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65字
據金管會與信義房屋統計,10月底國銀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購屋與建融水位、及房價增幅等3大房市指標齊跌;金融圈認為,整體不動產成長動能已顯著放緩,意味著下周四(19日)央行理監事會將不會再對房市出手。
央行9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對非自用的房貸成數、及寬限期進一步限縮,加上各銀行房貸水位滿溢加重控管,兩相利空力道疊加,已讓國銀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與增量驟減,房價漲勢也下滑。
首先是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是購屋+建融/總放款。據金管會統計,10月底國銀購屋加計建融餘額14兆7,156億元,占總放款41兆7,990億元僅35.2%,較6月底的37.4%,大降了2.2個百分點。
二是,10月底國銀不動產放款月增量869億元,是剔除2月農曆年後的13個月最低,連兩個月走低,更遠低於過去半年月平均增量1,464億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不動產增量趨緩是因新青安房貸增額下降。
若再將不動產放款量再拆分為房貸和建築融資,降溫更加鮮明。據金管會統計,10月整體國銀房貸月增678億元,房貸年增率也降到11.07%,各是剔除2月農曆年季節因素後,13個月單月新低量,及終結15個月成長。
另10月建築融資月增210億元,也是近三個月最低量,顯示這波不動產降溫,是以房貸和建融為主力。
三是,據信義房屋統計,10月台北市與新北市房價各月減0.9%和2.6%,年增率也降到8.9%和11%,各是今年初與近半年來最低增幅,顯示控管需求後,房價漲幅趨緩。
一家銀行主管說,央行對不動產放款最關切的三大指標,包括集中度、放款餘額和非不動產放款占總放款比重,前兩者已明顯降溫,最後一項也因不動產占比下降,自然提升了非不動產放款占比,顯示央行連兩季祭出打炒房措施,已達到降溫不動產成長動能的效果。
金融圈認為,連同房價也趨緩下,意味著央行12月理監事會上,暫無必要進一步加大房市管控力道。
展望2025年,在央行這幾波打炒房、和銀行自主控管貸款總量,建商購地和新案開發將趨緩,土建融需求降溫,民眾也會因房貸利率提升對購屋轉趨觀望,將呈現房市量縮、房價進入震盪整理的局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