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希臘「長壽島」居民幾乎沒人失智!專家曝2飲品是關鍵

真實人生/倖存亦是悲劇?她從空難野外停屍間奇蹟甦醒

獨/新光三越氣爆原因未明 裝潢業懷疑:殘存瓦斯累積密閉環境釀禍

美國務院獎助29大學高材生赴成大集訓中文 學生:盼更有效跨國合作

CLS學員對8周密集華語課程「充滿期待」。圖/校方提供
CLS學員對8周密集華語課程「充滿期待」。圖/校方提供

29名美國知名大學高材生到成功大學接受8周密集繁體中文課程及文化體驗。今天舉行始業式,學生稱「既興奮又有壓力」,期待課程結束中文能力可明顯提升並理解台灣文化,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美國國務院為培育「精通關鍵語言跨文化人才」而設的「關鍵語言獎學金」課程,今年暑期共有史丹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18州、29所大學資優學生獲得獎助,到成大研習中文華語

美國在台協會、外交部北美司、美國國際教育委員會代表及成大國際長謝孫源、文學院長高實玫、文學院副院長陳家煌、歷史系主任蔡幸娟、華語中心主任吳玫瑛及30多接待家庭成員出席始業式。

孫源國代表成大歡迎這一批高材生暑假來成大華語中心學習語言,希望大家也能趁此機會,認識台灣的人文歷史與風情,祝福學習順利並建立友誼。

杜克大學主修生物學的研究生潘哲明代表學員致詞表示,當初學華語動機之一是實驗室成員有許多是華人,做研究需要大家共同合作與努力,希望自己華語能力能大幅提升,才能更有效地跨國合作,也會有更多同理心,很期待在台學習期間,能知道台灣人在擔憂什麼,面對的挑戰是什麼。

史丹佛大學盈敏說,媽媽是新加坡華人,爸爸是美國人,雖然從小會與媽媽說華語,但還是希望華語能力能夠更好,自己主修亞洲國際關係,來台灣學習可以對區域地緣政治有更深入認識。來台是第一次完全處在全華語環境,內心多少有點緊張。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羅德豐指出,自己從高中、大學就陸續學華語,也曾在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取得碩士學位,華語一般的交流他沒問題,但因未來想在台從事教職,華語水準必需再提升,目標要能夠用華語展現出專業能力。對密集課程他很期待。

2016年起美國國務院與成大合作開辦「關鍵語言獎學金課程(簡稱CLS)」,今年第9年。學生須在8周完成美國大學1年的華語課程,並透過接待家庭、語言學伴、文化課程及參訪深入認識台灣文化。課程結束通過 Bryn Mawr College 認證,可取得大學學分。

關鍵語言獎學金為美國公費獎學金,推動16種關鍵語言暑假課程,錄取率僅10%,課程教學架構與課程設計強調語言與文化整合,語言課程有小班、討論、一對一課;文化課程著重在地化與社區服務,包含接待家庭、語言學伴、文化活動與文化參訪。

成大表示,今年成大34位人文、社會、理工和醫科等系所學生擔任CLS獎學金學生一對一語言學伴,協助練習口說並認識台灣文化。

始業式學員、與會外賓等合影。圖/校方提供
始業式學員、與會外賓等合影。圖/校方提供
謝孫源鼓勵學員在成大學習華語期間,多認識台灣人文歷史與風情。圖/校方提供
謝孫源鼓勵學員在成大學習華語期間,多認識台灣人文歷史與風情。圖/校方提供

美國在台協會 華語 語言

延伸閱讀

美國國務院關鍵語言獎學金 29美籍生成大學華語

大學倒閉潮來襲 私校教師急跳船

梁朝偉資助港童 捐38.4萬美元、趙無極畫作拍賣籌款

解半導體缺工 勞部與成大培訓重點產業人才 助文科生跨進半導體產業

相關新聞

專門檢測國內論文 教育部學位論文相似比對系統上線

2022年國內政壇碩士論文抄襲風波不斷,多所大專校院祭出規定,要求碩博士論文需經系統論文相似度比對才可離校。教育部與國家...

管中閔第一次聽牧師兒講道 眾人見父子合照驚呼「兩人像兄弟」

台大前校長管中閔經常在臉書PO文,分享個人生活點滴。日前,他在臉書PO出和太太、兒子合照,寫道「參加自己兒子主持的禮拜,也是第一次聽他講道」,不少粉絲看完直呼「父子倆看起來像兄弟」。

DeepSeek疑慮 教部:公立學校禁用大陸資訊產品

行政院長卓榮泰3日表示,公務機關全面禁用DeepSeek AI服務。教育部今天說,公立學校禁止採購和使用中國資通訊產品,...

新北特教課後班 有1人即評估開班

台北市自102學年度起,幼兒園、國中小特教生課後照顧專班只要有1位學生參與即可開班,新北教育局昨也宣布,今年寒假起,為鼓...

偏鄉代理師進修難 教育部114學年將開11偏遠地區學分班

近年各縣市教甄開缺多,偏鄉教師流失問題更加受到關注。有現場老師反映,偏鄉任教多年的無證代理老師想透過在職進修取得教師證,...

班班有鮮乳 家長教師團體盼重啟

「班班有鮮乳」執行一學期就喊卡,多個家長團體、教師團體、校長團體昨在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盼能重啟政策,讓學童喝「國產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