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美利達、達方怎麼打E-bike賽局?有哪些電動自行車產品?

【文 康瓊之】
電動自行車在台北自行車展一字排開,昔日電子代工大廠、科技巨頭早已搶進E-bike賽局,產業的未來走向哪裡?
「今年會比去年好,但要回到疫情前的榮景,恐怕還得等到2026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展前的記者會上,桂盟董事長吳盈進穿著一身印有自家品牌logo的車衣現身。
今年各家主打的E-bike(電動自行車)款式與用途,無論是運動休閒、城市通勤,甚至是越野礫石車,幾乎都加上「電動」標籤,自行車的應用場景正在擴大。
「這5年展覽的主角都是E-Bike,但今年升級更明顯,」一名長期關注自行車產業的分析師舉例,電動登山車(E-MTB)當道,不少熱血騎士都著迷電助力帶來的暢快感。
美利達看準這股趨勢,協理張振墉表示,目前E-bike主打兩個客群,戶外運動者與城市通勤族,高毛利、歐美重視戶外運動的需求量大,為E-MTB快速成長的關鍵。
達方靠「三電系統」,搶下歐日訂單
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發布《自行車產業景氣趨勢報告》指出,E-bike從2011年銷售量僅71.6萬台,到2022年一舉突破549萬台,成長近7倍,這兩年受庫存風暴影響些微下滑,但歐洲市場長期需求仍在成長中。
從宏碁體系分出的IT廠商達方早在15年前跨足自行車市場,2010年時曾為鍵盤之王,為戴爾、蘋果Mac主要供應商,但思考到消費電子生命週期太短,退出蘋果供應鏈。
由於達方掌握電動自行車最重要的「三電系統」,切進電池模組、電控等關鍵零組件,加上達方董事長蘇開建熱愛運動,於是踏進自行車產業。
與傳統自行車廠不同在於,達方具電子業出身的優勢,從設計、電控、車架、組裝全數掌握,善用併購策略達到製造高階E-bike一條龍。
達方發現ODM代工難接觸到一線消費者,因此2015年推出BESV品牌,「BESV創立5年就奪下將日本高階E-bike近兩成市佔,」一名自行車產業人士指出,預期今年BESV會成長相近三成。
腳踏車與IT代工其實是成熟產業,但這兩個產業過去沒有任何交集,「自從E-bike之後,機械業跟電子業發生化學變化,這對雙方是新的嘗試,」達方總經理蔡耀坤說。
巨大、美利達陷庫存之災 劉湧昌:已見隧道盡頭的光
兩年前,自行車龍頭巨大遇創立50年來首度公告延票,因疫情紅利退潮、滿手庫存,只因美國主力客戶Trek現金流吃緊,延後付款達120天。
今年1月新任巨大董事長劉湧昌指出,歐美市場谷底已經過了,訂單陸續回籠。
自行車雙雄的另個要角美利達,於3月中旬發布重訊宣布,業外虧損認列高於本業獲利,導致20年來EPS首度為負,每股盈餘虧損2.34元,因為美利達轉投資的美系單車品牌Specialized疫後虧損所導致。
美利達董事長曾崧柱說,仍需時間消化累積庫存,但高階車款受通膨影響較小,沒有庫存壓力,今年可望迎來復甦局面。
訪問中,曾崧柱不斷強調E-bike為目前主力。國內投顧報告預估,美利達今年E-bike與傳統自行車出貨量比例已接近一比一。

【延伸閱讀】
實支險理賠爭議延燒!跌倒、運動傷害,打PRP不賠了?誰決定理賠標準?
「對等關稅」台廠躲不掉?5張圖推敲川普打擊對象,台灣如何應變?
ChatGPT-4o圖片生成功能怎麼用?製作貼圖、風格漫畫3步驟一次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