,癌症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醫師到病人的距離要短」,在和信醫院,醫師從診間或辦公空間,走到病房只要數分鐘,反觀國內各大醫學中心,採取大量體的建築方式,某次自己至國內一家私人醫院,擔任評鑑委員時,光是從評鑑進行的會議室,到要去探訪的位置,就走了好幾個街區的距離,「從基礎做起,醫院設計要考量病人、工作人員的方便性,而非建築工程的便利性」。
「導入癌症病人多科整合照顧,是我給台灣的第一份禮物。」黃達夫表示,自己回國前的1975年代,即使在美國,許多癌症中心仍是各自作業,外科開刀、內科化療、放射科放療,但自己在杜克大學已開始施行多專科整合作法,在不同專科醫師共同照護同一位病人的作法施行下,該院最難治的頭頸癌病人,五年存活率由30%提升至68%,這項成果也登上國際期刊新英格蘭雜誌。
實施多專科整合照護,加上嚴謹的治院風格,和信醫院成立5年後,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已達55%,當時台灣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僅25%。黃達夫表示,歷經35年不斷精進,和信醫院病人五年存活率一直保持高於全國平均20%水準,且抗藥性細菌感染率為全國最低,甚至遠低於醫學中心,住院病人對醫療品質的滿意度,則是全國最高。
台灣護理人力荒嚴重,和信醫院也難逃其害。不過,黃達夫表示,該院仍致力維持1比4的高護病比,即使他院挖角導致護理人員出走,目前醫院護病比仍達1比5,其中關鍵就是設置良好的訓練計畫,延攬美國專家為護理人員上課,且護理人員薪資待遇高。
「魔鬼藏在細節裡。」黃達夫表示,除多專科整合照護外,和信醫院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高的關鍵,來自創院首日即要求的專業紀律,自我要求同事不分職類,用心呵護病人,陪伴病人安心、順利走過診治過程,且必須重視品質,不能受健保制度影響就「衝量而馬虎行事」。和信醫院現已成立分子醫學中心,投入癌症精準醫療藥物相關研究,黃達夫有信心,不受外界沒有粒子治療儀器就是「過時醫院」質疑的影響,持續與時俱進,提升院內癌症診治專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