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學生科技護溪 竹溪水質解密為環境發聲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六年級學生化身小小水質守門員,走訪社區竹溪,深入觀察竹溪的生態環境,並運用科技工具檢測水質檢測,發現水質變得更乾淨了,用行動為守護家園河川盡心力。
大同國小校長李素珍說,竹溪是穿梭於台南舊城區的荒野型河川,經整治後,變為美麗的景點。師生實地觀察後發現,除了靠近林森路排水箱涵處有少許臭味外,其餘之處明顯感受到水質的清澈及生態環境的改變。但學生更想知道,「竹溪溪水經過水質淨化場後,水質有符合標準嗎?溪水更適合生物生活嗎?生態系統更健康嗎?」學生們一連串的疑問,正是啟動行動力的源頭。
因此,學校安排學生到竹溪水淨場參觀,了解竹溪水質淨化原理,並取得汙水進流水及到竹溪溪水的樣本進行檢測分析,了解PH、溶氧量、電導度、水溫的變化,發現汙水透過水質淨化場的處理,讓水中的溶氧量從不到2ppm的數值,大幅提升至5.8ppm,提升了水中的溶氧量,營造生物更友善的生存環境。
李素珍表示,師生透過參與「教育部數位學習學校推動計畫」,讓學生們藉由計畫的資源,運用先進的科技設備檢測水質,不僅學習了水質檢測的相關知識,並實際操作水質檢測設備及APP,即時檢測出水質數據,同時培養了科學探究的精神。
學生蔡清耀分享,實地的踏查後,更深刻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透過大家一同維護水資源,才能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也有學生說,竹溪生態豐富,在竹溪裡發現吳郭魚、線鱧、大肚魚、斑龜等悠游其中,白鷺鷥、紅冠水雞等鳥類也在岸邊覓食,雀榕上更聚集了許多亞洲輝椋鳥。老師欣喜,踏查過程展現學生的好奇心、觀察力與學習力。
李素珍希冀透過問題探究活動,讓學生們從小能結合「生活觀察」、「理解」、「歸納」的能力,建構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培養學生在不同情境中運用所學的能力,使他們具備隨時帶著走的能力;更透過科技的輔助,讓學生們更方便地記錄及分享觀察結果,並激發探究精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