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喝咖啡提神反陷入其他困境!神經科醫揭咖啡因2副作用:所以我戒了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心理學解密

悲傷有盡頭嗎?專家教你從5步驟找到專屬自身的處理之道

一般人對於該如何應對失去或傷痛的方法了解有限,也很少談論。我們經常獨自忍受悲傷,不敢分享內心的感受,擔心我們的反應可能會遭到誤解或駁斥。
一般人對於該如何應對失去或傷痛的方法了解有限,也很少談論。我們經常獨自忍受悲傷,不敢分享內心的感受,擔心我們的反應可能會遭到誤解或駁斥。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一般人對於該如何應對失去或傷痛的方法了解有限,也很少談論。我們經常獨自忍受悲傷,不敢分享內心的感受,擔心我們的反應可能會遭到誤解或駁斥。

多年來,當我以哀傷為題公開演講時,一定會被問到下列的問題,只是問法稍有不同:

「我要瘋了嗎?我老是在哭,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或者,「我一直哭不出來,到底怎麼了?我的悲傷起起伏伏,是哪裡不對勁?」「為什麼我看起來變得更糟、更悲傷,而不是變得更好?」

在這裡,我要向你保證,不論你對悲傷的反應是什麼,那都是很自然和正常的。你所感受的,可能是悲哀、生氣、焦慮,又或是其他的情緒;也可能是百感交集,各種感覺齊上心頭。你可以哭,也可以不哭。有些人的悲傷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平復,有些人則在短時間內就能走出憂傷,沒有任何規則能定義某個人的悲傷反應是正常或異常,因此在經歷失去和悲傷的旅程中,沒有任何有效的路線圖可以協助我們了解自身的經歷和痛苦。不過,我希望本書可以協助你透過自身的悲傷建立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我的教學和演講、諮商建議,以及擔任《旅程:喪慟協助電子報》(Journeys: A Newsletter to Help in Bereavement)編輯時所收到的數百封信件中,我歸納出大多數人自認為的兩種悲傷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一天比一天好,但有時會突然感到極度痛苦,特別是在假期、生日或週年紀念日前後。

另一種悲傷模式是,認為悲傷是分階段(stages)進行的,這是根據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iibler-Ross)在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經驗時,歸結的「悲傷五階段」理論。喪親者自認為,或是他人認為,在失去親人時,會先經歷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 最後接受(acceptance)。但事實上,庫伯勒—羅斯原先是將這些階段視為反映人們如何因應生病和臨終時期,而不是人們經歷悲傷的過程。實際的悲傷經歷其實更個人化,通常也很混亂,而且更難預測。以為自己的悲傷歷程必須經過上述這些階段的想法,會讓我們對悲傷擁有錯誤的期望,當真實情況並未跟著階段進行時,我們便會感到迷惑,並且開始自我懷疑,甚至對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也充滿不確定性。

因此,悲傷並不是每個人都以相同方式經歷的單一過程。既然我們不是在可預測的一連串階段中感受悲傷,所以也就沒有「一體適用」的方法來應付失去。

此外,悲傷也沒有所謂的終結。悲傷不是應該拋開過去的關係,或是讓自己與之隔絕。

即使在喪慟之中,你仍能與過去繼續保持連結,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維持。

悲傷更不是你要克服的疾病,而是一段旅程。以下是關於悲傷你要知道的新觀點:

•你可以擁有自己專屬而獨特的悲傷途徑。

•悲傷不僅是種情緒,也包括身體、行為、認知、社會和精神上的反應。你的反應,會受到你信仰的宗教,或是靈性意識、文化、階級、性別和生活經驗所影響。

•悲傷絕非放棄與逝者的關係,而是了解你與所愛之人持續保持連結的方式可能會變得複雜些。

•你會因為一項失去或喪慟而經歷許多其他與之相關的失落,這些「二次失落」也將影響你的人生。

•你不只要面對失落,還要面對可能愈來愈深沉的悲傷,即使你可能已經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已經好多了。

一旦你了解在個人生活中,以及在你關心和摯愛之人的生活中,因人而異所表現的悲傷方式,你不但可以協助自己,找到專屬的處理之道,也能更清楚該如何有效伸出援手,支持正經歷悲傷的親朋好友。

※ 本文摘自《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

<br />圖/出版社提供

圖/出版社提供

《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

作者:肯尼斯J.多卡

譯者:林麗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5/23

責任編輯:辜子桓

情緒 哀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