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古都竟有1600座廟宇?盤點孔廟、天后宮等大有來頭的神明宮廟與百年古蹟

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旅讀or
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旅讀or

文_張慧萱/旅讀
圖_陳育陞/旅讀、曾令愉/旅讀、Wikimedia Commons

「看天吃飯」一句話,道盡台南人的生活觀。

隨著與滿清一同到來的,是漢人文化的虔誠信仰與生活方式。數不清的祭神活動至今仍在府城日日上演,儒道教信仰早已成為台南人行事準則之一。閩南飲食文化也在古城內脫胎換骨,獨有的台南小吃成為老城嶄新標誌。

基因拼圖2信仰 依循日曆生活

16歲那年,我收到一封台南市政府寄來的邀請函,信中廣邀所有青春少男少女一起來「做十六歲」。做十六歲是台南傳統的成年禮習,這項習俗起源於清朝時期的五條港,現在每年固定在四協境七娘境開隆宮與數家廟宇舉辦。有趣的是,為了本期封面故事回家鄉採訪,竟然也巧遇了做十六歲的巡遊隊伍。16歲的孩子們坐在一匹匹駿馬上,沿街行過中山路與民族路二段的交會口時,所有車輛按兵不動,目送著台南學子們意氣風發盛大成年。

台南被許多人公認是台灣最古典的城市,之都、美食之都盛名之下,她也是一座眾神之都。擁有超過一千六百座廟宇的古都,仍遵循神明的日曆生活。

眾卿平身!神祇登陸寶島

紅毛人走了,基督教信仰也隨著船舶漸漸遠去。明鄭接管台灣後,儒道教信仰成為主流,連鄭成功本人也昇華成台灣獨有的神明。台南廟宇數不勝數,其中,創建於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的深具代表性。由鄭氏諸葛陳永華主持修建的先師聖廟,承接著反清復明大業。陳永華在先師聖廟旁設立明倫堂,培育為明朝效力的人才,並舉辦科舉考試制度。從此儒教觀念深入人心,影響著一代代學子。除此之外,政府也大量招募福建、廣東移民來台拓墾……

18世紀末,閩粵沿岸狂風呼嘯、海浪洶湧,眼前是水黑如墨的黑水溝。人人都說「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但是那裡也代表著全新機遇,前提是你有命抵達。收拾行囊,帶上家鄉最靈驗的一尊神像,搭上戎克船渡海去。台灣民間信仰起源,最初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渡海來台的閩粵漢人移民。遠離家鄉前往異國打拼,內心多少懷著惴惴不安的情緒,帶上家鄉神明一同渡台,似乎就能獲得不敗金身。於是漳州來的開漳聖王、三山國王;泉州來的保生大帝、觀音菩薩;興化府來的天上聖母;潮洲來的玄天上帝等紛紛登陸小島。一時間台灣府內各路神仙駕到,各種相關儀式落地生根傳承至今。

萬般心願皆由神管

廟宇內萬頭攢動,一支支線香代表著一個個心願。從小到大,時常在台南街頭遇到因神明祭祀活動而封街,一年365天中,可能三百天都有民俗節慶活動,如鹽水武廟主辦的鹽水蜂炮是向關聖帝君祈求消災解難除穢氣、五大香科之一的西港刈香,則是由西港慶安宮三年舉辦一次的做醮活動。

府城內流傳著三步一小祠、五步一大廟的說法,台南人與眾神共同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起居與神仙們緊密連結。從祈求神明賜藥的開基開山宮,到可以幫人抓小三的八吉境寧南坊重慶寺,祂們的業務可謂是包山包海。從鄭氏登陸大員後經過三百多年歲月,儒道精神已深入台南人心底,人們依循著其行事準則與日曆,過著「神仙」般的生活方式。

漢人生活軌跡

宗教信仰之外,漢人的生活方式也深入台南各個角落之中。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前身為民間所建的開山王廟,是清領時期最早的官祀鄭成功紀念祠。2023年市立博物館於此開幕,講述著百代府城故事。

原名_開山王廟
始建年分_1662年

延平郡王祠

📌臺灣府城大南門

城門為清朝臺灣府城的十四座城門之一,屹立此地守護著台南人們已近三百年。

原名_寧南門
始建年分_1725年
建造者_臺灣府

臺灣府城大南門

📌清代台灣八景紀念碑

清代高拱乾記錄的台灣八景中,有超過一半皆位於台南。透過遺址紀念碑讓後人得以遙想當年此地光景。

清代台灣八景紀念碑

📌中華天主堂

台南的中華天主堂以中國宮殿式建築設計,展現出台南兼容並蓄的特質。

中華天主堂

各路神仙聚府城

堅守著神仙日曆生活的台南人,不管人生發生大小事,總會走入廟宇祈求神明指引方向。市內多間廟宇不僅歷史悠久,各個神明更是大有來頭。

安平開台天后宮

安平開台

位於安平古堡正前方的安平開台天后宮,相傳廟裡頭供奉之媽祖即為1661年護佑鄭成功平安度台的重要神祇,並於明永曆二十二年(1668年)正式建廟。身為安平四大公廟之一,神明在港口邊守望著一代代出海的信徒,傳承至今已近四百年時光。

安平開台天后宮

安平開台天后宮

安平開台天后宮

開元寺

開元寺

開元寺前身為鄭經居住的北園別館,最初是用來供奉鄭成功之妻董氏的宗祠。別館在清朝康熙廿九年(1690年)改建為佛寺海會寺,主要祭祀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至今廟頂依然保留著清朝佛寺伽藍七堂格局,寺內則收藏著由清朝書法家林朝英所書楹聯,由竹葉體、蟲草體與香篆體寫成。

開元寺。圖©曾令愉/旅讀

開元寺。圖©曾令愉/旅讀

祀典武廟

創立於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的祀典武廟,是全台唯一由官方晉升祀典的武廟。該廟原為寧靖王朱術桂園邸後方的關帝廳,由清人治台後便改為武廟。如今祀典武廟內的月老尊者是台南四大月老之一,許多單身男女都會前來此地求取姻緣。

祀典武廟

祀典大天后宮

《臺灣通史》記述:「清人得臺之際,寧靖王朱術桂閣家殉國,捨其居邸為寺。靖海將軍施琅就旁改建天后宮,而觀音堂猶在也。」寧靖王朱術桂宅邸於康熙廿二年(1683年)施琅攻台後改為主要祭祀海神的媽祖廟,是全台首座列為官方機構的天后宮。雕梁畫棟的廟宇,以及一塊塊充滿故事的匾額,每一隅都述說著台南歷史。

祀典大天后宮

台灣首廟天壇

追溯台南最初開始道教祭拜的場所,可能是如今的台灣首廟天壇。鄭氏渡海來台後選擇在承天府最高點鷲嶺進行祭天儀式,直到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才在現址建廟。主祀玉皇上帝的台灣首廟天壇,最知名標誌便是高掛懸梁上的一字匾,蘊藏著「千算萬算,不值天一劃」之意。

台灣首廟天壇 圖 ©Pbdragonwang/Wikimedia Commons

鄭成功祖廟

明鄭來台後為台南帶來一連串改革,為後來府城面貌奠定基礎。台南境內,至今仍有許多人感念其貢獻特別祭拜祂。位在林百貨附近的鄭成功祖廟,建於明永曆十七年(1663年),是留存至今最早紀念鄭成功的廟宇。鄭成功換了一種形式,依然鎮守府城守護著信眾。

鄭成功祖廟

鄭成功祖廟

六合境清水寺

六合境清水寺為台南七寺之一,創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傳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廟內原本主祀清水祖師,但某天大雨後人們於此撿拾到一塊漂流木並刻成觀音像,人們稱其為水流觀音,遂一同供奉觀音佛祖。廟內還存有兩塊古匾額,分別為光緒二年(1876年)的流水前身、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大觀在上。

六合境清水寺

孔廟

全台首學孔廟是台灣唯一由官方興建的孔子廟,清領時期成為台灣最高學府台灣府學所在地。相較一般廟宇大門檐牆上常見的對聯,孔廟因為祭拜神祇為至聖先師孔子,後人不敢在關公面前耍大刀,所以孔廟並未設有楹聯。孔廟入口處還設置全台僅存的四塊下馬碑之一,以滿漢文書寫,顯示著漢人文化中的謙卑精神。

孔廟

孔廟

孔廟

●文章授權轉載自《旅讀or》雜誌第153期:台南DNA,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旅讀 第153期
出版頻率:月刊
出版日期:2024-11-01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旅讀Or 臺南 古蹟 孔廟 天后宮 鄭成功 神明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看膩阿里山雲海、小火車?達人級賞玩攻略一次看

國資圖「銀力繪本花園」迎台灣超高齡社會 打造0-100歲都能閱讀的空間

使水彩點綴人生的臺灣蛇博士:山口謹爾──名單之後#146

楊牧詩獎詩人扈嘉仁首部詩集《食言犬》:在記憶的模糊地帶,試圖接受我正在遺忘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