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9歲男罹大腸癌晚期 他坦言只能怪自己飲食習慣「狂吃一家健康速食店」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癌症防治

多發性骨髓瘤/四合一給付 醫籲:可移植患者優先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攜手舉辦「突破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困境,邁向健康台灣新願景」專家會議,與會專家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記者曾吉松/攝影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攜手舉辦「突破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困境,邁向健康台灣新願景」專家會議,與會專家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記者曾吉松/攝影
曾吉松

聽健康

00:00/00:00

多發性骨髓瘤常見於高齡長輩,引發全身多處骨頭疼痛,影響正常造血細胞,治療目標以減少復發為主,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首選。但國內接受移植比率遠低於國際,主因是患者並不清楚移植的好處,高齡患者也因身體過於孱弱無法接受移植前的化療,另外,移植前第一線引導治療受限於健保給付,也是原因之一。

「對於病患來說,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重要處方!」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主任柯博升指出,在大多數國家,由於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於預後很有幫助,且成本效益高,因此列為重要醫療選項。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移植登錄資料庫統計,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接受移植,總體存活期平均約八年,總體無病存活期也有三年,可見移植的重要性,但健保資料庫顯示,台灣患者接受移植比率僅百分之十四點四,遠低於國際比率百分之廿到五十。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攜手舉辦「突破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困境,邁向健康台灣新願景」專家會議,與會專家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記者曾吉松/攝影<br />曾吉松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攜手舉辦「突破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困境,邁向健康台灣新願景」專家會議,與會專家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記者曾吉松/攝影
曾吉松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分析,當前移植的挑戰是患者不熟悉疾病相關知識,對移植存有恐懼,而疾病控制好壞也是重點,其關鍵在於能否收集到乾淨的造血幹細胞。台灣各級醫療院所的移植比率落差大,台大醫院及台中榮總等醫學中心執行移植比率近五成,一般醫療院所僅三成,顯見醫療團隊的技術及資源也影響重大。

至於移植前的引導治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認為,以三合一藥物進行引導治療,患者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中位數達五十二點八個月,相當於四年半;若再加上單株抗體,增為「四合一」療法,能增加治療深度,降低百分之卅九的疾病惡化風險及百分之四十五死亡風險,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延長至七年,新治療增加兩年半的存活期。

多發性骨髓瘤每一次復發速度將變得更快,首次治療能否用到最佳治療極為重要。目前四合一療法給付僅限於復發後的第二線治療,若要提前至第一線並全部給付,對健保財務衝擊較大,專家們建議身體狀況較佳的可移植患者為優先給付對象,患者回歸生活及職場的機會較高。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攜手舉辦「突破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困境,邁向健康台灣新願景」專家會議,與會專家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右起)、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社團法人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斐元、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皆參與討論,並提出專業觀點、建議。記者曾吉松/攝影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攜手舉辦「突破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困境,邁向健康台灣新願景」專家會議,與會專家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右起)、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社團法人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斐元、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皆參與討論,並提出專業觀點、建議。記者曾吉松/攝影

多發性骨髓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