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大醫院鷹架倒塌釀1移工失聯 承包商凌晨找到人...已死亡

方濟各腦中風釀心臟衰竭亡!梵蒂岡曝光遺囑 要求銘文只刻1行字

教宗方濟各:熱愛足球的阿根廷人,與黑歷史的悔恨

黑松100歲!代理金酒、立頓…最長壽飲料突破百億 一本古董文件的警醒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文 蕭歆諺】

黑松100歲了,除經典沙士、Fin,還代理金酒、立頓,營收突破百億。黑松公司董事長張斌堂上班常提著一只黑色公事包,包裡放有一本70多年歷史的股東名簿複印本。

隨身帶著古董級文件,是因為上面記錄著公司遇過的一次重大變故: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推動幣制改革,四萬舊台幣只能換一元新台幣,黑松公司創始七兄弟投資的68萬瞬間縮水為17元。

「如果有天公司資本變這樣該怎麼辦?」他藉此警醒自己,大環境變動快、意外多,隨時都要做好準備並提前佈局。

意外接班,從大小會議學習

曾經的危機,反而成了黑松日後最珍貴的「資產」。當年接任黑松董事長,張斌堂形容是份「驚喜的禮物」。他原先要跟隨父親腳步當醫生,大學聯考考上北醫牙醫系,離夢想差一步。選擇重考後進入中興大學食品化學工程學系,之後轉食品科學系。

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完成資訊管理碩士學業,畢業後他續留美國工作,直到2005年才返回台灣,加入台灣綠藻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約五年半。「我本來不在傳續的這條線上,」他坦言父執輩這脈並非接班人選,僅是主要股東,後來進董事會擔任監察人角色,幾乎沒有參與公司決策。

原以為會在台灣綠藻持續做下去,沒想到2010年黑松公司經營權出現異動,憑藉食品科學相關的豐富學經歷,他因緣際會出任董事長。

為承擔重任,張斌堂自認「要做就要改變,而改變之前要學習。」所以他上任後,主動要求參加公司大小會議,連討論代言人要穿什麼衣服的會都參與,為的是更明白前線同事的任務與公司運作。

多角化經營,黑松結新松果

即使想透過行銷吸引年輕人目光也乏力,因現在市場愈趨分眾,難像過去一樣只投資電視台廣告就有好收穫。如今,一次廣告行銷企劃動輒幾千萬元,一半得花在成效不明的網路上。

現代人的消費選擇多到眼花撩亂,張斌堂深知難返過往一項商品人人愛的榮景,唯有變換打法才能活下去、甚至壯大事業。張斌堂坦言,並非每樣產品都有好成績,更多時候他還得反過來安慰同仁,肯定他們的付出與努力,希望他們別被挫折擊倒,「我最擔心的是執行者失去鬥志。」

為扛起漸趨龐大的黑松事業體,他維持運動習慣,每週跑步3次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同時不間斷讀書,近期正在讀薩提爾,以加強對內、對外溝通。

同時大力投資創新以更貼近市場。大刀闊斧汰換設備與蓋新廠,推出多樣新品,包含減糖沙士與乳酸氣泡飲等。

更進一步展開各式聯名合作,製作爆米花口味沙士、沙士風味啤酒與Uniqlo限定版聯名沙士;另外也進軍保健市場,成立黑松生技,生產製造保健食品,以創造第三條成長曲線,期待黑松化為「生活品牌」,從各角度滲透民眾生活。

「任何生物都有終點,」擅長生物學的張斌堂說,雖然期待黑松的飲料本業能如松樹般長青,但他現在更重視結成的新松果,能否在各處落下後好好成長,與本業一同壯大。

【延伸閱讀】

日本流感重症暴增、加護病房一度爆滿 醫生:年輕人也要小心

電腦壞了不用重買!蘋果也跟進的全機可修筆電Framework,由仁寶撐腰

川普2.0關稅戰,對中國更兇殘

抱回台灣首座美國圖書獎 專訪《台灣漫遊錄》譯者金翎,如何帶Taiwan擠進5%窄門

成功人士打造衝勁的7個晨間習慣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中國不玩關稅數字遊戲 卻密謀推倒美債?

美中貿易戰的規模令許多交易員措手不及,不僅引發全球股市的拋售潮,也波及美國國債市場。

川普關稅戰背後 一場不只是經濟的貿易衝突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價目表,對台灣的稅率高達32%,令許多人驚訝的是,即使台積電上月已宣布對美國高達1600億美元的投資,台灣得到的關稅卻仍高於日韓。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川普權力再大 比不上全球消費者

川普政治談判宛如直播秀,素人政治家擺脫過往外交禮節,也不同於傳統的嚴謹談判,因此更增加了世局的複雜性。

巨大、美利達、達方怎麼打E-bike賽局?有哪些電動自行車產品?

電動自行車在台北自行車展一字排開,昔日電子代工大廠、科技巨頭早已搶進E-bike賽局,產業的未來走向哪裡?

觀光客暴增、每人平均在日本花5萬 若日幣走強會怎樣?

便宜的日圓對日本觀光成長與GDP貢獻很大,但如果日圓變得強勢,會怎麼樣?專家預期日圓什麼時候會變強?

大學海外聯招人數創新低 馬來西亞、香港僑生為何不愛來台了?

海外聯招報名人數直直落,香港和馬來西亞僑生來台數量陡降,為什麼疫情過後還是沒學生來?香港有政治因素,但馬來西亞的原因更難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