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拿用過的盤子重複取餐很NG?專家揭吃自助餐最常犯的6項錯誤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肚子痛到底哪裡出問題?痛到什麼情況該就醫?

腹痛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腹痛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小陳最近吃完中飯後,常會覺得肚子痛,尤其是在上腹部這個部位,他自覺大概是胃痛吧,忍一忍就過去了。有天同樣的地方又痛起來,但這次痛覺更強烈,就近到診所看,醫師初步也認為可能是胃痛,開了胃藥。但服藥一週後,還是沒改善,再度就診,醫師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他有膽結石且膽囊已經發炎,總算找到腹痛的「兇手」。之後小陳到醫院接受手術切除膽囊,終於解決「腹中大患」。

一般人出現腹痛症狀,常直覺聯想是否腹部器官出了問題,但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腹部以外的器官引起,甚至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所以,對醫師來說,病人主述「肚子痛」,其實是很籠統的說法,通常得進一步詢問更多的細節,旁敲側擊揪出病因。

單是腹部就有多個器官,民眾可以將腹部想像成「井字型」,以肚臍為中心點,將腹部分為上腹部,下腹部及左、右兩側,即右上、左上、右下、左下、及肚臍(腹部中央)等9個區域。光是上腹痛就有很多可能性,故本文針對上腹痛說明:

<br />圖片提供/好心肝會刊

圖片提供/好心肝會刊

上腹痛還是以胃痛最為常見

一般而言,上腹痛,還是以「胃痛」最常見,病人不見得是感覺到疼痛,而是覺得「胃糟糟」,偶爾會合併脹氣、嘔胃酸等。疼痛的時間出現在空腹或飯後,都有可能。

急性腸胃炎也是腹痛常見的原因,常常會伴隨腹瀉或嘔吐等其他腸胃症狀。

上腹痛,也會擔心是膽囊或胰臟的問題,例如膽結石造成膽囊發炎。雖然膽囊在右上腹部,但有些人不是真的就痛在右上腹,而是以上腹部(心窩底下)這地方來表現。膽囊發炎通常在吃完大餐或吃比較油膩的東西後發作,所以如果之前就有膽結石病史,可朝此方向推測。

另外,若是胰臟發炎引起疼痛,也會在上腹部這個地方,通常也是在飯後、吃完大餐或喝酒之後發作。

不過,胰臟發炎除了腹痛,往往也會痛到背後去,跟膽囊發炎一樣,痛起來可能會很劇烈、甚至到在地上翻滾的程度,不是一般止痛藥就可以解決的,此時應盡快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孩童上腹痛,則要懷疑是否有腸套疊,可以透過腹部X光檢查,看一下是否有腸脹氣或腸阻塞的現象,進而判斷有沒有腸套疊的可能性。若是老年人腹痛,因為很多疾病常會以不典型的症狀來表現,所以要更仔細推敲。比方說老人罹患肺炎,若發炎的位置靠近肋膜,也可能出現腹痛的現象。

至於佔據上腹部、尤其是右上腹部最大的器官──肝臟,因為內部沒有神經,被稱為「無聲的器官」,即使已經長肝癌了都可能沒症狀。除非病灶已經很大了,或是靠近肝臟表面,牽扯到肝臟的表面神經,甚至是肝癌大到破裂時,才會有感覺。所以要了解是否有肝臟疾病,必須靠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若等出現上腹痛症狀才警覺,往往已經很嚴重了。

腹痛的原因千百種,例如一樣是盲腸炎,每個人的症狀還是多少有些不同。盲腸位於右下腹部,有些人是痛右下腹部,有些人卻是痛左下腹部,或是痛肚臍周邊,各個地方都有可能,變化很多。一旦有所懷疑,還是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配合檢查揪病因

除了基本的理學檢查外,醫師還會透過抽血、驗尿,排除或找出可能的疾病。另外也可以安排腹部X光、腹部超音波檢查,後者能立即知道腹部狀況,雖然對胃部不能看得很清楚,可是可看一下肝、膽、胰臟有無問題。

如果懷疑是食道或胃部、大腸等消化道疾病,則視病情需要,進一步安排「內視鏡檢查」,直接可以看到胃部或大腸是否有發炎或潰瘍。必要時,則會安排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檢查。

如果醫師研判是一般的腸胃炎,病人經過休息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後,大多會好轉,若治療後疼痛仍未改善,那麼就有必要再次複診。

有時須擴大範圍找病因

通常人體哪個部位疼痛,就會往該處找可能的病因,不過疼痛還有一種類型,稱為「放射性痛」或「轉移痛」(radiation of pain),也就是疼痛的位置不見得在病灶周圍,還會反射到其他部位。例如有人心肌梗塞,卻出現上腹痛的症狀,誤以為是胃痛;心肌梗塞引起的疼痛,有時還會轉移到左胸部及左上臂。

又如胰臟發炎所產生的上腹痛,有些人則會痛到背後,以後背疼痛表現;急性膽囊炎的疼痛也經常放射至右背或右側肩膀。比較少見的主動脈剝離,一旦發作也會痛到背後去,痛感很強烈,宛如刀子畫過身體般疼痛。

上腹痛 也可能是帶狀疱疹

又如曾有一位病人主訴右上腹痛,本身又有B肝帶原,在問診過程中,他提到皮膚有起疹子,印象中皮膚起疹子是肝不好,所以他認為自己的肝臟出了問題。聽完描述,醫師請病人把衣服掀起來,結果發現,其實病人身上的疹子是一些小水泡,且沿著神經節呈現條狀分佈,很明顯是帶狀皰疹發作。

所以,如同背痛不一定就是背部的問題,腹痛也可能不是腹部器官的問題,最好不要自己診斷,將各部位疼痛情形一併告知醫師;資訊愈多,愈能幫助醫師做正確的診斷。

提供愈多資訊 愈有助醫師研判病情

有腹痛症狀時,若能分辨疼痛部位及清楚描述疼痛的感覺等,將有助於醫師快速正確診斷。例如以下幾個重點:

1. 疼痛的位置:右上、左上、右下、左下、肚臍周邊或整個腹部、或合併背痛。

2. 疼痛的時間:什麼時候開始痛?持續多久?

3. 疼痛的程度:輕微悶痛或無法忍受,可以用1~10分來表示疼痛的等級,越高分則代表越痛。

4. 有無好發時間:是在飯後?飯前?或著是半夜?清晨?

5. 疼痛性質:陣痛、絞痛、悶痛、針刺痛等。

6. 發作型式:為突然發生、疼痛逐漸加強的腹痛;或著腹痛發生後有一段時間完全不痛,之後又開始出現。

7. 皮膚是否出現疹子:有可能是長帶狀疱疹(即皮蛇),這是因為感染過水痘病毒後,病毒潛伏在體內神經叢中,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再度活化發作。如果皮蛇長在腹部,病人起先可能會感覺到肚子痛,之後會出現紅疹、水泡等。

8. 有無誘發或緩解的因子:如甜食、高脂餐後才出現「胃酸逆流、胸口灼熱感」;餓的時候比較痛,進食則會緩解疼痛的症狀。

9. 最後一次月經時間:腹痛也有可能是子宮外孕,故女性若處於可能懷孕的年齡,醫師可能需要知道最後一次月經時間,做為診斷參考。

Q:腹部只是偶而悶痛一下,是否不要緊?何時需就醫?

A:如果腹痛持續的時間沒有很久,幾秒鐘甚至一、兩分鐘就能自行緩解,不見得需要立即到醫院就診。若是持續性的疼痛、難以忍受;或合併有冒冷汗、噁心、嘔吐(吐血、咳血)、解黑便、腹脹、胸口痛、上臂痛等;或服用藥物也無法緩解;亦或疼痛已有一段時間、反覆性的發作,即便疼痛症狀不是那麼明顯,都建議就醫檢查。

【本文轉載自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87期(2019-07-15出版,原文連結

腹痛 胃痛 膽結石 急性腸胃炎 盲腸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