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客暴增、每人平均在日本花5萬 若日幣走強會怎樣?

【編譯 樂羽嘉】
便宜的日圓對日本觀光成長與GDP貢獻很大,但如果日圓變得強勢,會怎麼樣?專家預期日圓什麼時候會變強?
最近幾年,外國觀光客對日本經濟成長做出不成比例的巨大貢獻。
然而,分析師指出,如果日圓升值,外國觀光客的影響可能開始消退。
觀光客一直是日本經濟復甦的關鍵推手。便宜日圓使得購物血拼、娛樂、交通和旅館住宿費都維持低廉,吸引來許多觀光客。
但如果情勢反轉,日圓走強,會怎麼樣?
最近幾年,觀光客在日本的花費大幅增加。根據萬事達卡經濟研究所(Mastercard Economics Institute),2023年日本全年GDP成長率1.5%,其中入境觀光的貢獻佔了一半。入境觀光也為日本去年0.1%的年度GDP成長貢獻了0.4個百分點。
對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日本來說,這是相當大的組成變化。
在2010年到2019年之間,觀光平均對日本GDP的貢獻是0.1個百分點,這段期間日本的GDP成長率平均為1.2%。
萬事達卡經濟研究所的報告顯示,較便宜的日圓使日本成了更有吸引力的購物目的地。
萬事達卡亞太首席經濟學家曼恩(David Mann)這與全球其他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在其他國家旅遊時,觀光客更偏向花費在體驗上,像是去餐廳、演唱會/音樂會或酒吧。
日本最近一直是亞洲最熱門的旅遊地點之一。根據日本觀光協會資訊,2024年日本出現創紀錄的3690萬人次造訪。
不只是人次增加,而且觀光客的支出也更多。初步數據顯示,2024年造訪日本的海外觀光客的年度花費達到創紀錄的8.1兆日圓(約新台幣1.8兆元),比2023年暴增53.4%。
造訪日本的海外觀光客,每人平均消費額增加了6.8%,來到22.7萬日圓(約新台幣5萬元)。
然而,一部分促進日本旅遊更加興旺的因素,可能即將逆轉。
國內通膨升溫促使日本銀行開始升息,與其他主要國家央行正在降息的做法相反。這已經造成日圓兌美元匯率在3月11日升到5個月以來的高點。
野村日本外匯策略負責人後藤祐二朗(Yujiro Goto)告訴《CNBC》,入境觀光減少可能對日本GDP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這是因為日圓的疲弱,一直是入境觀光加速的主因之一。也就是說,若是日圓大幅升值,預計就會使趨勢反轉。
日圓兌美元匯率週四升至148.6附近,連續第2個交易日走揚,主因美國聯準會重申今年降息2次的展望,而後美元走弱。聯準會主席鮑爾也淡化川普總統關稅措施帶來的通膨衝擊,而日本銀行週三如預期維持政策利率在0.5%。
日銀決策者強調審慎立場,選擇評估全球經濟風險的衝擊,尤其是美國調高關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同時也強調緊盯外匯市場以及匯率對經濟情勢與物價的影響。
距離今年低點158.87,日圓已經升值超過7.2%。
後藤認為,一直處於歷史低點的日圓若是小幅升值,「像是今年至今兌美元匯率從161升到146,可能不會改變趨勢」。
荷蘭國際集團ING日本與南韓資深經濟學家姜敏珠(Min Joo Kang,音譯)看法相同,不過她指出,入境觀光可能還有成長的空間,畢竟中國觀光客人數還沒有回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準。
她補充說,「(中國)上週末宣布的振興消費措施,也包括支持更高的薪資成長以及刺激中國資產市場,這或許會引發中國出境觀光的成長。」
北京當局週日推出振興消費計畫,除了「多重手段」穩定股市,也呼籲提高薪資。
觀光成長走緩不一定代表日本的GDP擴張會急速墜崖。萬事達卡的曼恩表示,考慮到強勁的勞動市場和薪資的提升,日本國內消費的貢獻預計還會增加。
日本最大工會上週五宣布成功爭取到從4月起平均工資增加5.46%,是34年來的最大增幅。
曼恩認為,觀光成長可能會放緩,但國內消費或許會取而代之成為成長的動力。
姜敏珠認為若日圓升值,會對國內經濟有更積極的影響,提振私人消費和服務。
後藤也判斷,日圓的逐漸升值可能會減緩由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改善日本居民的實質薪資,這有助於把對GDP的貢獻從外國消費轉移到國內消費。
而且後藤相信,儘管「過度觀光」成為京都等地區的重大問題,外國需求顯然對日銀想要達成的薪資與通膨正向回饋循環有著支撐作用。
他指出,「地方政府可能會考慮對外國觀光客收取更高的稅金(飯店、機場等等),這可以達到管理觀光流動並支撐日本財政的效果。」
曼恩的結論是,觀光在過去2年對日本GDP的貢獻遠遠超出預期,也「將繼續替日本經濟做出重要貢獻,直到進一步降溫並被國內消費支出的輕微成長取代」。
「日圓的弱勢至少可能在今年開始逆轉,但這會是一個更長的過程,而不是在短短一、兩個月內突然反轉。」
(資料來源:CNBC、trading economics、Yahoo Finance)

【延伸閱讀】
陸配亞亞被遣送出境合理嗎?中研院士朱敬一:要處理的是人,不是言論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