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硝胺」剋星,用它包烤肉吃解膩又健康!一狀況避免選購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腳麻、腿腳冰冷為前兆 防周邊動脈阻塞看走路步態

常春月刊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多因不良習慣所致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多因不良習慣所致
圖/常春月刊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一位年約六十歲的男性,腳痛多年、不良於行,平時外出與生活起居都由兒子負責。疫情期間患者腳部的症狀加劇,連躺著或坐著不動都感到十分疼痛,忍痛三個月後,兒子發現其腳部發黑失去知覺,緊急送往醫院搶救,才發現是腳部動脈阻塞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多因不良習慣所致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指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PAOD),是全身動脈粥狀硬化的一種過程及表現,在台盛行率高達 15.632%。其是因周邊血管動脈粥樣物質不斷擴大和繼發性血栓形成,引起動脈管腔逐漸狹窄甚至閉塞,流至遠端的血量以及供應遠端組織的養分及氧氣減少,進一步使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狀,倘若未接受積極治療,往往進展至肢體壞疽甚至截肢情形。

此外,周邊動脈阻塞與許多心血管疾病相同,都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或三高慢性病所引發的血管病變,好發於五十到六十歲者。

初期症狀輕微 常被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br />圖/常春月刊提供
初期症狀輕微 常被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
圖/常春月刊提供

初期症狀輕微 常被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

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顏旭霆表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 40-50%的病人沒有臨床症狀,初期的症狀輕微,常被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延誤就醫;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為動脈粥狀硬化惡化的指標,也將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若血管硬化指標(Ankle-Brachial Index,踝肱血壓比值) ABI0.9,十年內死亡率更是會提升兩倍。

未積極處理 嚴重恐需要截肢

周邊動脈阻塞的患者腿部血管會隨著疾病進程慢慢阻塞,前期患者並不會有任何症狀,隨著疾病病程進展,患者漸漸在行走一段時間後腿部肌肉會發生缺血、疼痛的現象,休息一段時間後就恢復正常,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

陳沂名說明,多數人會誤將間歇性跛行視為年紀大所引致的退化性疾病,但這其實是周邊動脈阻塞所造成的,若發現時未積極處理,很有可能會導致腿部缺血發黑、肌肉溶解,最嚴重恐需要截肢。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分4級 腳麻、腿腳冰冷為前兆<br />圖/常春月刊提供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分4級 腳麻、腿腳冰冷為前兆
圖/常春月刊提供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分4級 腳麻、腿腳冰冷為前兆

顏旭霆補充,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依Fontaine分級(Fontaine Classification)分為四等級:第一級患者症狀輕微,多為腳部冰冷或出現腳麻,但有些患者完全沒有症狀出現;第二級患者腿部動脈阻塞,開始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症狀;第三級患者阻塞嚴重,腿部即使在休息狀態下仍會疼痛;第四級動脈幾乎完全阻塞,腿部出現壞死或壞疽的現象。

間歇性跛行是最容易觀察到的症狀,若發現走路一段時間後小腿肚就開始疼痛,休息後又恢復正常,那就該懷疑是周邊動脈阻塞,前往醫院做更進一步的血管檢查,6小時黃金時間內若沒有打通血管,有很高的機率必須截肢。

值得一提的是,若已經出現症狀,自行靠飲食調整無法減少阻塞的情形,一定要經由專業醫師評估狀況後,才能預防狀況加劇。

延伸閱讀:
·走路腳拖地小心是「垂足症」! 醫揪「危險姿勢」:5職業易發生
·
沒傷口卻蜂窩性組織炎? 醫解謎「關鍵病因」:皮膚乾燥、腳跟龜裂要小心

動脈阻塞 心血管疾病 動脈粥狀硬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