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產後月子中心的新生兒與滿月不久嬰兒,因反覆水瀉就診,新手爸媽起初以為是喝母乳或是牛奶蛋白過敏造成,直到寶貝出現肛門裂傷、血絲便、尿布疹等症狀,甚至一天拉肚子高達近20次趕緊就醫,住院治療長達一周才康復出院,後來確診是輪狀病毒感染。
近期寒流來襲、氣溫驟降,除了呼吸道疾患,門診觀察腸胃炎的病患持續增加,以嬰幼兒居多。研究發現,5歲以下兒童中有近9成曾經感染輪狀病毒,其中3歲以下嬰幼兒的好發率最高,甚至2歲前幼童有7成再度感染的可能。
由於輪狀病毒有高傳染力,可藉由飛沫或嘔吐、排泄物傳染病毒,門診常見家中嬰幼兒被小小孩及大人傳染病毒,詢問發現跟托嬰中心或幼兒園幼童的口沫沾附玩具,或大人手部、身上衣物把病毒帶回家有關。另外,即使嬰幼兒的症狀減輕,腸胃道仍可能有輪狀病毒存在,持續散播病毒。所以不論大人、小孩都要養成勤洗手習慣,以免感染。
上吐下瀉合併發燒是感染輪狀病毒的常見症狀,一天可能出現10幾次嘔吐腹瀉、甚至脫水,嚴重併發症包括痙攣、腦炎及病毒血症,威脅生命。感染輪狀病毒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目前只能針對症狀給予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全世界有80個國家地區將輪狀病毒的預防納入既定國家疫苗計畫。
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採取口服疫苗方式,形成體內免疫防線、抵禦輪狀病毒感染,但台灣尚未納入公費預防接種項目,建議家長及早防範,於嬰幼兒出生滿6周後可安排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