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交棒1/執掌和信35年 黃達夫交棒 嘶吼續爭「價值醫療」
移植美國經驗,在台創設第一家癌症醫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長黃達夫擔任執行長7年、院長28年,可說是台灣癌症醫療代言人,更與和信醫院畫上等號。和信董事會今宣布,黃達夫專任董事長,卸下院長職務。任期可能是全台最長的院長,黃達夫說並非霸占院長之位,推動健保朝「價值醫療」發展是他未竟之事,是延後交棒的原因。
黃達夫生涯前25年在台灣成長,於台大醫學院接受完整醫學教育,後25年遠赴美國,先在賓州大學,後在杜克大學接受癌症專科訓練,取得永久職教授身分,還參與了杜克大學癌症中心的規畫與建設。
黃達夫表示,回台後,創立全台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是重要使命。他給了自己25年,從人才培育、基礎建設、制度及文化做起,要打造醫院成為循規蹈矩,希望做到「不對不起自己」、「不對不起病人」,且財務收支平衡的醫院。
「因健保制度偏差,要達目標並不簡單。」黃達夫說,健保最大問題是「論量計酬」,導致醫師衝量,癌症治療醫師無法花費該花的時間,好好照顧病人,自己畢生之志,即是希望將台灣健保朝向「價值醫療」推進,讓每一分醫療經費投入,都能獲得效果,在達此目標前,任何人接班,都是接下一項不討好的任務。
雖然卸下院長職務,黃達夫再給自己10年時間,希望繼續推動健保正向改變。他表示,除論量計酬外,健保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至今僅6.7%,歐盟、日本、韓國均超過10%,美國更超過18%,如今健保署致力於給付標靶藥物,「這其實是亡羊補牢,反而是次要的」,前端治療品質若經確保,自然能提升存活,減少使用標靶治療的比率。
多年前曾以「有願景的憤怒」為題出版文集,黃達夫說,自己至今仍常有「憤怒」之感,但不是對政府官員及民代的憤怒指責,而是對自己有想做之事,卻無力完成,感到憤恨,「聲嘶力竭喊了30年,卻未能改變台灣論量計酬的醫療現況,只能再努力」。
黃達夫表示,35年間,台灣醫療制度不但沒變好,問題還愈來愈大,官員、民代認為醫療愈普及,民眾就會愈健康,因此以增加醫院為對策,此舉卻是重蹈廣設大學的覆轍,讓醫療品質愈發低落。美國人口是台灣的11倍,全美也僅有51家癌症中心,台灣卻通過67家,而癌症醫療診治非常複雜,醫院應該專精,太多癌症醫院反而導致很多病人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
在和信倡議下,台灣健保制度中,僅乳癌已建立以價值醫療為基礎的治療流程,從篩檢、診斷、病理分析、藥物選擇、療效追蹤、心理諮商等,由多專科團隊形成完整的治療團隊,讓院內乳癌第一至第四期,平均五年存活率提升至93%。但台灣整體醫療環境,仍停留在論量計酬的醫療。
今年高齡85歲,黃達夫為確保傳承順利完成,選擇卸下院長一職,以董事長的身分,繼續推動健保改革。
接任黃達夫擔任院長的和信醫院前副院長褚乃銘,第一份工作即是在和信醫院任職。黃達夫說,和信醫院所有醫務行政主管都在和信醫院任職20年以上,情同家人,相信交班過程會非常平順;自己鼓勵3位副院長均參與院長遴選,加上一位來自外院的院長候選人,共4人經過兩輪評選後,由13名董事會成員,推舉褚乃銘擔任繼自己與恩師宋瑞樓外,和信醫院第3任院長。
和信醫院迎來「後黃達夫院長」時代,黃達夫對褚乃銘的期許,是希望和信醫院35年來努力的成果,包括高於全台平均20%的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等傲人佳績能夠延續。他表示,褚乃銘與自己想法相同,深知醫院應以病人為中心,藉多科整合方式服務病人,且不能想著從病人錢包賺錢,「理念一致,就不會有偏差。」自己卸任院長後,則要致力於人才培育,及民眾衛教等任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